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凶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男人,忽在某一天服毒自杀魂归天国。周围的人禁不住要寻根究底:他在家庭贫困时能与妻子和睦相处,全家其乐融融。而今,他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还迈进了小康行列,他为什么要狠心抛弃一切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困难时期,夫妻俩
  同心协力
  
  湖北省大冶市的中年农民吴云前,身高1.80米左右,膀大腰圆,可谓是农村里的巨人。他于1976年与农村姑娘朱梅喜结连理。婚后的吴云前辛苦劳作,体贴妻子,是小家庭的顶梁柱;妻子朱梅也尽一个女人最大的能力,关心照顾丈夫,与丈夫一起营造着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5年后,吴云前这个小家就添上了二儿一女,老大老三是儿子,中间是女儿,一个家虽添了三张嘴,但吴云前夫妻仍是笑得合不拢嘴。肩上的担子重了,日子过得更辛苦,但他们看到了希望,任劳任怨地养儿育女,打理庄稼,搞好家庭副业,他们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儿女们的日益长大,他们肩上的担子会一一卸下,从此就可心满意足、了无遗憾地尽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
  1995年,吴云前的二儿一女相继走上社会。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东进一家厂,西进一单位,总是跳槽,故也没有什么积蓄,女儿初中毕业后在家帮父母干了几年农活后出嫁了,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在当地一家铁矿打工。吴云前夫妻先后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卸下了肩上的担子,夫妻俩终于嘘出了一口长气。
  
  儿子分家,老夫妻
  一分为二
  
  吴云前两个儿子成家时,全家六口人,大儿子和大儿媳住一间房,小儿子和小儿媳住一间房,吴云前夫妻住一间房,全家共用一间客厅,住房的总面积约有150平方米,在城里已不算少了,但在农村自然是算拥挤的。两对小夫妻虽有小磕小碰的,但没有什么大的纠纷发生。
  吴云前与妻子朱梅商量,为了促使孩子们奋斗拼搏,决定分家让他们自立门户。吴云前召集儿子、儿媳开了个家庭会,对于分家大家都没有意见。吴云前提前与妻子商量后宣布了一个决定:把这栋大家住的瓦房折价成一万元,哪个儿子搬出旧房子另建新居的,可进账5000元,也就是说,得这栋房子的一方需出5000元,以对搬出一方的补偿,这栋房子也就是他的私有财产,居住、改建或变卖都行,任何人不得干涉。这个决定一提出,吴云前的两个儿子及两个儿媳都没有异议。
  吴云前的大儿子提议,兄弟两个,父母一对,正好一人赡养一个老人,两不亏欠,公平又公正。吴云前的小儿子一听,既然哥哥提了出来,做弟弟的还有什么异议呢?吴云前的两个儿媳也没意见。那谁赡养谁呢?大儿媳抢先说她赡养婆婆朱梅,不说也明了,剩下的吴云前就只能跟着小儿子了。
  吴云前的两个儿子都一表人材,大儿子娶的媳妇也是个俊女,其娘家一般。可谁能想到,一表人材的小儿子竟找了个论个头没有个头,论相貌没有相貌的媳妇,仅仅她娘家比较富有,小儿子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这使吴云前丢尽了面子,心里一直不快活,但小儿子执意要娶,他也只能暗暗生闷气。如今大儿媳抢先下了手,自己跟上了自己不大喜欢的小儿媳,真是心不甘情不愿。既然儿子、儿媳、老伴都没有意见,成了孤家寡人的他,就是有意见又能如何?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任其发展,听天由命吧!
  
