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解题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计算过程中物质的量则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并对学生多加强调,使其切实理解物质的量在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而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核心作用;教学心得
  基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解题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计算过程中物质的量则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对此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高中师生有所启发。
  一、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
  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反应aA+bB=cC+dD,化学计量数为a、b、c、d;扩大NA倍:aNA、bNA、cNA、dNA;物质的量:amol、bmol、cmol、dmol;由此可得到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粒子(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这可以视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性规律,而基于这一关系,物质的量就使得了宏观量如质量、气体体积与粒子数目之间发生联系,从而使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具备了一般性思路,实际解题中只需结合具体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所谓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也就表现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以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作为计量标准,便能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1/1212C的质量发生联系,巧妙利用这种联系能够使物质的摩尔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同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从而使得计算变得更为简单快捷。
  二、运用物质的量解题的基本要点与技巧性
  运用物质的量解方程式计算题首先要切实明白化学方程式在量方面的含义,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粒子(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这一基本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将化学方程式清晰无误地写出来,这是正确计算的基本前提;根据题目信息,在化学方程式下面写出已知物、未知物由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所确定的量如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这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将已知量和待求量(可直接用特定字母表示)分别写在有关化学式下面;列出比例式求未知量。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純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或不完全转化物质的质量只有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可以基于方程式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此外还要注重单位问题,通常来说,在一道题目中都用统一的单位,是不会出现错误的,但如果题中所给信息中有些量的单位不一致,则应确保“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三、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的题例
  题目:有一种新型肥料,在发酵后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的混合气体。将标准状况下2.016L的这种气体通入装有红热氧化铜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反应为:CH4+4CuO=CO2+2H2O+4Cu。在甲烷完全反应的情况下,玻璃管的总重减少4.8g。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等待完全吸收,最终生成8.5g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解析:根据题意,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
  CH4+4CuO=CO2+2H2O+4Cu△m
  1mol1mol64g
  xx4.8g
  据此可求得x=0.075mol。
  又因n(总)=2.016L/22.4L·mol-1=0.09mol,n(CO2)=8.5g/100g·mol-1=0.085mol,
  故y=0.085mol-0.075mol=0.01mol,n(N2)=0.09mol-0.01mol-0.075mol=0.005mol,
  N2的体积分数=0.005mol/0.09mol=0.0556,也就是其体积分数为5.56%。
  简评:这道题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但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其考查的基本指向是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差量法的运用。大体而言,对于锻炼学生灵活解题能力以及理解物质的量在计算中的核心作用有着一定作用。
  如上,本文对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并对学生多加强调,使其切实理解物质的量在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而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蔡建芳.关于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J].新校园:学习版,2013(3):124-124.
  [2]孙金环.高中化学计算的几个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2(3):6-6.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结合新教材“本章小结”的编写模式分析,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师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把握教学的目标,更好的实现生物学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结构;内容;生物学教学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几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特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其中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于高中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都在逐步提升,因此为了加强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與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做好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数学“教、学、评”一致性问题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以兴趣为引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从精准性研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讨论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运用精准性研究策略,希望有利于打造高校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精准性  中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深刻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于中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
期刊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参数ω的值或范围是三角函数中比较典型的问题,能有效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关于ω的求解问题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本文就如何突破解析式中参数ω的方法做了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一、利用三角函数的对称性求解参数ω  函数的对称中心为,对称轴为,函数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都是和ω有关,因此利用对称性就可以求解含参数ω的问题。  例1: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后,所得图像关
期刊
摘 要:复数的代数、向量以及几何表示把复数与实数、向量、三角和解析几何有效的联系起来,因而复数在求解代数、三角、向量和解析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笔者借助于数学中的这种对应思想阐述复数在解题中的运用,解决高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关键字:复数;复数几何;表示对应思想解题  复数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唯一确定,使得我们借助于复平面来表示复数,复数的几何表示与向量以及解析几何本质上都是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个人具备较强的数据素养,这就对学生的数学运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创造情境,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运用不同的算法解决某类问题,对比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总结。除此之外,加强课后习题训练,尽量不使用计算器,让学生学会估算,使得学生在长时间的数学运算中,形成突出的运算能力和理性思维,有助于数学核心素養的综合发展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知识中,“构造法”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构造法”解题可以更直观、更简单的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着重介绍“构造辅助函数”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常见应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构造法辅助函数;不等式  “构造辅助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一些不等式中的求参数范围、不等式证明等问题,若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再进一步研究所构造函数的性质求解,问题将变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上到成人大学,下到幼儿教育,都在寻求创新和改变。而高中作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学习除了应试之外,最应注重的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美术鉴赏作为课程中的重要载体,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学生应为学习主题,而教师应积极从这门课程中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美术鉴赏这一课程内
期刊
摘 要: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同学们感觉困难的一块内容,很容易将同学们的分数拉开档次,我的这节复习课以三个总问题为线索,以很多个小问题贯穿其中,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站在高的层面上认识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键词:巧用;问题串;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块内容,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在高考中也极易将学生的分数拉开档次。我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尝试采用以问题为线索,通过一系列问题串
期刊
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式逐渐代替以往的课程标准体系。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是用数学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  1.高中数学建模学习的意义  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掌握的知识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