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3-02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ZHOU Shuyu (Dongsha Central Primary School,Yunxiao County,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Labor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art students’knowledge and skills,but also make students feel the joy of labor through practice. It is a low-cost education mode with huge educational potential,an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f we want to realize the re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society,we need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practice,exercise physical strength in labor practice,enhance physique and enhance ability.
【Keyword】Labor Education; Student development; Training strategy
勞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识,被狭隘为培养学生技能的训练,蒙盖了劳动本真的意义。学校面临的升学压力,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度期待,社会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态度不正,劳动技能低下,导致高分低能儿层出不穷,空有知识却缺乏能力,缺少劳动意识和技能,这样的现象如何弱化,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呢?
1. 重视学校主导作用,统筹课程渗透劳动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应重视统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五年总体工作规划之中,制定相关措施,把劳动教育排入课程总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在常规管理中落实。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根据实际需要,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相关主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多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唤醒他们的劳动意识消除好逸恶劳的错误认识为个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有针对性地分层渗透劳动教育
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之外,有针对性地分层渗透劳动教育。1-2年级学生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教给他们基本的劳动技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学会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如以“我们是家人的好帮手”“我能行”等活动参与劳动,提高劳动兴趣;3-4年级学生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5-6年级除了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外还应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积拓宽活动空间到社会上去践行公益劳动,服务社会。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开展 “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认识不同职业创造的价值,感受辛勤劳动者的付出,升华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珍惜各行各业的劳动成果;结合四大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谢父母亲系列活动,为父母亲做两道菜;创作一张贺年卡;献给父母亲一句祝福的话,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祝福;为父母亲献一束花。“九九夕阳红”“助残日”:帮助孤寡老人等节日关爱身边的人帮助孤寡老人,从家庭走向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爱,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从学生自身着手,接受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的推行劳动教育,美化学校和周边环境,融洽家庭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2)统筹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
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意识养成教育,形成一种热爱劳动的意识,主动参加劳动。统筹成果要求形成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劳动教育正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它让零星的火苗接触、交融,最后汇成壮丽的火海。将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评定的重要内容,填入学生素质报告册成长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机制以便促进学生内化发展,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分担劳动任务,并在劳动中提升思想修养,讲究良好的劳动效果。评选先进,树立典型评出热爱劳动的、孝顺父母的,主动做家务的积极分子,通过广播、颁发奖状,推荐评优等宣传途径辐射大众,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2. 发挥家庭基础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
(1)立足现实,明确教育方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尔基也说过“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事物的源泉就是劳动”。家长的劳动观念直接影响孩子对劳动的认识。现实中因为国家制定的独生子女、二孩政策,孩子少了,家长更溺爱。他们成了家人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家长细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做家务的体验被父母取代了,加上科技发展,干农活的机会大多被机器替代了,孩子就像温室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安逸了,有多少孩子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动体会?缺少劳动过程的实践,缺少成功的体验,孩子的幸福指数下降了,许多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什么目标。贪图享乐者,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长大后失业率和犯罪率比热爱劳动的孩子更高。俗话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锻炼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可以顽强拼搏,增强才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宠孩子就是害孩子;爱孩子就得让他们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独立自己能力。
(2)转变观念,鼓励积极参与
家庭的劳动教育观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么显著!因此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健全孩子的品格修养。家长应做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通过积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个性差异:低年级孩子可由家长帮助制定劳动计划,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劳动小竞赛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家庭劳动意识和兴趣;中高年级由自己选择,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分担家务,减轻家人负担,不再一味地接受家人的关爱和呵护,而是学着感恩,学着分担,以家庭的一分子,共同参与家庭劳动,提高家庭责任感,让劳动光荣的意识植根在孩子的心田。
(3)加强联系,倡导多元评价。
家长与老师密切联系,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同時嘱咐家长在假期督促孩子多看书、远离手机游戏,多参与劳动实践,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并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学期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里多元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最高追求。因此学生的作业布置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应该涉及课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业:
第一,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家务劳动: 扫地、洗地板、洗碗、炒家常菜、洗衣服、叠衣服等;并拍一二张照片发给班主任。
第二,制作垃圾分类图标,贴在家里的垃圾桶上,并根据每天家里垃圾情况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并拍一二张照片发给班主任。
第三,结合身边的废旧物品,展开想象做一件艺术品;学生跟这件艺术品一起拍照发给班主任(自愿)。
适当的让孩子动手实践和分担家务,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参与家庭劳动,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艰辛还是快乐,那都是自己独特的体验。劳动获得感和体验感是劳动教育内化的重要途径,比生硬的大道理更能深入人心,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更会感恩家人的付出,体贴家人的辛苦,会更努力做好自己回报家长和社会。
3.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做到因材施教。
(1)挖掘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劳动实践模式,有利于增强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教师通过收集资料,编写了有关枇杷、番茄、红树林等植物生长的地方特色教材让学生了解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锯缘青蟹、泥蚶等海鲜养殖基地的参观,丰富学生的海鲜养殖知识;天地会、林太史、开漳圣王等历史文化挖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创新活动形式,倡导手脑并用
老师要精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整合学科内容,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他们的实践中,让心灵促手巧,手巧心才灵。比如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在科学仪器室动手操作实验器材,探究光的折射原理,这样的实际操作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牢固;语文课的人文价值的开发中渗透劳动教育,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白鹭》。白鹭在云霄县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学习了课文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白鹭,做好周边环境卫生,守护白鹭的生活空间;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普及校园绿化,成立植物角,从家里带来蔬菜种子和土壤,花盆,合作探究种子发育的过程和条件。浇水、施肥、锄草,让学生学会付出劳动呵护植物成长。学生付出劳动过程体验才是做宝贵的财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更体会到自然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经过实践得到的结论一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巧手者充分利用彩笔、贝壳、麻绳、卡纸等原料,精心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赞不绝口的手工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将竞赛与娱乐相结合,在趣味游戏实践中,体会合作的乐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劳动需求。
加强与社区、村委会的联系,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和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高科技农业种植基地、红树林海鲜品养殖基地等,丰富他们的阅历;聘请的校外辅导员讲解相关知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感受劳动的苦与乐。
学生劳动能力和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而且小学生才刚打开人生的扉页,他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但是他们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难以长久坚持,这就更需要老师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挖掘校内外有益的教育资源,注重学科间的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注重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熙 袁玉芝 李海波. 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11).
[2]李珂 曲霞. 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05).
[3]左大培. 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2(06).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3-02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ZHOU Shuyu (Dongsha Central Primary School,Yunxiao County,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Labor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art students’knowledge and skills,but also make students feel the joy of labor through practice. It is a low-cost education mode with huge educational potential,an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f we want to realize the re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society,we need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practice,exercise physical strength in labor practice,enhance physique and enhance ability.
【Keyword】Labor Education; Student development; Training strategy
勞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识,被狭隘为培养学生技能的训练,蒙盖了劳动本真的意义。学校面临的升学压力,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度期待,社会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态度不正,劳动技能低下,导致高分低能儿层出不穷,空有知识却缺乏能力,缺少劳动意识和技能,这样的现象如何弱化,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呢?
1. 重视学校主导作用,统筹课程渗透劳动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应重视统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五年总体工作规划之中,制定相关措施,把劳动教育排入课程总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在常规管理中落实。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根据实际需要,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相关主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多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唤醒他们的劳动意识消除好逸恶劳的错误认识为个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有针对性地分层渗透劳动教育
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之外,有针对性地分层渗透劳动教育。1-2年级学生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教给他们基本的劳动技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学会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如以“我们是家人的好帮手”“我能行”等活动参与劳动,提高劳动兴趣;3-4年级学生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5-6年级除了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外还应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积拓宽活动空间到社会上去践行公益劳动,服务社会。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开展 “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认识不同职业创造的价值,感受辛勤劳动者的付出,升华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珍惜各行各业的劳动成果;结合四大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谢父母亲系列活动,为父母亲做两道菜;创作一张贺年卡;献给父母亲一句祝福的话,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祝福;为父母亲献一束花。“九九夕阳红”“助残日”:帮助孤寡老人等节日关爱身边的人帮助孤寡老人,从家庭走向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爱,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从学生自身着手,接受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的推行劳动教育,美化学校和周边环境,融洽家庭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2)统筹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