  妻呆城里,苦煞了家中老伴
  
  吴云前的两个儿子分家两年后,大儿子到一地级市的某单位打工,便把妻子和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带了去,全家住在了城里。吴云前的小儿子,也携妻到岳母家附近的一家铁矿厂一起打工,夫妻二人吃住在吴云前小儿子的岳母家。
  儿子们为了事业,相继飞出了家门,吴云前夫妻俩安静祥和地生活着,守着两人苦心经营的这个家,共同憧憬着幸福美好的未来。
  一天,吴云前的大儿子回了家,目的是请母亲到城里给他照看儿子,因吴云前的大儿媳在城里开了一个店面,开张没多久竟也红火。吴云前的大儿子便辞了工作,全力帮妻子打理。夫妻俩一合计,为了不分心,让钞票多多淌进自己的口袋里,便决定把母亲接到城里,一来帮助照看儿子,二来也让母亲出来见见世面,享一享福。
  当吴云前的大儿子跟父母商量这事时,朱梅一口答应,吴云前见妻子已答应,便好也不说歹也不说,闷不做声的,不知是默许了还是用沉默表示不同意。当大儿子带着妻子出门时,吴云前张开了嘴巴,却欲言又止,朱梅回头看一眼丈夫,看到了丈夫那依依不舍、情深意切的眼神,她内心稍稍颤栗了一下,脚下停顿了几秒钟,随即狠心跟着儿子走出了家门,再也没回过头。朱梅心里可能在想,要想成就儿子的一番事业,不作出一些牺牲哪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不作出牺牲,谁能作出牺牲?
  当晚,吴云前孤独地躺在冷冷的床上,思前想后,心绪不平地挨到深夜都不能合眼。他与妻子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就是与家里养的猫、狗等相处一段时间都有了感情,何况是共同生儿育女、共同营造家庭的夫妻呢?儿子们一个个都飞离了自己,如今连最亲的妻子也飞离了自己,泪水在他的眼里直打转。可他又一想,谁叫我是他们的父亲呢?孩子们需要帮忙,做家长的只要力所能及,当然是责无旁贷。再说了,家里距儿子做生意的城里最多不到100里,来去一趟的车费也只10元左右,只要妻子回来得勤一点也就行了。
  妻子进城的头一段时间里,一个月还能回家两三次,吴云前倒没觉得跟以前有什么大的区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一次最多也只住上一个晚上。农活也是越干越繁重,大儿子家中的田地,自从他母亲进城后,转给了弟弟耕种,好几亩田地,就他一人干,尽管一年中那几个农忙季节,小儿子夫妇及妻子回来帮一下,但往后的驶耕牛、洒药除草等农活仍累得他喘不过气来。还有那家务活,除了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最要命的是小儿子在猪圈里养了四五头大肥猪和小猪崽,猪也像人一样,一日三餐一餐也不能少,稍饿了就吼叫个不停,把人的耳膜都可震破。这几头猪,每餐都要四五桶猪食,不给它们吃,它们哪里能长?肥猪就要变成瘦猪,不仅不长膘还要饿死。大猪要煮青饲料,还要米糠之外的饲料糠,这些饲料糠是由青饲料晒干后经粉碎机加工而成的,青饲料要晒干,需要人工;运到加工厂粉碎,也要人工;小猪要另开小灶,又要人工。这些家务活常常弄得吴云前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他怨声不绝但又无可奈何。
  吴云前的小儿子和小儿媳自有他们的一套如意算盘,家有几亩田地,粮食饲料充足,一年能出栏两三头大肥猪,也是一笔收入。虽然他们二人不在家,但家里有个最好的壮劳力在为他们操持着一切,或许他们二人合起来,也不及他们的老爸呢。每年到出栏大肥猪的时候,再抓几头小猪崽回来,加上猪栏里的那两三头半大的猪,又是四五头了,如此的循环,如此的交替,真可谓财源不绝。
  2005年春上,大儿子终于积赞了一笔钱,决定在家乡建一栋漂亮的楼房。大儿子出钱,吴云前对建房用的所有材料一手包揽,把准备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漂漂亮亮,接下来是挖屋基,吴云前一人忙不过来,只得花钱请了一个青年帮忙。几天下来,自己腰酸背痛不说,双手抬都抬不起来。他为了搬石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手套,他的双手不知打出了多少个血泡,血泡破皮后,双手掌都是血淋淋的。
  这是肉体上的无尽痛苦折磨,还有更摧残人的精神上的难言折磨,如虎般地张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地瞪着吴云前。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吴云前的妻子朱梅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回家后也是不冷不热的。一次她上午到家,下午就接到大儿媳打回的电话,命令她下午火速赶到她那里,否则的话,就再也不赡养她了。朱梅哪敢怠慢,忙撇下丈夫,慌慌张张地踏上了进城的路途。又有一次,那天是艳阳天,吴云前在家门口的禾场上晒了一禾场的蚕豆树,碰巧妻子上午回来了,他因农活脱不开身,临走时吩咐妻子到了下午用连枷拍打拍打一下蚕豆树,让蚕豆彻底干净地从蚕豆树上脱落下来。谁知到吴云前傍晚回家,禾场上的蚕豆树不但没拍打,而且还没有收拾扎成捆,一问,妻子已进城。他气得立在家门口痴痴地发呆好几分钟,泪水在他眼里打着转转。之后他自言自语地嘟囔了几句,还是自己动起手来。
  吴云前知道相爱相处了二十多年的妻子,呆在城里久了,懂得享受,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贤慧、勤俭、吃苦耐劳的妻子了。从2004年春上起,他就拒绝与妻子同床。朱梅发现苗头不对,去叫他的房门,他再也没有打开过。吴云前在房内孤独地流泪又流血。
  
