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深入探讨。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谈点个人见解,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改革中,我们已经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时间与机会,每一节课上几乎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场面。然而透过众多看似民主的设问与热闹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场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许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虽然许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正在进行教学研究、尝试之中,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对数学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老师提一个问题,几个同“坐”在一起的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指名(通常是举手的优等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小结。至于学生讨论的过程怎样,是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一概不问。这样的“合作”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合作形式单一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现实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1.2 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1.3 评价机制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在现实教学中观察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1.4 教师的角色不当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法。从听课中了解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终将丧失。
2 反思与建议
2.1 认真组建合作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2 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2.3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3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竞争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实现了课堂交往的开放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交际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第七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改革中,我们已经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时间与机会,每一节课上几乎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场面。然而透过众多看似民主的设问与热闹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场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许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虽然许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正在进行教学研究、尝试之中,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对数学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老师提一个问题,几个同“坐”在一起的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指名(通常是举手的优等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小结。至于学生讨论的过程怎样,是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一概不问。这样的“合作”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合作形式单一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现实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1.2 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1.3 评价机制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在现实教学中观察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1.4 教师的角色不当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法。从听课中了解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终将丧失。
2 反思与建议
2.1 认真组建合作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2 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2.3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3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竞争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实现了课堂交往的开放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交际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第七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