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是“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二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三是2011年的工作。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会议还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听读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民有所呼,国有所应”的报告。此前,温家宝总理邀请企业与基层民众进中南海议政,与网友“面对面”地炉边谈话。近期民众热切关注的民生内容,在这份报告中几乎都有翔实、具体的体现。
七大数字勾画梦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两个7%:“一降一升”折射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两个7%赫然醒目:今后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对降低,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目标显著提高,这“一降一升”清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意图,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低收入阶层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不过,当前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需要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这两个7%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这也表明,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GDP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
货币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问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就业900万:“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购生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CPl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财政赤字9000亿: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的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
目标16%:广义货币增长暗示政策回归常态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提出16%的货币增速目标,体现了当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特征,对外释放了我国货币政策继续回归常态、进一步调控物价的经济信号。
过去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量。数据显示,两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超过9万亿元,几乎是以往年份的两倍,助推2010年广义货币实际增长接近26%,比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多出了近10个百分点。过于充裕的市场资金,在帮助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为保持物价稳定,合理调控流动性,今年起我国开启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基准利率。 李稻葵委员认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五大关键词放飞希望
教育、房价、医疗、收入分配……百姓关注的所有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回应。从以下关键词中,我们更读出了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坚强信心与美好前景。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一项项周密部署,一个个扎实举措,传递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才能奋力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句话:稳增长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促转型是长远大计,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说,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不抓住这个要害,光说大而无当的空话,不触动现行体制,深层次问题解决不了,就会贻误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机。
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让亿万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农民工人大代表朱雪芹说,有些地方户籍改革已经“破冰”,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城镇新老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
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个民生报告。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今年的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户籍、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方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收入分配改革: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政府工作报告以很大的篇幅,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
针对社会各界批评的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说,垄断行业和上市国企高管的高收入背后,体制和政策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不少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非来源于经营管理水平高或生产效率高,而是靠垄断地位取得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上的不公平,实质上是机会不均等。
服务型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说,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建设中最薄弱的一块。当前我们的政府正面临三个转变: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策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以经济为主的政府向经济社会并重的政府转变。完成这三个转变,最核心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论述得更加深刻。当前政府建设中,尤其要加大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政府的法治化程度,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也是透明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这就要求政府除了公共利益就不能有自己的利益,政府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徐显明特别提出,当前,一定要注意权力部门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乱作为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
编后语:从这份厚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有分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看到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务实的努力,看到了政府对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清醒;从对过去5年发展的认识和体会中,我们看到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改革开放理性认识;从“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发展转型成为主线,民生问题被更多关注,公正公平被更多提及,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真诚。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为13亿中国人勾勒了一个灿烂美好的未来画卷。一个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未来中国,让13亿民众为之期待,为之自豪!
听读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民有所呼,国有所应”的报告。此前,温家宝总理邀请企业与基层民众进中南海议政,与网友“面对面”地炉边谈话。近期民众热切关注的民生内容,在这份报告中几乎都有翔实、具体的体现。
七大数字勾画梦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两个7%:“一降一升”折射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两个7%赫然醒目:今后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对降低,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目标显著提高,这“一降一升”清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意图,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低收入阶层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不过,当前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需要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这两个7%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这也表明,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GDP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
货币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问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就业900万:“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购生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CPl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财政赤字9000亿: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的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
目标16%:广义货币增长暗示政策回归常态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提出16%的货币增速目标,体现了当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特征,对外释放了我国货币政策继续回归常态、进一步调控物价的经济信号。
过去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量。数据显示,两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超过9万亿元,几乎是以往年份的两倍,助推2010年广义货币实际增长接近26%,比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多出了近10个百分点。过于充裕的市场资金,在帮助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带来压力。为保持物价稳定,合理调控流动性,今年起我国开启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基准利率。 李稻葵委员认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五大关键词放飞希望
教育、房价、医疗、收入分配……百姓关注的所有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回应。从以下关键词中,我们更读出了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坚强信心与美好前景。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一项项周密部署,一个个扎实举措,传递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才能奋力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句话:稳增长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促转型是长远大计,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说,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不抓住这个要害,光说大而无当的空话,不触动现行体制,深层次问题解决不了,就会贻误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机。
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让亿万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农民工人大代表朱雪芹说,有些地方户籍改革已经“破冰”,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城镇新老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
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个民生报告。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今年的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户籍、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方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收入分配改革: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政府工作报告以很大的篇幅,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
针对社会各界批评的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说,垄断行业和上市国企高管的高收入背后,体制和政策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不少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非来源于经营管理水平高或生产效率高,而是靠垄断地位取得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上的不公平,实质上是机会不均等。
服务型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说,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建设中最薄弱的一块。当前我们的政府正面临三个转变: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策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以经济为主的政府向经济社会并重的政府转变。完成这三个转变,最核心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论述得更加深刻。当前政府建设中,尤其要加大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政府的法治化程度,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也是透明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这就要求政府除了公共利益就不能有自己的利益,政府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徐显明特别提出,当前,一定要注意权力部门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乱作为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
编后语:从这份厚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有分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看到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务实的努力,看到了政府对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清醒;从对过去5年发展的认识和体会中,我们看到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改革开放理性认识;从“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更加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发展转型成为主线,民生问题被更多关注,公正公平被更多提及,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真诚。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为13亿中国人勾勒了一个灿烂美好的未来画卷。一个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未来中国,让13亿民众为之期待,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