  兄弟妯娌,起纷争气坏父亲
  
  吴云前不但遭受着忙碌与劳累和彻夜难熬的孤独与寂寞,而且还要遭受到两对儿与媳闹纷争的沉重打击。
  大儿子出外建了房子,这本是天大的喜事,可喜可贺。大儿子提出父亲当年的建议和弟弟当年的承诺,要求弟弟出5000元,以对他不要旧房子的补偿。谁知弟弟说当年父亲把房子叫价叫得太高了,人们都说值不了一万元,最多只值8000元,弟弟只肯出4000元。吴云前的大儿媳可就不干了,说当年说定了的现在就不能乱,父亲当年叫价,丝毫没有偏袒哪一个,你要旧房子也得给5000元,不要旧房子也得给5000元。吴云前的小儿媳人虽小,可那张嘴丝毫不善,很厉害,决不让步。
  吴云前的两个儿子虽人材出众,却都“惧内”。大儿子如不怕老婆的话,担心如花似玉的老婆飞走了;小儿子如不怕老婆的话,自己会被岳母一脚踹出门,不但工作没了,而且岳母殷实的家产就再也没有他的一点了。不“惧内”能行吗?他的两个儿媳,是两个儿子的幕后指挥,也是他们两个家庭的当家人。兄弟俩为这吵过几次小架,吴云前不少劝说,但双方谁也不示弱。他劝大儿子说,你现在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不要计较那区区的1000元,毕竟是兄弟。大儿媳回答说,当年是你自己叫的价,现在依你的话来,还有啥话说?吴云前又劝小儿子说,你现在年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不要计较那1000元。小儿媳说,我本来比哥哥穷,现在还要穷人多出钱,再说这房子也只值那么个价,这合情又合理吗?吴云前劝到最后,只得求两个儿子各作出让步,小儿子出4500元,可小儿子铿铿锵锵地说不可能,大儿子也斩钉截铁地说不接受。朱梅像局外人似的,在一旁一言不发。劝解劝到这个分上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吴云前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了下来。
  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吴云前的大儿子喜迁新居,待客人散尽后,吴云前全家人共进晚餐。众人边吃边聊,吃到一半时,不知谁又提起了旧房子的事,大儿子和小儿子、大儿媳和小儿媳分别交火,在饭桌上进行了不可开交的舌战。吴云前的大儿子说:“我该得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他的小儿子也不甘示弱:“我不该出的钱一分也不多出!”他的两个儿媳面对面地针锋相对,彼此都把唾沫星子喷到了对方的脸上。吴云前好话说尽,就差给儿子、儿媳们下跪了,仍平息不了这场战争。争吵到最后,让人猝不及防的事发生了,只见吴云前的大儿媳乘人不备,一下掀翻了饭桌,一桌子的菜肴和碗碟全倾倒在水磨石地板上,狼藉一片。吴云前痛心疾首地哭嚎:“这是作的哪门子孽啊!菜是你们的,可碗碟却都是我的啊!”
  自这之后,吴云前向一位最知心的乡亲倾诉了久积在心中的一切,他说妻子在城里享惯了清福,不但忘记了这个老家,还忘记了他。妻子这样,那儿子们呢?为了那区区的1000元,像有深仇大恨似的,真没想到那1000元钱竟比兄弟情还值钱。那两个儿媳,更是打着灯笼找遍天下也找不到的两个恶儿媳啊!他说他这几年来,过的是非人的日子,从前那种穷日子里快乐的滋味是再也品尝不到了。过这样的日子比死了还难受,他好想自杀,也惟有离开这个世界,才能彻底地解脱。那位乡亲不知劝了他多少。
  
