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地方应用型学院多元转型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向应用型转型,是部分地方应用型学院创建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按照知识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地方应用型学院可以进行地方应用技能学院、地方应用技术学院、地方应用研究学院、地方创业大学等多元转型发展类型定位,避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从一种同质化办学走向另一种同质化办学。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学院;院校转型;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084-03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 type is the only way for some local colleges to establish high-level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genetic knowledge perspective, local colleges can undertake the location of local application skills institute, lo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institute of applied research, and other types of local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r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pth and width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this way, the ordinary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void going from one kind of homogeneity to another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type transforming and high-level local universities creating.
  Keywords: local application colleges;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path
  一、问题的提出
  转型发展是部分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流大学和一流强国相辅相成、共生共荣[1]。它们对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树立民族自信心都具有重大意義。当前,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呈现出服务方式远程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服务内容市场化等新变化[2]。“双一流”建设是分层分类的,有利于打破重点大学的身份固化[3]。地方大学要准确把握自身价值目标和历史选择,围绕“应用型、地方性”的内在要求,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4]。先要决定战略走向:按照学科逻辑办学术型大学,还是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办应用型大学[5]。虽然还存在诸多转型困惑,但探讨地方应用型学院总是绕不开“院校转型”这个话题。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社会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然而高等教育体系同质化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有鉴于此,国家战略部署意图很清晰,就是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6]但本科院校谈“职”色变,患有严重的“转型恐惧症”,要谨防转型沦为教育部门的“一厢情愿”。[7]这种落差的成因一方面固然受“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更多是因为评价机制、上级考核、财政拨款还是向学术型、研究型倾斜,与转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拨款体系等配套改革滞后。这也是地方高校办学出现模式趋同和层次攀升的深层次原因。更多学者认为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分类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分类拨款、分类评价的机制。应用型教育是跨界教育,要将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让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要改变目前高校独门独院、封闭办学的传统形态,针对同质化、封闭化、单一化和行政化等问题,以共享的理念为指导创建未来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新形态[8],具体如何转型,应由高校自主决定。
  总之,学者们围绕创建地方应用型学院的内涵和意义,地方院校转型的原因、本质、障碍和路径进行了研究探索,但对应用型高校内涵的界定、评判的标准等都尚无定论,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二、地方应用型学院的内涵界定
  (一)什么是地方应用型学院
  在我国,“地方大学”行政色彩鲜明,是指按照高校归属或办学体制不同,分部属院校、地方院校;或部委、省属、市属院校和民办学校。地方大学是指除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之外,主要隶属地方政府管辖、地方投入为主的大学,其中包括省部共建高校。近年出现的部省合建的中西部Z14联盟高校则被认为是进入部属院校的一种过渡,省部共建的升级版,意味着它们将获得国家更多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地方大学的数量占中国大学95%以上,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队伍庞大,身份复杂,但基础又大都较为薄弱。应用型学院作为一个办学类型,或办学定位,是在2015年教育部三部委发布倡导转型的指导意见之后才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地方应用型学院应该是一种服务地方经济,强调开放办学,以开展应用研究为主,着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类型。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办学类型,地方应用型学院就是要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需求,通过创新产教融合、多元混合制办学等形式,深度推进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开放办学,走合作教育之路。但是,具体到每个学校,其办学历史、隶属关系、办学特色都有所差别,具体的办学定位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地方应用型学院的本质特征
  1. “地方性、应用性”是地方应用型学院的根本属性
  应用型高校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我国高校教育从大众化开始向普及化阶段迈进时,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的地方大学必须扎根大地办大学,突出强调“地方性、应用性”。地方大学首当其冲要地方化,它的服务面向和办学使命应该有所区别。地方应用型学院(高职学院)和应用特色学科则要提升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地方应用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要紧跟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要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情况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提高人才培养对技术进步的响应速度;要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并且建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进行协同创新,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2.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地方应用型学院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由于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类化、多样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了,这直接映射在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上,就是要根据自身办学的优势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着力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地方应用型学院要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理论的科学性准确、实在,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9]
  3. “社会服务”是地方应用型学院的精神内涵
  地方应用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其办学使命之所在,又是其自身获取丰富办学资源的源泉。地方应用型学院只有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应用型学院的精神内核就是“社会服务”。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着力解决地方经济建设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其畜牧学科、细菌学科等强势学科区域特色鲜明,探索了一条从“乡村大学”到一流大学的提升之路。
  三、地方应用型学院的多元化路径探讨
  地方应用型学院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地方应用技能学院、地方应用技术学院、地方应用研究学院、地方创业大学”等多种类型定位,从而避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群体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从一种同质化办学走向另一种同质化办学。衡量四种地方应用型学院办学类型的区别大致具有以下指标:
  (一)多边治理参与程度
  地方应用型学院要打破学校、专业、课程、课堂和教师隶属等各种边界,寻找与地方政府、其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价值取向和利益的结合点。[10]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高校、企业联合治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对地方应用型学院在办学方向、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要建立健全有校外董事参加的理(董)事会,鼓励引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建立多方参与治理机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产业和学科专业的结合度。
