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像音乐、绘画一样,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穴居、巢居作为人类建筑的原生状态,从它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如何一步步淡化了对自然的依存,而独立为个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环境恶化 ,生态问题严重 ,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而生态建筑是人们寻求的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寻求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结果。
关键词:起源 原生态 生态观
Abstract: like music, painting,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also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Cave, living in nests as original state of human building, from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building step by step how to fade to natural inter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for individual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odern worl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blems serious, it profoundly affects human society, economy, all facets of life. And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is seeking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eek the solution with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results.
Keywords: origin original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生态学的起源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三.原生生态建筑设计
简单说,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本文提到的“适宜技术”生态建筑。
在形成之初,建筑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同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结果,因此,其本身就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这些建筑通过直接的、单纯的与自然的接触,有着朴素生态概念。人们通常不自觉地运用着当地的材料、技术,并考虑当地的气候、风向等,建筑的创造出于人类征服自然、适于自身的需要,同时也受制于自然。在“人是短暂的,而自然是永恒的”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下,中国的传统建筑不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选址和布局上都体现着现代所谓的生态精神。这样的建筑从建设、使用和毁灭三个阶段都不会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值得现代建筑学习。当然原生的生态建筑也有局限性,它们通常内部功能组织简单,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尤其在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除了个别实验性质的生态建筑之外,大部分对生态建筑的摸索也处于“原生的”状态。
四.生态观
1. 建筑与经济协同的经济的生态观
建筑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产品,建筑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有直接影响。在建筑的发展中要处理好建筑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其生命的全过程中有大量的能流、物流,并通过它们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及新陈代谢。生态原则通过对建筑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循环再生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建筑的生态功能原理、生态经济效益及生态设计方法,以寻求合理地利用能源和资源的方式,避免由于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比例不恰当而使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从对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这种经济建设活动,就应该选择生态设计方式并遵循生态经济规律。
生态经济学用可更新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概念发展了传统经济学。以生态经济学规律指导的建筑设计不能局限于投资与效益,而要提高建筑的生态经济效益,发挥能量的效益,对有限的能源进行保护和有效利用。要选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建造方式及合理利用有限的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动热能、水能等。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能源就要采用生态节能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设备。节省能源的另一方法是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设计是使建筑与它周围的环境和气候相一致,使建筑不依赖能源或少用能源而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传统的获得建筑舒适微气候的方法是利用能源,也正是现代技术给建筑师的设计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他们丢弃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调节微气候的方法。现在不少人在建筑设计中很少审慎考虑开窗对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影响。当今各国倡导地方建筑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及多样性,其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建筑与当地气候间存在着一种理性及感性的联系,它们是在结合当地的气候并长期与自然相适应的平衡中发展起来的,注重吸取地方建筑结合气候的设计精华,不仅可以创造地方建筑风格,更能发展建筑的环境功能。我国的生土建筑,如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新疆的土坯房等均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达到节能效果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思想。建筑的诞生就意味着对建筑资源消耗的开始,建筑首先要占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其次建筑材料大部分源于不可再生的矿石,如水泥、钢铁等,即使使用可再生的木材,当今需求量也足已使森林生态破坏和退化,另外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水。所以,不能再单一地扩大资源的利用来加快建筑业的发展,相反,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资源的保护不是只保护不利用,而是使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低,并利用再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材料。
2. 人与社会共处的社会生态观
研究建筑的社会性时,必须研究人、建筑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人们可以借鉴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研究社会和作为社会现象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人的活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中社会意义的变化。建筑是人类劳动的成果,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与其他要素构成了社会有机体,人对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方式会影响社会。建筑的社会性反映在人们的消费观,对公众利益、对人的健康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在追求建筑风格的同时,正确表现“真、善、美”,把自己的作品按业主的实际需要确定在合适的消费位置上,要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化消费观念。不适当的消费和大量使用新型材料也造成了新的建筑污染。现在许多建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病变,这种引起建筑综合症的建筑也称病态建筑。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指出,美国每年有超过6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于由室内环境质量差而引起的疾病。造成建筑室内污染的原因归结为室内空气质量及微气候问题,这与室内污染物(生态污染物与化学污染物)和室内温度、温度及气流等有关。室内空气质量与建筑的结构、材料和空间组织有关,有害气体源于材料散发的化学污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挥发性有机物质、颗粒状有机物质、氡气等。解决的办法是加强通风与控制污染源,生态建筑强调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特别注重外墙具有生命的呼吸功能,使室内与室外空间能连续地交换。另外,还要注重建筑的结构、颜色、气味以及建筑内的辅助设备对人的心理影响,使其与使用者以及环境相协调。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即建立生态意识,树立生态建筑设计观,并建立相应的设计理论,采用相应的生态技术来指导建筑设计。具有生态意识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将某一单体建筑设计成完全的生态式建筑,而是使生態思想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总结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态建筑学认为:人们关注人居环境的城市与建筑的建设方式,与生俱来的生态存在于所有的建筑之中,建筑设计和建设会对生态平衡产生持续而强烈的影响,自然与人类资源和生态意识必须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未来的所有建筑必须承认这种制约。人、建筑、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如何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还有待我们一并努力加强。
关键词:起源 原生态 生态观
Abstract: like music, painting,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also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Cave, living in nests as original state of human building, from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building step by step how to fade to natural inter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for individual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odern worl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blems serious, it profoundly affects human society, economy, all facets of life. And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is seeking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eek the solution with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results.