  魂归天国,教世人引以为戒
  
  2009年4月1日,吴云前的儿子、儿媳及老伴都回来了。吃过晚饭后,已与妻子分居近两年的吴云前紧关房门,一个人闷在房里抽烟。他的老伴与大儿子、大儿媳和孙子,都在大儿子的豪华楼房里看电视,时不时传来开怀的笑声。他的小儿子几次想叫开父亲的房门与他聊聊,吴云前就是不开门。凌晨时分,吴云前的小儿子起床,发现父亲的房里仍亮着灯,再次叫门,不见父亲回应,顿感不妙。他迫不得已撞开房门,只见父亲蜷缩在床上,口吐白沫,床边的桌子上赫然放着一个空空的农药瓶,地上散丢着满地的香烟头。他忙喊哥哥,兄弟二人手忙脚乱地把父亲送往医院。
  两个小时后,冰冷冷的吴云前被两个儿子抬了回来,这个年仅55岁、一拳能打死一头牛的壮汉子撒手到了另一个极乐世界,他临终前没留下一言半语的遗言,就这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走了。人们闻听这一噩耗,无不震惊异常、唏嘘不已。
  人们私下里议论,有人说吴云前的妻子是凶手,如果她不到城里去享福,在家里与丈夫同甘共苦,吴云前会自杀吗?有人说吴云前的大儿子和大儿媳是凶手,如果他们不把母亲叫到城里,活生生地拆散父母,吴云前会自杀吗?有人说吴云前的小儿子和小儿媳是凶手,如果他们不把父亲当牛般使役,吴云前会自杀吗?有人说金钱是凶手,如果不是金钱,吴云前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会把它看得重于兄弟之情而反目成仇,吴云前会自杀吗?有人说吴云前自己是凶手,他正当壮年,凭自己的一双手和一身的力气,还怕没有一碗饭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不该发生的悲剧已经发生,但愿走上富裕之路的人们,能从这个家庭悲剧中吸取教训,以此为戒,不再让类似的家庭悲剧重演。
  责 编:谢荔翔
  题 图:余和操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总裁明天将来我们店视察工作。消息像一阵风样传开。  阿丽在一家大型超市上班,据说这家超市全球排名第二,阿丽常常为有这份工作而兴奋。  明天,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总裁贝拉先生将来超市视察工作。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也将是一次非常难忘的记忆。  就像臣民将要见到威严神圣的皇帝。整整一天时间,所有员工都在讨论这位总裁先生,他性格怎样?长相怎样?是否很年轻?是否有老婆,老婆长得怎样?都在
期刊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潜江市渔洋镇谭场村。小学毕业后,我在家务农。  1997年,我开始到中山等地打工。由于文化低,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更确切地说,我的思想里从来没有萌芽过学一门手艺。我一直无怨无悔地生活在制衣厂流水线上。直到2005年,我29岁,家人准备好给我订婚。  大哥大嫂婚后在家三天两头吵架,抱怨家太贫穷,想利用赌博发家致富,于是,他们都成了赌徒。后来,父母另建了一栋平
期刊
晚饭后,我打开电视锁定体育频道,然后坐定客厅不挪窝,手拿遥控器牢牢掌握着“收视权”。  以往七点一过,老婆必定霸着电视机雷打不动追她的破电视剧,多精彩的球赛转播我也得败下阵来,被迫钻进房间看那台雪花飘舞还经常罢工的21吋旧机。看来得先打一场争夺“收视权”的决战,哪怕“硝烟弥漫日月无光”,又哪怕放弃以后的“主权”,再哪怕打完就离婚,嘿嘿,总而言之,今晚决不让步!  广州世乒赛进入倒计时,男团决赛今晚
期刊
