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瘢痕疙瘩,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愈合,易进行性增长,逐渐侵蚀正常组织.瘢痕疙瘩的侵袭性生长和永生性类似于肿瘤,常以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胶原大量合成为特征[1],表现为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并蔓延至伤口外.病程进展缓慢,无自愈倾向.瘢痕疙瘩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会频繁地引起瘙痒和疼痛[2].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故切除后极易复发[3].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手术、局部注射、放射线照射、激光治疗及加压治疗等[4].单一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5],目前国内外主张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疗法[6].现介绍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我们通过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脊髓损伤,探讨其可行性及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和鉴定:取脐带华通胶剪成1 mm×1 mm×1 mm组织块,接种在培养板培养.细胞传代后分别取P3、P5代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取P5代细胞标记。
期刊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基序(CpG)岛甲基化的状态,探讨甲基化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的TFPI-2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FPI-2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38.3% (23/60),
目的 探讨沉默乙型肝炎病毒编码X蛋白(HBx)基因后对索拉非尼促人肝癌细胞株PL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小干扰RNA(siRNA)方法沉默HBx基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Bx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基因芯片检测HBx-siRNA转染后索拉非尼作用肝癌敏感细胞株PL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肺癌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高表达CXCR4的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较强[1].我们通过对肺癌A549细胞的分选,确认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亚群的存在,探讨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亚群在肺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的相关作用。
期刊
有研究表明,下肢曲张静脉管壁的改变先于瓣膜功能不全之前[1].细胞凋亡参与曲张静脉管壁重塑过程,两者之间关系密切[2-3].我们通过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和免疫荧光法对3组下肢静脉管壁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解放军第89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高位结扎剥脱加旋切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4例,并分为浅表血栓性静脉炎(血栓组)22例和单纯静脉曲
期刊
目的 探讨小型猪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PRS)的发生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大小相近的小型猪24头,供、受体各12头随机配对后分成A组和B组,行减体积肝移植术;A组(干预组)通过肝下下腔静脉废弃最初100 ml门静脉血,而B组(对照组)未废弃,术中均予5%碳酸氢钠(NaHCO3)5 ml/kg静脉滴注;于麻醉后、新肝期前、后及关腹前分别检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观察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PRS)
目的 筛选并鉴定可与中期因子(MK)特异性结合的短肽.方法 以人重组MK蛋白为靶分子,分别从噬菌体随机7肽和环7肽展示库中筛选出与MK蛋白高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鉴定所挑选噬菌体和MK蛋白的亲和力.噻唑蓝(MTT)比色法体外评价该合成短肽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过3轮淘洗,筛选出的20个阳性克隆与MK蛋白均具有一定结合力,测序并推导出优选的3条线
目的 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Ghrelin (0.5、1.0、1.5、2.0、2.5 nmol/kg)腹腔注射,45 min后所有大鼠半固体糊1.0 ml/只灌胃,30 min后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患者592例,健康对照者636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RAIL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检测TRAIL基因3’非编码区(G1525A/G1588A/C1595T)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做TRAIL单倍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和
精索静脉曲张(VC)是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失效血液返流等因素导致精索静脉的伸长、扩张及迂曲,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不育男性中的发病率为25% ~40%,多数发生于左侧[1].VC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等.现就近4年来基于动物模型的VC致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