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三国时别名正平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23处,中国第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全国唯一一处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圣地。
对话谭明
记者:武夷山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您觉得它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值得拍摄的是什么?
谭明: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福建两省边境,呈东北-西南走向。武夷山脉的东西山麓红层分布地区有丹霞地貌发育,碧水丹山,奇峰异洞,都是秀丽的风景区,也就是我们风光摄影人最关注的拍摄点。其中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景区最负盛名,享有“秀甲东南”之誉,是摄影者创作的首选。
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而更受我们关注的是东部,它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的有机相融,不但有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多处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中部则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之地,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达2000年之久,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已经3000多年了。这些历史遗存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光芒,备受摄影人追寻。
记者:武夷山的风光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大么?在不同季节,应该如何运用摄影手法去表现它?
谭明: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均温度在17.6℃左右,平均降水量1864毫米。境内群山重叠,冬季可阻挡或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因此降水量多,湿度大,雾天长。武夷山的冬季山景虽略显萧条,但其自然风光不会大打折扣,湿润的气候条件正好有利于雾气、云海的形成。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在天游峰顶部拍摄武夷山云海的全景也是最佳的选择。
一般来说,描写武夷山翠绿的植被,春夏秋季都适宜,青山绿水、植被在丹霞地貌映衬下,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夏季虽然气温偏高,却是植被生长最为茂盛的时期。在不同的季节里可以选择适合季节表现的环境,比如云雾。在雾中可以描写比较近距离的植被,如树木枝干等。雾气太大了就会形成云海,要在相应高度的位置上才能观察到云海,云海的高度合适就可以拍摄理想的全景图像了。
记者:拍摄时,怎样才能突出“丹霞地貌”的特点?
谭明: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 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可睹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的朦胧之美。
身临秀色美景中你会发现,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大王峰,仙掌峰等等景色都具有典型的丹霞特点,我们在拍摄丹崖群峰时,一是要有高度,二是要注重形态特点,三要注重它四周的环境。比如九曲溪,我们可以选择利用曲折萦回的水面烘托山峰奇岩,或巧妙利用云雾将群峰隔离开,以使得群峰凸显;或利用早晚斜射的光线,同样可以突出群山峻岭,传情达意。
记者:拍摄带有“人文迹象”的自然风光时,应该如何表现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结合?
谭明: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有朱熹、游酢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有历代摩崖石刻,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这些遗存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管是拍摄摩崖石刻、架壑船棺,都应该首先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再现文化遗存。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又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记者:武夷山的灵性在于“水”,用镜头展示“水之美”的时候,应该怎样诠释才能更好?
谭明:“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孕育了灵气。在流经景区的9.5公里中,山环水转,水绕山行,游人凭借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如果从摄影者的角度来展现水的灵气,那么你必须识水性。“似水柔情”一般常用来形容水柔美的一面,但它也有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时刻。拍摄前,我们要先明确表现的主题,然后决定表现客观存在的哪一面性格,利用什么光线和环境特点来配合、突出主体。比如拍摄瀑布,它场面大,有深度的层次,所以可以利用各种光线来表现它的内在美。
拍摄时需要注意几点:1.利用逆光,突出表现强劲水流的刚毅性格。2.在景深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快门速度,锁定瀑布流水冲击力度,使画面产生震撼力。3.利用散射光,(在阴天情况下)表现水的质感及柔美的姿态。采用小光圈慢速度,使流水如轻纱。4.在光比强烈的情况下拍摄大场景通常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通过确保流水质感及暗部主要层次,来突出局部主体,强化流水与环境的关系。5.在光比大,倒易率失效,曝光速度降不下的情况下,可加用ND镜来控制曝光量,用PL镜调整偏振光,消除水面的反光点,增强水面色饱和度。
记者:拍摄“武夷松柏”的时候,怎样才能利用好透视关系?
谭明: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景物千变万化,场面壮观雄伟,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是三维的,存在透视的关系,透视传递了一种空间感。在自然环境中展现透视有两种基本方法:其一物体的尺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缩小,其二平行线向远处某一点汇聚,描写三维空间就必须体现深度感。如果巧妙运用透视关系,在二维空间的作品上加上深度感,就可以成为三维图像。一幅有深度空间的三维图像能成功展现环境与空间的关系。深度空间与浅度空间在摄影中的运用,可以强化景物的深度、立体感。要运用好深度空间对景物的描写,必须了解空气透视。由于大气的透明度,空气介质与尘埃的关系,使深度空间物体模糊不清,距离越远清晰度越差,但它却能有效地隔离山峦、树木植被,突出间距感,这就是空气透视的表现。要把握空气透视对景观的影响,才能创造性地表现三维空间。
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时间的意义,音符旋律的长短都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视觉艺术里,节奏同样也牵涉到时间。经过缜密设计、构图的图片可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使其视线久久地在画面设计的平台中游走,使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合理运用图像的结构,组织好它的节奏、韵律,突显景深范围,那么一幅四维空间的图像就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附:
武夷山主要景观
1、天游峰: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俯瞰九曲溪,可见溪水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对话谭明
记者:武夷山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您觉得它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值得拍摄的是什么?