《信宜文艺》季刊  主编:张绍永执行主编:彭学玲  编辑部主任:向梅芳  《信宜文艺》系广东省信宜市文化馆主办的内部交流刊物,以培养当地文艺作者为己任,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和文学创作气氛为主要目标。杂志16开本64页,内设“小说城”、“人生驿站”、“真情流露”、“岁月如歌”、“好山好水”、“文艺纵横谈”等常设性栏目和“特别关注”、“暗夜思想者”、“剧本新作”等机动性栏目。主要面
期刊
挂在空中的思念(外一首)   陈向炜    挂在空中的思念,从夜空踱到人间  伸手掰了一瓣,却不敢独自下咽  我和月色促膝交谈,在中秋节  在碎银泄地的夜里,咀嚼月光那头的团圆    在月光那头,是秋水漂白过的村庄  缺少一个人的故乡,纠结的心在飘荡  一抹温热盈满眼眶,开始泛滥、打滑  今夜的思念炽烈而又无奈,惶惶然的牵情下  ——母亲在等我    从高高的苍穹再到脚下的河流  摩挲着月光和月夜
期刊
南国春来早,新春假期,乐得轻松,与妻儿到淘金湾广场玩,方读一年级的小儿要与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广场人流如织,想我早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在草地上演“泥猴十八钻”的把戏,实属不宜,况其中难免有一二熟人,被其撞到,难免一番取笑,故心下颇为踌躇。然触到小儿殷殷渴求的目光,心中一软,不由自嘲: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吧。  于是,人们便得以见到这样一幅搞笑场景:一只“肥”老鹰,拚命要抓一个在母鸡
期刊
今天,李书记辞退了司机,自己开车上班。司机小林是李书记妻子的表弟,刚好开了一个月的车。  李书记原来也是司机,给当时的镇委书记如今的王县长开了五年车,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王县长十分器重他。如今,他当上了镇委书记。  上周末,李书记吃完晚饭,对妻说想辞退司机小林。妻子骂道:“真没良心,小林是你爸的救命恩人呀……”  “难道我的命就不重要了吗?小林这小子经常酒后驾车,你看我的头不是擦伤了吗……”李书记
期刊
讲个故事吧,关于他和她的。  他和她,是在爬山时认识的。那个黄昏,他们第一次见面。他踏上第一级石阶时,视野内,就只有她一个。于是在半山的雪白身影,成了他追赶的目标。  那一年,他二十九岁,接近而立之年,没有什么成就,首先是没有什么钱,倒是身体开始发福。他吃力往上爬,一步一步地向她靠近。雪白的身影,越来越清晰。  相距只有五步之遥时,他开始犹豫。她感觉到身后有人,于是回头,刚好和他的目光相遇。那一瞬
期刊
一    八十年代末期,我读完高中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大学,却因为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我选择了回乡务农。农闲时倍感孤寂,我只好以书为伴。那时,我们乡村有很多人鄙视读了高中而不能跳出农门的学子。为了自尊和显示本领,我选择了文学,在别人“不务正业”“不知天高地厚”的闲言碎语中孤军奋战了几年,倒也在当地一些地市报刊上发表了近百来篇(首)作品,诗歌还在《青年文学》和《绿风》上发表,小说《临时工》获得“金山
期刊
那天中午,我和小伙伴们玩完“兵捉贼”的游戏,兴高采烈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我美美地想着我那只红彤彤的大苹果,是爸爸前两天买给我的,我一直舍不得吃,打算等一下就美美地享受。  当我气喘吁吁地站在大门口的时候,看见客厅里坐着一个女人,正温声细语地跟爸爸聊着,她的身边坐着一个小女孩,正大口大口地啃着我的苹果。我条件反射地冲了过去,叉着腰大声叫喊:“这是我的苹果!”  那女孩一愣,抬起头看着我,张开准备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