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羊绒产业、中蒙双边贸易给蒙古国羊绒产业带来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有必要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开展分析.一方面,快速发展的中国羊绒产业以明显的比较优势整合周边产绒国的羊绒资源,蒙古国则成为初加工羊绒原料出口大国,中国出口的羊绒纺织中间产品对蒙古国产品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羊绒产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于中间产品加工环节,客观上为蒙古国羊绒产业升级留下空间.中蒙羊绒产业存在多层次的互动与竞争,也存在合作共赢的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羊绒产业、中蒙双边贸易给蒙古国羊绒产业带来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有必要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开展分析.一方面,快速发展的中国羊绒产业以明显的比较优势整合周边产绒国的羊绒资源,蒙古国则成为初加工羊绒原料出口大国,中国出口的羊绒纺织中间产品对蒙古国产品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羊绒产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于中间产品加工环节,客观上为蒙古国羊绒产业升级留下空间.中蒙羊绒产业存在多层次的互动与竞争,也存在合作共赢的机会.
其他文献
个人信息无论是作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独立的信息,都含有重大经济价值.实践中,基本上由数据企业享有相关利益.相关利益分配是宪法层面的分配问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经济发展和平等原则等各个方面.在宪法上,应当由数据主体享有其个人信息之上的经济价值.宪法的这一要求应当在法律层面得到落实.在当前实证法上,人格权法和合同法上的保护机制都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立法者应当积极作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法政策学上,立法者应当通过财产规则保障数据主体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信息与有体物存在本质差异,所有权制
从中亚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建立市场经济的条件基本形成后,出口导向型成为中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发展战略.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中亚国家经济依附也逐步多元化,从单一中心转向多中心,即全球中心、地区中心和国家中心.通过运用合作博弈论中地形理论、集中比较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多中心对中亚经济依附性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全球中心是中亚经济依附性增长的前提,中亚经济对其依附水平仅次于国家中心.全球中心促使中亚国家制度变革、选择市场化并融入世界经济.地区中心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中亚对东亚的依附水平要高于西欧和
纵观俄罗斯工业化发展历程,无论是沙俄时期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追赶者,还是苏联时期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赶超者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先者,以及当前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探索者,其不同时期的政策与实践无不是在力图有效解决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个维度的问题,在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关系中辗转腾挪.沙俄时期的工业化成功利用了西方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和农奴制改革释放的大量自由劳动力.苏联时期的工业化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经济在劳动力动员和资金筹集方面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
当前西方国家刻意制造中国给债务国带来“债务陷阱”的论调.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中国在黑山、北马其顿和匈牙利等国的基建融资项目也未能幸免.但中国的相关研究视角尚需下沉,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予以辨析与驳斥.鉴于此,该研究详细分析了上述三国的公共债务、偿债能力、债权人结构和西方主要债权人的融资特点.除债务问题被政治化这一因素之外,中国涉欧基建项目被抹黑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中国打破了黑山、北马其顿和匈牙利以往的外国债权人结构,进一步降低了西方融资机构的债权占比;二是中国与主要西方融资机构的融资模式存在差异.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