谭明: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福建两省边境,呈东北-西南走向。武夷山脉的东西山麓红层分布地区有丹霞地貌发育,碧水丹山,奇峰异洞,都是秀丽的风景区,也就是我们风光摄影人最关注的拍摄点。其中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景区最负盛名,享有“秀甲东南”之誉,是摄影者创作的首选。
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而更受我们关注的是东部,它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的有机相融,不但有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多处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中部则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之地,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达2000年之久,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已经3000多年了。这些历史遗存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光芒,备受摄影人追寻。
记者:武夷山的风光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大么?在不同季节,应该如何运用摄影手法去表现它?
谭明: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均温度在17.6℃左右,平均降水量1864毫米。境内群山重叠,冬季可阻挡或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因此降水量多,湿度大,雾天长。武夷山的冬季山景虽略显萧条,但其自然风光不会大打折扣,湿润的气候条件正好有利于雾气、云海的形成。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在天游峰顶部拍摄武夷山云海的全景也是最佳的选择。
一般来说,描写武夷山翠绿的植被,春夏秋季都适宜,青山绿水、植被在丹霞地貌映衬下,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夏季虽然气温偏高,却是植被生长最为茂盛的时期。在不同的季节里可以选择适合季节表现的环境,比如云雾。在雾中可以描写比较近距离的植被,如树木枝干等。雾气太大了就会形成云海,要在相应高度的位置上才能观察到云海,云海的高度合适就可以拍摄理想的全景图像了。
记者:拍摄时,怎样才能突出“丹霞地貌”的特点?
谭明: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 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可睹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的朦胧之美。
身临秀色美景中你会发现,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大王峰,仙掌峰等等景色都具有典型的丹霞特点,我们在拍摄丹崖群峰时,一是要有高度,二是要注重形态特点,三要注重它四周的环境。比如九曲溪,我们可以选择利用曲折萦回的水面烘托山峰奇岩,或巧妙利用云雾将群峰隔离开,以使得群峰凸显;或利用早晚斜射的光线,同样可以突出群山峻岭,传情达意。
记者:拍摄带有“人文迹象”的自然风光时,应该如何表现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结合?
谭明: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有朱熹、游酢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有历代摩崖石刻,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这些遗存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管是拍摄摩崖石刻、架壑船棺,都应该首先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再现文化遗存。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又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记者:武夷山的灵性在于“水”,用镜头展示“水之美”的时候,应该怎样诠释才能更好?
谭明:“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孕育了灵气。在流经景区的9.5公里中,山环水转,水绕山行,游人凭借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如果从摄影者的角度来展现水的灵气,那么你必须识水性。“似水柔情”一般常用来形容水柔美的一面,但它也有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时刻。拍摄前,我们要先明确表现的主题,然后决定表现客观存在的哪一面性格,利用什么光线和环境特点来配合、突出主体。比如拍摄瀑布,它场面大,有深度的层次,所以可以利用各种光线来表现它的内在美。
拍摄时需要注意几点:1.利用逆光,突出表现强劲水流的刚毅性格。2.在景深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快门速度,锁定瀑布流水冲击力度,使画面产生震撼力。3.利用散射光,(在阴天情况下)表现水的质感及柔美的姿态。采用小光圈慢速度,使流水如轻纱。4.在光比强烈的情况下拍摄大场景通常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通过确保流水质感及暗部主要层次,来突出局部主体,强化流水与环境的关系。5.在光比大,倒易率失效,曝光速度降不下的情况下,可加用ND镜来控制曝光量,用PL镜调整偏振光,消除水面的反光点,增强水面色饱和度。
记者:拍摄“武夷松柏”的时候,怎样才能利用好透视关系?
谭明: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景物千变万化,场面壮观雄伟,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是三维的,存在透视的关系,透视传递了一种空间感。在自然环境中展现透视有两种基本方法:其一物体的尺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缩小,其二平行线向远处某一点汇聚,描写三维空间就必须体现深度感。如果巧妙运用透视关系,在二维空间的作品上加上深度感,就可以成为三维图像。一幅有深度空间的三维图像能成功展现环境与空间的关系。深度空间与浅度空间在摄影中的运用,可以强化景物的深度、立体感。要运用好深度空间对景物的描写,必须了解空气透视。由于大气的透明度,空气介质与尘埃的关系,使深度空间物体模糊不清,距离越远清晰度越差,但它却能有效地隔离山峦、树木植被,突出间距感,这就是空气透视的表现。要把握空气透视对景观的影响,才能创造性地表现三维空间。
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时间的意义,音符旋律的长短都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视觉艺术里,节奏同样也牵涉到时间。经过缜密设计、构图的图片可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使其视线久久地在画面设计的平台中游走,使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合理运用图像的结构,组织好它的节奏、韵律,突显景深范围,那么一幅四维空间的图像就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附:
武夷山主要景观
1、天游峰: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俯瞰九曲溪,可见溪水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