  (二)实践教学强度
  地方应用型学院要依据生产服务真实的业务流程再造教学流程,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优化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同步深化文化学习与技术技能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要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向行业企业购买创新创业、前沿技术课程等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同时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实践兴趣和职业兴趣。要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来优化人才培养流程,实现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课堂与生产车间的有效对接。
  (三)教师构成多样化程度
  四种办学类型不同,其应用研究的程度、人才培养任务也会有所差别。投射到师资构成方面,地方应用型学院的教师构成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将其归类为学术型、技能型、技术型、应用型,或者复合型等。但地方应用型学院为强化实践教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应该在高校教师总量中占据一个较大的比例,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关注应用研究,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
  (四)应用研究关注度
  研究型大学及其学科具有基础研究资源丰富的优势,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地方应用型学院、高职学院和应用特色学科的科研优势不在基础研究,而要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精准发力,提升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因此,地方应用型学院都应该以應用研究为主,以确保科研投入向应用研究项目倾斜,并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主要指标。
  (五)在校生结构
  地方应用型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不宜放大,根据跟踪若干样本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来看,定位为应用技术学院的地方高校一般处于起步阶段,研本比在5%左右,具备地方创业大学潜质的地方高校,研本比一般稳定在15%左右,研究生在校规模分别大致在2000人、1000人左右;而且对于培养研究生而言,地方应用研究学院、地方应用技术学院也应该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主。
  四、地方应用型学院多元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宏观层面,针对应用型高校建立分类管理体制
  遵循学科发展逻辑和知识生产分工规律,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与应用型大学的地方优势。应用型大学肩负着地方产业升级急需的技术转化、创业孵化和应用型研究的办学使命,需要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育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生均经费一般要高于学术型大学,这需要各级政府给予特定的经费支持。或以技术转化、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孵化、综合改革等专项的形式,或适当提高应用型高校的生均拨款标准,或支持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批支撑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工程科技成果在价值创造链中发挥辐射、转移与扩散作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度、效度和深度。   (二)中观层面,建立行业企业与应用型高校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地方应用型学院要主动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在学校治理结构中要强调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地参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绩效评价全过程;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判社会需求,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和行业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遏制专业设置铺大饼式的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实现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应用型高校办学质量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使应用型高校更好地对接当地创新要素资源,更好地对接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更好地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
  (三)微观层面,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高校课程质量提高深度融合
  地方应用型学院要明确应用型的类型定位,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要始终关注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需求,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的应用特色学科,围绕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改造传统专业、新设复合型专业,建设一批特色专业集群,将服务行业、企业、社区作为办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指标,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机制;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改变对公共财政的过度依赖。要提倡应用型教学,建立特色鲜明、理论坚实的应用型教材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提高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度,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
  参考文献:
  [1]肖国安.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具有湖湘特色的双一流建设[J].湖南教育(A版),2016(31):4-11.
  [2]陈建国.威斯康星思想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46-53.
  [3]王小兵.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5.
  [4]陈弘.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应追求四个“精准”[N].湖南日报,2016-11-17(07版).
  [5]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7(04):4-11.
  [6]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2014-6-16.
  [7]邓晖.是“强扭的瓜”,还是“花开逢时”?高等教育酝酿大变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N].光明日报,2014-5-15(05).
  [8]陈正权.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价值反思与路径探寻[J].教育与职业,2017(9):44-50.
  [9]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10-11.
  [10]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17-22.
其他文献
地方文化指的是一个特定区域的文化,它包含这个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经营如何,总要落脚在一个具体的地方,企业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达成教学目标。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技能、方法、情感
分析了各种斜井箕斗提升断绳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The reason of various inclined shaft skip lifting faults was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ut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用文献法、调查问
In the research of 2D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matrix,pressure-sensitive conductive rubber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which carbon black was used as its conduct
论述了钻井施工的井筒马头门所处的岩性及受力情况,提出了曲墙底拱封闭断面、复合支护结构的马头门设计型式,并成功地应用于陈四楼矿中央风井马头门,获得了良好效果。 This pap
A new piperazinium 4-nitro phenolate monohydrate single crystal(PNP)was grown by employing the solution growth technique piperazine and 4-nitrophenol,were the s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隐性职业素养相对于其显性职业素养具备基础性、优先性、指导性等特点,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从提升他们的隐性职业素养开始。青年教师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
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把握新的教学规律,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是军事教育的潮流和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资源设计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由高校历届师生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一切物质形态、行为规范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形成过程,是高等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