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容易走向偏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单一、枯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将心理疏导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24-02
一、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模式的重要意义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形式上虽然具有精神色彩但缺乏人本主义,而且传统的教育方式单一,造成部分学生接受有所困难。要想做到学生容易接受,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着手,满足学生的心理所需。心理疏导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心理疏导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吉林省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内心叛逆,遇到事情有时会选择逃避甚至有时候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在面对个体差异性较大的学生群体时,单纯的理论教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沟通,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考虑,才能循序渐进地了解学生,疏导学生,教育学生。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沟通,实现了思想传递、情感交流。心理疏導通过沟通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正确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沟通,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改正错误思想,发自内心地接受正确指导,健康发展。
(2)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化解消极思想情绪,保持健康心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生活空间不断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空间持续延伸,他们的情感丰富化。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稳定,经常产生困惑,一些负性的情绪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和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疏通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一定的手段,干预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重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健康发展。在进行疏导时,大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方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改变学生不合理认知,消除不良情绪,断绝错误信念。因此,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心理疏导从人本主义出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现实意义。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内心的感受却被忽视,这种传统模式缺少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使一些大学生难以接受,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疏通和引导为主要模式的心理疏导,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欣然接受。从交流中自然地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他们,解决了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这种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意在解决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式才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才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实际的现实意义。
二、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轻视心理疏导。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理论灌输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去接受那些枯燥乏味的道德理论,这将失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赋予的重要作用。
心理疏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矛盾。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并不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将自身的问题只归因于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而忽视心理问题。这种脱离学生现实状况的教育模式与心理疏导严重脱节,无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沟通渠道,没有一种便捷合理的疏通渠道联系老师和学生。当学生感到困惑、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时,却无法及时地找到专业老师帮助自己。日积月累,学生心理积压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师却无法发现。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另一方面,缺少心理专业教师。大部分高校的心理疏导工作由辅导员兼任,(下转第23页)
(上接第24页)
而辅导员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方面的学习。因此,当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的时候,没有丰富的疏导经验,很难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力不从心,学生也会对老师失望,对心理疏导的作用产生怀疑。
三、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1)完善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机制。首先,建立“专业化”的心理疏导方式。根据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咨询疏导。如: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通过疏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针对有网瘾的学生,需要帮助学生戒掉网瘾,培养学习的兴趣;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指明方向,选择合适的择业方向等。其次,建立师生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网络中的微博、微信等交流软件成为师生相互联系的新平台。通过网上联系,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讲述自己的困惑与烦恼。老师也能有条理、有方向地开导学生,教育学生,指引学生。
(2)提升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个特质。只有教育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向上心态,才能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达到高层次的教育效果。其次,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消除学生的不安等消极情绪。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在情感交流过程中也能事半功倍。最后,较强的学习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复杂多变,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自己在心理方面和疏通方面的专业能力,掌握更多的疏通技巧,不断强化自己。
(3)创新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模式。首先,通过团体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团体心理疏导是在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而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使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增强其归属感和信任感。在团体心理疏导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加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克服了陌生感以及不敢与陌生人接触的心理障碍,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其次,通过朋辈心理疏导模式推进学生自我教育。所谓朋辈心理疏导模式就是在大学生中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心理方面的培训,为那些思想、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朋辈心理疏导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中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通过网络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新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总之,引入心理疏导模式,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也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玉浩,陈予.构建高效研究生心理支持系统[J].思想教育研究,2011(3):66.
[2]赵燕.人文关怀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0).
[3]孙瑛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责任编辑:刘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24-02
一、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模式的重要意义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形式上虽然具有精神色彩但缺乏人本主义,而且传统的教育方式单一,造成部分学生接受有所困难。要想做到学生容易接受,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着手,满足学生的心理所需。心理疏导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心理疏导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吉林省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内心叛逆,遇到事情有时会选择逃避甚至有时候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在面对个体差异性较大的学生群体时,单纯的理论教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沟通,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考虑,才能循序渐进地了解学生,疏导学生,教育学生。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沟通,实现了思想传递、情感交流。心理疏導通过沟通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正确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沟通,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改正错误思想,发自内心地接受正确指导,健康发展。
(2)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化解消极思想情绪,保持健康心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生活空间不断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空间持续延伸,他们的情感丰富化。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稳定,经常产生困惑,一些负性的情绪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和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疏通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一定的手段,干预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重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健康发展。在进行疏导时,大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方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改变学生不合理认知,消除不良情绪,断绝错误信念。因此,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心理疏导从人本主义出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现实意义。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内心的感受却被忽视,这种传统模式缺少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使一些大学生难以接受,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疏通和引导为主要模式的心理疏导,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欣然接受。从交流中自然地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他们,解决了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这种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意在解决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式才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才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实际的现实意义。
二、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轻视心理疏导。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理论灌输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去接受那些枯燥乏味的道德理论,这将失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赋予的重要作用。
心理疏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矛盾。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并不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将自身的问题只归因于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而忽视心理问题。这种脱离学生现实状况的教育模式与心理疏导严重脱节,无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沟通渠道,没有一种便捷合理的疏通渠道联系老师和学生。当学生感到困惑、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时,却无法及时地找到专业老师帮助自己。日积月累,学生心理积压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师却无法发现。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另一方面,缺少心理专业教师。大部分高校的心理疏导工作由辅导员兼任,(下转第23页)
(上接第24页)
而辅导员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方面的学习。因此,当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的时候,没有丰富的疏导经验,很难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力不从心,学生也会对老师失望,对心理疏导的作用产生怀疑。
三、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1)完善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机制。首先,建立“专业化”的心理疏导方式。根据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咨询疏导。如: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通过疏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针对有网瘾的学生,需要帮助学生戒掉网瘾,培养学习的兴趣;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指明方向,选择合适的择业方向等。其次,建立师生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网络中的微博、微信等交流软件成为师生相互联系的新平台。通过网上联系,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讲述自己的困惑与烦恼。老师也能有条理、有方向地开导学生,教育学生,指引学生。
(2)提升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个特质。只有教育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向上心态,才能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达到高层次的教育效果。其次,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消除学生的不安等消极情绪。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在情感交流过程中也能事半功倍。最后,较强的学习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复杂多变,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自己在心理方面和疏通方面的专业能力,掌握更多的疏通技巧,不断强化自己。
(3)创新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模式。首先,通过团体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团体心理疏导是在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而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使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增强其归属感和信任感。在团体心理疏导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加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克服了陌生感以及不敢与陌生人接触的心理障碍,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其次,通过朋辈心理疏导模式推进学生自我教育。所谓朋辈心理疏导模式就是在大学生中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心理方面的培训,为那些思想、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朋辈心理疏导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中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通过网络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新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总之,引入心理疏导模式,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也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玉浩,陈予.构建高效研究生心理支持系统[J].思想教育研究,2011(3):66.
[2]赵燕.人文关怀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0).
[3]孙瑛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