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意识养成教育,形成一种热爱劳动的意识,主动参加劳动。统筹成果要求形成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劳动教育正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它让零星的火苗接触、交融,最后汇成壮丽的火海。将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评定的重要内容,填入学生素质报告册成长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机制以便促进学生内化发展,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分担劳动任务,并在劳动中提升思想修养,讲究良好的劳动效果。评选先进,树立典型评出热爱劳动的、孝顺父母的,主动做家务的积极分子,通过广播、颁发奖状,推荐评优等宣传途径辐射大众,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2. 发挥家庭基础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
(1)立足现实,明确教育方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尔基也说过“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事物的源泉就是劳动”。家长的劳动观念直接影响孩子对劳动的认识。现实中因为国家制定的独生子女、二孩政策,孩子少了,家长更溺爱。他们成了家人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家长细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做家务的体验被父母取代了,加上科技发展,干农活的机会大多被机器替代了,孩子就像温室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安逸了,有多少孩子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动体会?缺少劳动过程的实践,缺少成功的体验,孩子的幸福指数下降了,许多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什么目标。贪图享乐者,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长大后失业率和犯罪率比热爱劳动的孩子更高。俗话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锻炼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可以顽强拼搏,增强才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宠孩子就是害孩子;爱孩子就得让他们参与劳动,在劳动中锻炼独立自己能力。
(2)转变观念,鼓励积极参与
家庭的劳动教育观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么显著!因此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健全孩子的品格修养。家长应做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通过积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个性差异:低年级孩子可由家长帮助制定劳动计划,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劳动小竞赛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家庭劳动意识和兴趣;中高年级由自己选择,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分担家务,减轻家人负担,不再一味地接受家人的关爱和呵护,而是学着感恩,学着分担,以家庭的一分子,共同参与家庭劳动,提高家庭责任感,让劳动光荣的意识植根在孩子的心田。
(3)加强联系,倡导多元评价。
家长与老师密切联系,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同時嘱咐家长在假期督促孩子多看书、远离手机游戏,多参与劳动实践,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并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学期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里多元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最高追求。因此学生的作业布置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应该涉及课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业:
第一,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家务劳动: 扫地、洗地板、洗碗、炒家常菜、洗衣服、叠衣服等;并拍一二张照片发给班主任。
第二,制作垃圾分类图标,贴在家里的垃圾桶上,并根据每天家里垃圾情况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并拍一二张照片发给班主任。
第三,结合身边的废旧物品,展开想象做一件艺术品;学生跟这件艺术品一起拍照发给班主任(自愿)。
适当的让孩子动手实践和分担家务,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参与家庭劳动,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艰辛还是快乐,那都是自己独特的体验。劳动获得感和体验感是劳动教育内化的重要途径,比生硬的大道理更能深入人心,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更会感恩家人的付出,体贴家人的辛苦,会更努力做好自己回报家长和社会。
3.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做到因材施教。
(1)挖掘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劳动实践模式,有利于增强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教师通过收集资料,编写了有关枇杷、番茄、红树林等植物生长的地方特色教材让学生了解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锯缘青蟹、泥蚶等海鲜养殖基地的参观,丰富学生的海鲜养殖知识;天地会、林太史、开漳圣王等历史文化挖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创新活动形式,倡导手脑并用
老师要精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整合学科内容,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他们的实践中,让心灵促手巧,手巧心才灵。比如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在科学仪器室动手操作实验器材,探究光的折射原理,这样的实际操作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牢固;语文课的人文价值的开发中渗透劳动教育,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白鹭》。白鹭在云霄县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学习了课文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白鹭,做好周边环境卫生,守护白鹭的生活空间;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普及校园绿化,成立植物角,从家里带来蔬菜种子和土壤,花盆,合作探究种子发育的过程和条件。浇水、施肥、锄草,让学生学会付出劳动呵护植物成长。学生付出劳动过程体验才是做宝贵的财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更体会到自然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经过实践得到的结论一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巧手者充分利用彩笔、贝壳、麻绳、卡纸等原料,精心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赞不绝口的手工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将竞赛与娱乐相结合,在趣味游戏实践中,体会合作的乐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劳动需求。
加强与社区、村委会的联系,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和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高科技农业种植基地、红树林海鲜品养殖基地等,丰富他们的阅历;聘请的校外辅导员讲解相关知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感受劳动的苦与乐。
学生劳动能力和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而且小学生才刚打开人生的扉页,他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但是他们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难以长久坚持,这就更需要老师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挖掘校内外有益的教育资源,注重学科间的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注重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熙 袁玉芝 李海波. 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11).
[2]李珂 曲霞. 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05).
[3]左大培. 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