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核因子κB结合基序促进SDF-1α质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和核因子κB(NF-κB)结合基序分别促进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质粒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提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构建含NF-κB结合基序的人SDF-1α质粒(phSDF-1α-NF-κB)和不含NF-κB结合基序的人SDF-1α质粒(phSDF-1α),用核酸染料Cy3标记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入胞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入核情况;RT-PCR、Western印迹和ELISA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DF-1α质粒的表达.比较两种质粒的入胞率、入核率以及表达率以评价UTMD和NF-κB结合基序对转染的作用.结果 UTMD能显著提高质粒的入胞效率(81%±7%),同时保持较高细胞存活率(86%±6%).含NF-κB结合基序组的质粒入核效率和蛋白表达效率均较不含NF-κB结合基序组显著提高[65%±12%比10%±3%,(63±10)比(15±5)μg/g蛋白,均P<0.01].结论 UTMD联合NF-1κB结合基序转染系统通过提高质粒的人胞和入核效率能显著提高SDF-1α质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并鉴定既能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早期区域1A(E1A)基因,又能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引导入钠碘转染体(hNI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感染病毒前自身GFAP和端粒酶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PCR扩增获得hTERT启动子、GFAP启动子及hNI
目的 研究野生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及野生型HIF-1α基因组,分别用MTS法、划痕法、成管法检测前述3组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测定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S法结果显示,野生型HIF-1α基因
目的 研究热应激改变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股动脉血管平滑肌α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性.方法 将大鼠置于高温环境,使直肠温度升至42℃,持续15 min,从而制作热应激模型.热应激后48 h,用敏感的离体血管张力描记技术记录大鼠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股动脉血管的张力,用实时定量的反转录聚核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动脉平滑肌的mRNA水平,研究α受体反应性改变的机制.结果 热应激后,肾动脉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收缩量效
目的 应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DG-PET-CT)检查肺癌患者脊柱骨转移的情况,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行18F-FDG-PET-CT的89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检查发现的422个病灶分别在PET、同机CT及PET-CT融合图像上的表现.观察检出图像病灶的位置,CT图像骨质破坏以及骨破坏周围软组织
目的 研究CXCR2-小干扰RNA(siRNA)基因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将CXCR2-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hepG2,24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含量.采用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正常肝Chang细胞、未转染肝癌hepG2细胞以及转染CXCR2-siRNA基因后hepG2细胞在转染24、48、72h后的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未转染的hep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