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一”双节刚过不久,网上突然爆火了几段小视频,拍的是在外的子女突然回家时家里人的反应,有惊愕,有怀疑,有上下打量,有喜笑颜开,看着一个个亲人不同的表现,我禁不住开怀大笑, 但慢慢地心上有东西被碰了一下,尤其是那位母亲趔趄着跑向女儿的画面,让我居然“矫情”地泛出了泪水。一瞬间,我又想回家了。
回家,多么温馨又温暖的词汇。
当初大学刚毕业找工作,我一心想去省外看看,甘肃待久了,就想换个地方再待待。因为热衷于新疆那独特而唯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文化,再加上刀郎《我们新疆好地方》热情洋溢的歌曲的影响,我在众多的企业中选择了新疆建设兵团,合同都签好了,可爸妈死活不同意,原因无他——不想让我离家太远。我执拗不过,再加上我也确实不想让他们难过,就留到了邻近的兰州。
虽然离家还不到300公里,但地域的靠近并没有减弱父母对我的思念,上班这些年来,这种感受我愈发强烈。自抖音火起来以后,母亲也很快上道了,刷抖音刷的特别溜,但平时没时间玩,小孙子淘得很,要盯着看紧,他就趁着小孙子睡着的时间,把着手机放不下。有时候她会给我发个小视屏,内容都是父母孤独、无人陪伴之类的,我知道这是逐渐老迈的母亲心里恐惧的事,她怕再老了就剩她和爸守着老家空房了。我爸那是个闷人,他不会像母亲这样表达,他和我说话向来很少,上大学时他会给我打个一两分钟的电话,现在视频方便了,偶尔在工地上他會跟我发几句话的视频,寥寥数语,却掩藏不了他想我的那份爱。
前些天放假,我也回家了,家里还有几亩地的玉米杆子没收拾完。父亲每天还出去打短工,地里的活就是母亲一个人在干。这次回去我把活全干完了,杆子割完,捆起来,又全部拉回家垛起来。出了一份力,让母亲小小地缓了几天。
那天吃过下午饭,收拾完碗筷,我和母亲待在一起,儿子跟着爷爷去前院子喂羊喂狗了。天渐渐冷了,薄的门帘该换了,妈准备用几个旧的毛毯改一下,背个面子,当幅门帘。母亲平时带娃劳累,造成了腱鞘炎,左手腕经常疼的厉害,但家务活却一样都没落下。妈的身边堆着布料,我们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妈的手巧,将那份对家庭的情爱,一针一针细细地透过指尖,缝进密密的帘子里去,第二天,门口飘出了崭新的帘子。
如今城里的饭馆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干净整洁,那各式各样、花色百出的菜品吃起来却终究没有母亲用简陋且黑兮兮的灶台烧出的饭可口些。商场里卖的精美平整好看的案板也是比不了干木匠的父亲用专用黄油粘接在一起、用刨子推出的的案板给的结实耐用。
家的感觉就是那么奇妙!遥看故乡的炊烟在向外在的子女招手,那路口上等候着亲人的盼望,通红的火炉边蓄满荒了的家常。
大多时间我们都想着人生快哉,想着把酒言欢,想着诗和远方,但总会忘记那个把我们当诗和远方的人一直在等我们回家。我们这辈人的父母基本是50后、60后,他们是在计划生育下逐渐老去的第一代人,当子女远离家门,在千里之外,他们的孤独是多么强烈,“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又是多么无情的现实。
我们有时候说回家没时间,抱怨家里人不理解,但实际来说,公司里有些应酬是可以不去的,朋友聚会有些是不用参加的,娱乐活动在适量的基础上是能够减少次数的......回家的时间,挤一挤,总归还是有的。九十年代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火遍大街小巷,时隔二十余载,至今听起来还是情深意切,触动内心。常回家看看,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也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千万别把回家当成一个“任务”,人虽然在家里,不是埋头聊微信,就是盯屏抢红包,再或者抖音刷个没完,看望父母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签到”,缺乏“走心”的陪伴。其实,我们的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帮着收拾屋子、洗刷碗筷、细心讲解手机一些功能和使用方法,聊天时不做“低头族”魂不守舍……这些细节就足以让父母宽慰良多。而年轻人陪父母唠家常、与爸妈多吃几顿饭,听听长辈的甜蜜与忧伤,聊聊自己的欢喜与惆怅,烦恼愁肠也能就此化开。家,也就真正成为每个人出发与归宿的支点。
这里讲个故事,有个学佛的人一生求佛,在外流浪,到处拜寺庙,拜佛像,只是为了能见到真佛,然而光阴蹉跎,年龄老去,他还是没有见到真佛,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一个法师。
那个法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你碰到一个,一脚倒穿着鞋子,一只脚光着为你开门的人,那个人你是你要见到的真佛。那个人不解其意,寻找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那个人。
有一年下大雪,天气又寒又冷,那个人看看自己身上穿得又破又旧,肚子还时常饿饭,这么多年还是没见到佛,悲从中来,忽然想到年迈的母亲,急急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此时只见月光凄请,积雪深厚,寒气袭人。他举起的手忐忑又犹豫,终于他的手拍打在门上,颤巍巍地喊了一声:“娘,开门。”好久,没有任何的声音。在他犹豫要不要继续拍门呼喊时,那扇破旧的门忽然开了,清冷的月光下,一个一脚倒穿着鞋子,一脚光着的老妪怔怔的站在雪地里说:“是我儿吗?”那个游子一怔,这不就是那个法师告诉我的人吗?他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就是他要找的佛啊,何必一生都四处求拜,想到这里,他早已扑倒在父母的怀里哭的稀里哗啦。
人到中年,如果把父母像佛那样虔诚供养,你就是孝子,你就是有福的人。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爱别迟,孝莫等,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吧!