Keywords: origin original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生态学的起源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三.原生生态建筑设计
简单说,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本文提到的“适宜技术”生态建筑。
在形成之初,建筑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同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结果,因此,其本身就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这些建筑通过直接的、单纯的与自然的接触,有着朴素生态概念。人们通常不自觉地运用着当地的材料、技术,并考虑当地的气候、风向等,建筑的创造出于人类征服自然、适于自身的需要,同时也受制于自然。在“人是短暂的,而自然是永恒的”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下,中国的传统建筑不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选址和布局上都体现着现代所谓的生态精神。这样的建筑从建设、使用和毁灭三个阶段都不会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值得现代建筑学习。当然原生的生态建筑也有局限性,它们通常内部功能组织简单,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尤其在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除了个别实验性质的生态建筑之外,大部分对生态建筑的摸索也处于“原生的”状态。
四.生态观
1. 建筑与经济协同的经济的生态观
建筑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产品,建筑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有直接影响。在建筑的发展中要处理好建筑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其生命的全过程中有大量的能流、物流,并通过它们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及新陈代谢。生态原则通过对建筑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循环再生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建筑的生态功能原理、生态经济效益及生态设计方法,以寻求合理地利用能源和资源的方式,避免由于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比例不恰当而使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从对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这种经济建设活动,就应该选择生态设计方式并遵循生态经济规律。
生态经济学用可更新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概念发展了传统经济学。以生态经济学规律指导的建筑设计不能局限于投资与效益,而要提高建筑的生态经济效益,发挥能量的效益,对有限的能源进行保护和有效利用。要选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建造方式及合理利用有限的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动热能、水能等。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能源就要采用生态节能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设备。节省能源的另一方法是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设计是使建筑与它周围的环境和气候相一致,使建筑不依赖能源或少用能源而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传统的获得建筑舒适微气候的方法是利用能源,也正是现代技术给建筑师的设计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他们丢弃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调节微气候的方法。现在不少人在建筑设计中很少审慎考虑开窗对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影响。当今各国倡导地方建筑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及多样性,其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建筑与当地气候间存在着一种理性及感性的联系,它们是在结合当地的气候并长期与自然相适应的平衡中发展起来的,注重吸取地方建筑结合气候的设计精华,不仅可以创造地方建筑风格,更能发展建筑的环境功能。我国的生土建筑,如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新疆的土坯房等均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达到节能效果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思想。建筑的诞生就意味着对建筑资源消耗的开始,建筑首先要占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其次建筑材料大部分源于不可再生的矿石,如水泥、钢铁等,即使使用可再生的木材,当今需求量也足已使森林生态破坏和退化,另外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水。所以,不能再单一地扩大资源的利用来加快建筑业的发展,相反,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资源的保护不是只保护不利用,而是使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低,并利用再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材料。
2. 人与社会共处的社会生态观
研究建筑的社会性时,必须研究人、建筑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人们可以借鉴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研究社会和作为社会现象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人的活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中社会意义的变化。建筑是人类劳动的成果,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与其他要素构成了社会有机体,人对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方式会影响社会。建筑的社会性反映在人们的消费观,对公众利益、对人的健康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在追求建筑风格的同时,正确表现“真、善、美”,把自己的作品按业主的实际需要确定在合适的消费位置上,要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化消费观念。不适当的消费和大量使用新型材料也造成了新的建筑污染。现在许多建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病变,这种引起建筑综合症的建筑也称病态建筑。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指出,美国每年有超过6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于由室内环境质量差而引起的疾病。造成建筑室内污染的原因归结为室内空气质量及微气候问题,这与室内污染物(生态污染物与化学污染物)和室内温度、温度及气流等有关。室内空气质量与建筑的结构、材料和空间组织有关,有害气体源于材料散发的化学污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挥发性有机物质、颗粒状有机物质、氡气等。解决的办法是加强通风与控制污染源,生态建筑强调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特别注重外墙具有生命的呼吸功能,使室内与室外空间能连续地交换。另外,还要注重建筑的结构、颜色、气味以及建筑内的辅助设备对人的心理影响,使其与使用者以及环境相协调。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即建立生态意识,树立生态建筑设计观,并建立相应的设计理论,采用相应的生态技术来指导建筑设计。具有生态意识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将某一单体建筑设计成完全的生态式建筑,而是使生態思想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总结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态建筑学认为:人们关注人居环境的城市与建筑的建设方式,与生俱来的生态存在于所有的建筑之中,建筑设计和建设会对生态平衡产生持续而强烈的影响,自然与人类资源和生态意识必须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未来的所有建筑必须承认这种制约。人、建筑、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如何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还有待我们一并努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