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总是能以文章中深厚的情感给人以触动,让阅读和感知都能在情感的感知中,细腻自己的情感认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和体验。但是,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或细腻、或含蓄、或浓厚的情感的感知能力不足,所以学生很难被文章中深刻的情感所打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沉醉于阅读资源的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此,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培养措施,为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生 情感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28-01
一、构建情境,丰富体验
近年来,语言学科的教学中常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代入情境,在情境中以代入角色的方式感知作品中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由于农村小学生的情感经历相对有限,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构建适切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爱的温暖、深刻,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深刻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展开教学,并且倡导学生将文章中不同的角色语言和动作特点融入到自己对文章的朗读中来,从角色对话中体验母爱的深刻与慈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身份中感知两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特点。此种方式下,无论对参与朗读的学生而言,还是对其他聆听的学生而言,都能通过情感代入的方式去感知本文的情感特點,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更强。此外,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文章深刻情感的理解,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验作者和母亲的情感,教师还可以挖掘细节部分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演绎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本文中,母亲的辛勤节俭和对“我”读书的慷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能从侧面体现母亲对“我”的深爱。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母亲的这种形象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问题引发学生代入情境重新思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有效增强。
二、直观教学,提升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受到外界的限制和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和其限制性特点,并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切实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感知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父爱如舟》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描写了父亲为了“我”做的几件事,质朴却又饱含深情。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借助抽象的文字工具并不容易直观对其理解,对其中饱含的深情也就无从感知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图片辅助学生感知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父亲为“我”做的几件事,包括购买枇杷、吃热豆腐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铺床、缝制棉被等活动等。随后,教师将之演绎并通过直观性图片的方式呈现,当一件件、一桩桩生活琐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当父亲精心的照拂的情景直观展现时,学生便将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忆起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照付,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开展的种种活动,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精心地给自己付出无声的照顾时,学生也就由己推彼,展开丰富的想象。直观教学方式的应用,勾起了学生回忆的涟漪,让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涌上心头,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感知情感,其对情感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也就得以有效提升。
三、联系生活,触动心灵
自学生出生以来,学生的父母可谓是费尽心血和汗水,给孩子提供有利的生活条件,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优渥而富足。但是,不少学生看作司空见惯的,甚至习以为常,并未对之有强烈的感恩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弱、缺乏反思和情感审视意识等因素有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的片段,让教学资源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反思意识。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收到过父母的责骂和夸奖,对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分别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评价中,都容纳了父母对自己怎样的情感?自己应当如何对待这不同的评价?经问题的引导,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牵引,学生将视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开始反思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有效触动学的心灵,学生的情感更易被感化,善良等品质也将会在问题的引导、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中得以培养。
总结
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培养关乎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关乎学生美好品质的建构,影响着学生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直观教学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更强,从而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俄克文.刍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64-65.
[2]赵天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J].学周刊,2020(05):24.
[3]魏鹏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学周刊,2020(05):5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生 情感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28-01
一、构建情境,丰富体验
近年来,语言学科的教学中常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代入情境,在情境中以代入角色的方式感知作品中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由于农村小学生的情感经历相对有限,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构建适切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爱的温暖、深刻,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深刻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展开教学,并且倡导学生将文章中不同的角色语言和动作特点融入到自己对文章的朗读中来,从角色对话中体验母爱的深刻与慈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身份中感知两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特点。此种方式下,无论对参与朗读的学生而言,还是对其他聆听的学生而言,都能通过情感代入的方式去感知本文的情感特點,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更强。此外,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文章深刻情感的理解,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验作者和母亲的情感,教师还可以挖掘细节部分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演绎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本文中,母亲的辛勤节俭和对“我”读书的慷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能从侧面体现母亲对“我”的深爱。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母亲的这种形象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问题引发学生代入情境重新思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有效增强。
二、直观教学,提升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受到外界的限制和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和其限制性特点,并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切实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感知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父爱如舟》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描写了父亲为了“我”做的几件事,质朴却又饱含深情。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借助抽象的文字工具并不容易直观对其理解,对其中饱含的深情也就无从感知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图片辅助学生感知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父亲为“我”做的几件事,包括购买枇杷、吃热豆腐脑、糊万花筒、背“我”上学、铺床、缝制棉被等活动等。随后,教师将之演绎并通过直观性图片的方式呈现,当一件件、一桩桩生活琐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当父亲精心的照拂的情景直观展现时,学生便将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忆起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照付,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开展的种种活动,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精心地给自己付出无声的照顾时,学生也就由己推彼,展开丰富的想象。直观教学方式的应用,勾起了学生回忆的涟漪,让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涌上心头,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感知情感,其对情感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也就得以有效提升。
三、联系生活,触动心灵
自学生出生以来,学生的父母可谓是费尽心血和汗水,给孩子提供有利的生活条件,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优渥而富足。但是,不少学生看作司空见惯的,甚至习以为常,并未对之有强烈的感恩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弱、缺乏反思和情感审视意识等因素有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的片段,让教学资源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反思意识。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收到过父母的责骂和夸奖,对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分别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评价中,都容纳了父母对自己怎样的情感?自己应当如何对待这不同的评价?经问题的引导,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牵引,学生将视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开始反思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有效触动学的心灵,学生的情感更易被感化,善良等品质也将会在问题的引导、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中得以培养。
总结
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培养关乎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关乎学生美好品质的建构,影响着学生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直观教学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更强,从而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俄克文.刍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64-65.
[2]赵天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J].学周刊,2020(05):24.
[3]魏鹏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学周刊,202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