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失分率较高的考点。大考当前,本文试图从创作的角度,结合实例,化繁为简,对古典诗词进行“傻瓜”式鉴赏,以飨众考生。
一、学会翻译,体验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在文言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要会翻译,首先就要明白诗歌语言的特点。
1.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一些说明性的中间环节。
2. 古诗词语言为了更切情、切境、切题,常常打破常规用词、造句。有时,为了适合平仄、韵律的需要,突出表现某种情景,还会出现语序或词序颠倒的现象。
二、把握诗人表现主旨的常见手法
我们知道,古诗词字数寥寥,篇幅短小,又要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必借助于一些必要的表情达意手法,而我们熟悉了这些常见的表现手法,鉴赏起来就会高屋建瓴,一目了然。
1. 因景(事)生情,情景交融,借景(事)抒情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用想象之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法)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后两句为想象之景。
3. 咏物以言志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咏物言志,在对永丰柳的痛惜中,流露了诗人对人才埋没的无限感慨。
4. 用比喻委婉含蓄地表现主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5. 对比,反衬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6. 侧面烘托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赏析: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
7. 借史讽时,借物讽世,借事讽世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诗人借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8. 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9. 直抒胸臆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三、四两句由前两句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抒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二、描写常用手法
就表达方式而言,古诗词中常用到四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其中,描写和抒情是最常用到的,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以下两框题分别总结了描写和抒情的常见手法。
1. 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用在写作上,是一种不尚修饰,以精练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景物本质特征的写法,省墨而传神,淡泊而意深。如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 工笔细描
细描,又称工笔,是指用极细腻的笔触,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起严妆”一段外貌描写。
3. 点面结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4.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以动衬静,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5. 意象罗列
如前所述,《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纯以名词性意象罗列,以增大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
6. 摹声绘色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写桃红、柳丝、莺啼这些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并着以颜色红、绿,将这些景象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构成了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
7. 渲染气氛,定感情基调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给全诗奠定了孤寂清冷的基调。
8.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通过“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显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9. 侧面烘托,反衬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反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点面结合)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面烘托)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0. 拟人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1. 夸张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抒情常见手法
1. 直接抒情(见上,略)
2. 间接抒情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见上,略)
②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
③乐景写哀情(反衬)
四、明确答题思路,精心组织答案
1. 答题元素有三
①诗句翻译,对意境的充分描绘。
②对表现手法的具体阐释。
③对诗歌主旨的概括。
2. 答题思路
①答案要体现自己对该诗的透彻的精确的理解,不能含糊不清。
②不管题干是对局部发问还是对整体发问,都要结合全诗的思想感情去组织答案。
3. 题干例析
①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②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③这首诗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④请结合全诗,对某句诗进行赏析。
要求结合全诗,结合全诗的什么?当然是思想感情。怎么赏析?当然还是阐释意境。
以上是笔者的粗陋思考和总结,期望能在考前给广大考生以抛砖引玉的启发,也热切盼望能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批评与指正。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考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误区,对诗歌鉴赏缺乏量的积累,缺乏鉴赏的体验性积累,对这个考点的复习急功近利,往往像学数学一样进行诗歌鉴赏,以为只要掌握了公式,记住了套路,就会放之四海而皆准,遇到试题,拿来一套,答案就会现出原形。殊不知,要想熟练使用语文“公式”,是要比理科有更多的理解性体验的,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形成实际的鉴赏能力。
一、学会翻译,体验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在文言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要会翻译,首先就要明白诗歌语言的特点。
1.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一些说明性的中间环节。
2. 古诗词语言为了更切情、切境、切题,常常打破常规用词、造句。有时,为了适合平仄、韵律的需要,突出表现某种情景,还会出现语序或词序颠倒的现象。
二、把握诗人表现主旨的常见手法
我们知道,古诗词字数寥寥,篇幅短小,又要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必借助于一些必要的表情达意手法,而我们熟悉了这些常见的表现手法,鉴赏起来就会高屋建瓴,一目了然。
1. 因景(事)生情,情景交融,借景(事)抒情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用想象之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法)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后两句为想象之景。
3. 咏物以言志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咏物言志,在对永丰柳的痛惜中,流露了诗人对人才埋没的无限感慨。
4. 用比喻委婉含蓄地表现主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5. 对比,反衬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6. 侧面烘托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赏析: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
7. 借史讽时,借物讽世,借事讽世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诗人借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8. 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9. 直抒胸臆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三、四两句由前两句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抒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二、描写常用手法
就表达方式而言,古诗词中常用到四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其中,描写和抒情是最常用到的,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以下两框题分别总结了描写和抒情的常见手法。
1. 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用在写作上,是一种不尚修饰,以精练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景物本质特征的写法,省墨而传神,淡泊而意深。如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 工笔细描
细描,又称工笔,是指用极细腻的笔触,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起严妆”一段外貌描写。
3. 点面结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4.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以动衬静,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5. 意象罗列
如前所述,《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纯以名词性意象罗列,以增大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
6. 摹声绘色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写桃红、柳丝、莺啼这些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并着以颜色红、绿,将这些景象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构成了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
7. 渲染气氛,定感情基调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给全诗奠定了孤寂清冷的基调。
8.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通过“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显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9. 侧面烘托,反衬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反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点面结合)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面烘托)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0. 拟人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1. 夸张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抒情常见手法
1. 直接抒情(见上,略)
2. 间接抒情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见上,略)
②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
③乐景写哀情(反衬)
四、明确答题思路,精心组织答案
1. 答题元素有三
①诗句翻译,对意境的充分描绘。
②对表现手法的具体阐释。
③对诗歌主旨的概括。
2. 答题思路
①答案要体现自己对该诗的透彻的精确的理解,不能含糊不清。
②不管题干是对局部发问还是对整体发问,都要结合全诗的思想感情去组织答案。
3. 题干例析
①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②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③这首诗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④请结合全诗,对某句诗进行赏析。
要求结合全诗,结合全诗的什么?当然是思想感情。怎么赏析?当然还是阐释意境。
以上是笔者的粗陋思考和总结,期望能在考前给广大考生以抛砖引玉的启发,也热切盼望能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批评与指正。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考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误区,对诗歌鉴赏缺乏量的积累,缺乏鉴赏的体验性积累,对这个考点的复习急功近利,往往像学数学一样进行诗歌鉴赏,以为只要掌握了公式,记住了套路,就会放之四海而皆准,遇到试题,拿来一套,答案就会现出原形。殊不知,要想熟练使用语文“公式”,是要比理科有更多的理解性体验的,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形成实际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