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在历史长河不过一瞬,然而对肇庆高新区(大旺华侨农场)这个当年被地方视作发展“包袱”的区域来说,10年的发展无疑树立了一座丰碑:10年时间依靠“双转移”从广东中西部的一个小农场成功实现“三级跳”成长为国家高新区,在广东书写了一个借力“双转移”转型升级的神奇模式。
这个可以让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7次莅临视察指导工作的地方,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产业转移造就“神话”
小农场成功实现“三级跳”
据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介绍,肇庆高新区的蜕变,源于10年前决策者的一道指令。10年前的该区,农场里随处可见的是甘蔗、蕉林和鱼塘。没有像样的路,没有像样的房,风起尘飞,鸡鸣狗吠。而此时的珠三角早已快马加鞭傲立潮头,但在这里,归侨们依然在一种农耕文化的氛围中演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2年,一场必须打赢的扩园迁址战役迅速拉开了序幕,当年肇庆高新区落户于此。于是随着一台台挖掘机、打桩机、吊车的陆续开进,昔日沉寂的农场在轰鸣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律动:一批批从珠三角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企业自发转移落户,一个初级的工业园区雏形初现,2004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了往上跃升的“第一跳”。经过这一跳,该区接收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模式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开始转向集约。而后又经过4年的潜心发展,2008年8月该区成功入选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实现了引人注目的“第二跳”。在这4年时间里,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由珠三角转移企业向央企、龙头民营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扩散,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日益成熟,并在两年之后再次跃上新高度:2010年9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
肇庆市市长郭锋说,经过这“三跳”,肇庆高新区不仅书写了广东产业转移的“神话”,而且完成了由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农场向国家高新区的嬗变,一座远近闻名的现代科技工业城拔地而起。
九成多企业完美“蜕变”
肇庆高新区模式验证“双转移”规律性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帮助企业进行空间布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给转移的企业提供一个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优良平台,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提升”。据肇庆市副市长、高新区委书记关鹏介绍,据统计,近年来从国内外转移到该区的企业有90%以上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质和量的“蜕变”:有的企业是在转移过程中完成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则是在转移中实现了由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品牌生产的飞跃。
企业质与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该区的发展,2011年,该区实现GDP比2002年增长47.8倍,实现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128.4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2年增长57.2倍。2011年8月该区被国家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至目前止,该区已引进各类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额15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当前,该区正把转型升级作为“二次创业”的主旋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追赶战略”向“领先战略”转型,走“金融、科技、产业”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典范,加快建设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现代科技工业城,切实担负起引领肇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责任。
7次到肇庆高新区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肇庆高新区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性。
这个可以让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7次莅临视察指导工作的地方,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产业转移造就“神话”
小农场成功实现“三级跳”
据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介绍,肇庆高新区的蜕变,源于10年前决策者的一道指令。10年前的该区,农场里随处可见的是甘蔗、蕉林和鱼塘。没有像样的路,没有像样的房,风起尘飞,鸡鸣狗吠。而此时的珠三角早已快马加鞭傲立潮头,但在这里,归侨们依然在一种农耕文化的氛围中演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2年,一场必须打赢的扩园迁址战役迅速拉开了序幕,当年肇庆高新区落户于此。于是随着一台台挖掘机、打桩机、吊车的陆续开进,昔日沉寂的农场在轰鸣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律动:一批批从珠三角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企业自发转移落户,一个初级的工业园区雏形初现,2004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了往上跃升的“第一跳”。经过这一跳,该区接收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模式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开始转向集约。而后又经过4年的潜心发展,2008年8月该区成功入选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实现了引人注目的“第二跳”。在这4年时间里,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由珠三角转移企业向央企、龙头民营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扩散,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日益成熟,并在两年之后再次跃上新高度:2010年9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
肇庆市市长郭锋说,经过这“三跳”,肇庆高新区不仅书写了广东产业转移的“神话”,而且完成了由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农场向国家高新区的嬗变,一座远近闻名的现代科技工业城拔地而起。
九成多企业完美“蜕变”
肇庆高新区模式验证“双转移”规律性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帮助企业进行空间布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给转移的企业提供一个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优良平台,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提升”。据肇庆市副市长、高新区委书记关鹏介绍,据统计,近年来从国内外转移到该区的企业有90%以上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质和量的“蜕变”:有的企业是在转移过程中完成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则是在转移中实现了由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品牌生产的飞跃。
企业质与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该区的发展,2011年,该区实现GDP比2002年增长47.8倍,实现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128.4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2年增长57.2倍。2011年8月该区被国家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至目前止,该区已引进各类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额15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当前,该区正把转型升级作为“二次创业”的主旋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追赶战略”向“领先战略”转型,走“金融、科技、产业”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典范,加快建设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现代科技工业城,切实担负起引领肇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责任。
7次到肇庆高新区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肇庆高新区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