作者简介:张伟年(1991-)男,汉族,甘肃武威,本科.
回家,多么温馨又温暖的词汇。
当初大学刚毕业找工作,我一心想去省外看看,甘肃待久了,就想换个地方再待待。因为热衷于新疆那独特而唯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文化,再加上刀郎《我们新疆好地方》热情洋溢的歌曲的影响,我在众多的企业中选择了新疆建设兵团,合同都签好了,可爸妈死活不同意,原因无他——不想让我离家太远。我执拗不过,再加上我也确实不想让他们难过,就留到了邻近的兰州。
虽然离家还不到300公里,但地域的靠近并没有减弱父母对我的思念,上班这些年来,这种感受我愈发强烈。自抖音火起来以后,母亲也很快上道了,刷抖音刷的特别溜,但平时没时间玩,小孙子淘得很,要盯着看紧,他就趁着小孙子睡着的时间,把着手机放不下。有时候她会给我发个小视屏,内容都是父母孤独、无人陪伴之类的,我知道这是逐渐老迈的母亲心里恐惧的事,她怕再老了就剩她和爸守着老家空房了。我爸那是个闷人,他不会像母亲这样表达,他和我说话向来很少,上大学时他会给我打个一两分钟的电话,现在视频方便了,偶尔在工地上他會跟我发几句话的视频,寥寥数语,却掩藏不了他想我的那份爱。
前些天放假,我也回家了,家里还有几亩地的玉米杆子没收拾完。父亲每天还出去打短工,地里的活就是母亲一个人在干。这次回去我把活全干完了,杆子割完,捆起来,又全部拉回家垛起来。出了一份力,让母亲小小地缓了几天。
那天吃过下午饭,收拾完碗筷,我和母亲待在一起,儿子跟着爷爷去前院子喂羊喂狗了。天渐渐冷了,薄的门帘该换了,妈准备用几个旧的毛毯改一下,背个面子,当幅门帘。母亲平时带娃劳累,造成了腱鞘炎,左手腕经常疼的厉害,但家务活却一样都没落下。妈的身边堆着布料,我们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妈的手巧,将那份对家庭的情爱,一针一针细细地透过指尖,缝进密密的帘子里去,第二天,门口飘出了崭新的帘子。
如今城里的饭馆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干净整洁,那各式各样、花色百出的菜品吃起来却终究没有母亲用简陋且黑兮兮的灶台烧出的饭可口些。商场里卖的精美平整好看的案板也是比不了干木匠的父亲用专用黄油粘接在一起、用刨子推出的的案板给的结实耐用。
家的感觉就是那么奇妙!遥看故乡的炊烟在向外在的子女招手,那路口上等候着亲人的盼望,通红的火炉边蓄满荒了的家常。
大多时间我们都想着人生快哉,想着把酒言欢,想着诗和远方,但总会忘记那个把我们当诗和远方的人一直在等我们回家。我们这辈人的父母基本是50后、60后,他们是在计划生育下逐渐老去的第一代人,当子女远离家门,在千里之外,他们的孤独是多么强烈,“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又是多么无情的现实。
我们有时候说回家没时间,抱怨家里人不理解,但实际来说,公司里有些应酬是可以不去的,朋友聚会有些是不用参加的,娱乐活动在适量的基础上是能够减少次数的......回家的时间,挤一挤,总归还是有的。九十年代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火遍大街小巷,时隔二十余载,至今听起来还是情深意切,触动内心。常回家看看,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也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千万别把回家当成一个“任务”,人虽然在家里,不是埋头聊微信,就是盯屏抢红包,再或者抖音刷个没完,看望父母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签到”,缺乏“走心”的陪伴。其实,我们的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帮着收拾屋子、洗刷碗筷、细心讲解手机一些功能和使用方法,聊天时不做“低头族”魂不守舍……这些细节就足以让父母宽慰良多。而年轻人陪父母唠家常、与爸妈多吃几顿饭,听听长辈的甜蜜与忧伤,聊聊自己的欢喜与惆怅,烦恼愁肠也能就此化开。家,也就真正成为每个人出发与归宿的支点。
这里讲个故事,有个学佛的人一生求佛,在外流浪,到处拜寺庙,拜佛像,只是为了能见到真佛,然而光阴蹉跎,年龄老去,他还是没有见到真佛,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一个法师。
那个法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你碰到一个,一脚倒穿着鞋子,一只脚光着为你开门的人,那个人你是你要见到的真佛。那个人不解其意,寻找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那个人。
有一年下大雪,天气又寒又冷,那个人看看自己身上穿得又破又旧,肚子还时常饿饭,这么多年还是没见到佛,悲从中来,忽然想到年迈的母亲,急急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此时只见月光凄请,积雪深厚,寒气袭人。他举起的手忐忑又犹豫,终于他的手拍打在门上,颤巍巍地喊了一声:“娘,开门。”好久,没有任何的声音。在他犹豫要不要继续拍门呼喊时,那扇破旧的门忽然开了,清冷的月光下,一个一脚倒穿着鞋子,一脚光着的老妪怔怔的站在雪地里说:“是我儿吗?”那个游子一怔,这不就是那个法师告诉我的人吗?他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就是他要找的佛啊,何必一生都四处求拜,想到这里,他早已扑倒在父母的怀里哭的稀里哗啦。
人到中年,如果把父母像佛那样虔诚供养,你就是孝子,你就是有福的人。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爱别迟,孝莫等,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吧!
作者简介:张伟年(1991-)男,汉族,甘肃武威,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