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能为学生健康心理产生和发展树立榜样,使学生变得乐观向上、克服学习困难、踏实肯干,日常生活变得有条不紊;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引言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走上光明的道路。教师是学生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这句话表达了心理健康的老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理念
1.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在我国,心理健康不仅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而且是为了预防精神和行为障碍,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而保持心理健康的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发展,这可能包括人际协调、充分的社会功能、强烈的情绪控制和正常的个性。
1.2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由于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反映和评价教师心理健康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地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心理素质体系结构不完整,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联系问题,导致系统失调,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活动或生活,那么老师的心理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2.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有意无意间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但是,如果教师时常带着情绪工作,把来自家庭、社会、同事、领导的不满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掺杂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讽刺、人格侮辱、习惯性谩骂,等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格形象也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对于学生,尤其是处于心理突变期的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心理发展不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冲动,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地辨别是非,只会直观地模仿,简单地看待问题。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2.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对学生来讲,教师在其成长的轨迹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如果能够平等地看待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乐于帮助学生,充满希望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势必是融洽的、和谐的。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喜欢和爱戴。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三要素中,人格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教师学识再渊博、教学水平再高,但如果心胸狭隘、唯利是图、虚情假意,将学生按照家庭背景分为三、六、九等,这样的教师终究不会赢得学生的敬重,甚至会遭到学生唾弃,因为不亲其师而不信其道。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关心、热爱、理解学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这样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更高,感受性更灵敏,反应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必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激励功效,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慕,对教师的敬佩、信赖,就会专心听课,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消极的情绪就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随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爱护影响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陈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2]陈德云.李丽丽.刘宇.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20,12:29.(12):53-56.
[3]张敏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15(4):226-228.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引言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走上光明的道路。教师是学生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这句话表达了心理健康的老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理念
1.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在我国,心理健康不仅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而且是为了预防精神和行为障碍,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而保持心理健康的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发展,这可能包括人际协调、充分的社会功能、强烈的情绪控制和正常的个性。
1.2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由于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反映和评价教师心理健康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地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心理素质体系结构不完整,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联系问题,导致系统失调,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活动或生活,那么老师的心理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2.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有意无意间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但是,如果教师时常带着情绪工作,把来自家庭、社会、同事、领导的不满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掺杂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讽刺、人格侮辱、习惯性谩骂,等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格形象也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对于学生,尤其是处于心理突变期的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心理发展不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冲动,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地辨别是非,只会直观地模仿,简单地看待问题。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榜样。
2.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对学生来讲,教师在其成长的轨迹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如果能够平等地看待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乐于帮助学生,充满希望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势必是融洽的、和谐的。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喜欢和爱戴。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三要素中,人格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教师学识再渊博、教学水平再高,但如果心胸狭隘、唯利是图、虚情假意,将学生按照家庭背景分为三、六、九等,这样的教师终究不会赢得学生的敬重,甚至会遭到学生唾弃,因为不亲其师而不信其道。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关心、热爱、理解学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这样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更高,感受性更灵敏,反应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必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激励功效,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慕,对教师的敬佩、信赖,就会专心听课,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消极的情绪就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随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爱护影响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陈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2]陈德云.李丽丽.刘宇.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20,12:29.(12):53-56.
[3]张敏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15(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