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十六,它落它出;十七八,杀只鸭;十八九,坐地守;二十冷等,月出一更……”我们一边念着奶奶教给我们的守月歌谣,一边仰起嫩脸,叽叽喳喳地坐在坦荡如砥的淮北平原上,睁着亮闪闪的眼睛,等候月亮从天空的东南方向爬上来。
十六的月亮,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们孩子的性情,只需稍微守上一会儿,便轻盈地挪着步子,从平原的尽头走上来了。十六的月亮是一个爱打扮的女孩,她人还没有走出闺房,脸上的光芒就映在了天上。那光晕不像是围绕在十五月亮周围的富有质感的嫩黄,而是淡淡的橘红,宛如腌好的沱湖野鸭蛋蛋黄边缘的颜色,但又不甚清晰,氤氲着一圈薄薄的粉色。她刚露出的粉脸,是黄色和橘红正在融合一处的颜色,并伴有液体波动的感觉。那光一点也不耀眼,柔柔的,照在身上,像是鲜花的影子在慢慢地爬动。此时,我们周围也仿佛袅起了莫名的气息,淡青色的雾一样,静静地弥漫着,有时竟会发出沙沙的微响。
坐在淮河岸边守候到的月出比平原上更美。月亮就要升起来时,淮河河面上先是投过来一条长长的银色光带,从我们眼前的水面一直拖到淮河拐弯的地方,其情状就像嫦娥姐姐在我们身后看不见的地方,突然用一块白璧朝水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那白璧在水面接连跳跃着,猛地一跃,再向前顺势一滑,倏地变成一轮又大又白的月亮,映照着我们的嫩脸。当月亮完全跳出淮河岸边垂柳的发丛时,就不再像纸样的单薄了,而是有了球状的立体感。看得久了,她便有了旋转的动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她脸上的橘红也越来越淡,其变化过程就像是冬天里的黄芽菜,剥了一层,颜色便淡了一层。最终,只有在她的边缘还有点黄的颜色,中间已完全是雪样的纯白了。可以看得见桂花树的枝条,看得见举着杵儿在树下捣药的模糊身影。
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小小的心里也随之汪出了一眼泉水。那泉水透明、清澈,咕嘟着朵朵菊花似的花瓣。此时,小伙伴们一双双眼睛就像是花蕊间刚刚停泊下来的露珠,晶莹明亮,银光闪烁。不知是谁起的头:“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紧接着,十几副童声齐声应和起来:“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随着这花开一样的声音,我们身边弥漫起了白亮亮的一片光雾,好像置身于天堂,四周尽是花朵喷出的光焰。
唱完了月亮的童谣,我们意犹未尽,干脆又唱起了其他歌谣。“我跟姐姐把船摇,一路说了多少桥,铜山根、马家桥,三棵柳下清水桥,够不着,是高桥,须须溜溜是毛桥,买粮食到胥浦桥,叽叽喳喳鸭嘴桥,收猪窝,小猪桥,矮矮墩墩万年桥,进城里,走双桥,走一桥,摸一桥,夫妻打架上吊桥,宝塔下边天宁桥,乡下人买针上鼓楼桥,开蒙馆买纸到纸坊桥,三江四水都会桥,伢子打架童子桥,丞相点将安墩桥,鲤鱼跳过龙门桥。”“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这些童谣有的是奶奶教的,有的是外婆教的,有的是唱花鼓灯的老头教的,还有的是住在队里牛房里的要饭瘸子教的……它们虽然与月亮的关系不大,但在当时的情境中,它们却全都沾了月亮的光,怎么听都像是在月光里泡过一样,是那样的柔软、亮堂,闪烁着萤火虫一样的光。
守来了月亮,我们便围成个圈儿,带着各自的影子唱歌、跳舞、丢手绢、捉迷藏。捉迷藏游戏中,我最喜欢充当捉人的角色。月光下,只要看柳树的影子变粗了,便知道有人双手抱着树在背面藏着呢。轻轻走过去,装着没看见的样子,猛地向前一抱,连人带树都在怀里了。
捉够了迷藏,就会三三两两地围坐在凉床周围,津津有味地听老人谈古道今。老人喜欢讲聊斋故事,讲到惊险的地方,老人故做骇怕状,唬得孩子们直往床边凑。不讲到周围听古的孩子哈欠连天,恹恹欲睡,老人是不会躺下睡去的。
月亮走到天中间了,连淮河岸边的垂柳的影子也只剩下一小团儿了。我们这才互相吆喝着彼此的乳名,约好明天晚上守月游戏的地点,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去。
发稿/沙群
十六的月亮,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们孩子的性情,只需稍微守上一会儿,便轻盈地挪着步子,从平原的尽头走上来了。十六的月亮是一个爱打扮的女孩,她人还没有走出闺房,脸上的光芒就映在了天上。那光晕不像是围绕在十五月亮周围的富有质感的嫩黄,而是淡淡的橘红,宛如腌好的沱湖野鸭蛋蛋黄边缘的颜色,但又不甚清晰,氤氲着一圈薄薄的粉色。她刚露出的粉脸,是黄色和橘红正在融合一处的颜色,并伴有液体波动的感觉。那光一点也不耀眼,柔柔的,照在身上,像是鲜花的影子在慢慢地爬动。此时,我们周围也仿佛袅起了莫名的气息,淡青色的雾一样,静静地弥漫着,有时竟会发出沙沙的微响。
坐在淮河岸边守候到的月出比平原上更美。月亮就要升起来时,淮河河面上先是投过来一条长长的银色光带,从我们眼前的水面一直拖到淮河拐弯的地方,其情状就像嫦娥姐姐在我们身后看不见的地方,突然用一块白璧朝水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那白璧在水面接连跳跃着,猛地一跃,再向前顺势一滑,倏地变成一轮又大又白的月亮,映照着我们的嫩脸。当月亮完全跳出淮河岸边垂柳的发丛时,就不再像纸样的单薄了,而是有了球状的立体感。看得久了,她便有了旋转的动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她脸上的橘红也越来越淡,其变化过程就像是冬天里的黄芽菜,剥了一层,颜色便淡了一层。最终,只有在她的边缘还有点黄的颜色,中间已完全是雪样的纯白了。可以看得见桂花树的枝条,看得见举着杵儿在树下捣药的模糊身影。
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小小的心里也随之汪出了一眼泉水。那泉水透明、清澈,咕嘟着朵朵菊花似的花瓣。此时,小伙伴们一双双眼睛就像是花蕊间刚刚停泊下来的露珠,晶莹明亮,银光闪烁。不知是谁起的头:“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紧接着,十几副童声齐声应和起来:“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随着这花开一样的声音,我们身边弥漫起了白亮亮的一片光雾,好像置身于天堂,四周尽是花朵喷出的光焰。
唱完了月亮的童谣,我们意犹未尽,干脆又唱起了其他歌谣。“我跟姐姐把船摇,一路说了多少桥,铜山根、马家桥,三棵柳下清水桥,够不着,是高桥,须须溜溜是毛桥,买粮食到胥浦桥,叽叽喳喳鸭嘴桥,收猪窝,小猪桥,矮矮墩墩万年桥,进城里,走双桥,走一桥,摸一桥,夫妻打架上吊桥,宝塔下边天宁桥,乡下人买针上鼓楼桥,开蒙馆买纸到纸坊桥,三江四水都会桥,伢子打架童子桥,丞相点将安墩桥,鲤鱼跳过龙门桥。”“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这些童谣有的是奶奶教的,有的是外婆教的,有的是唱花鼓灯的老头教的,还有的是住在队里牛房里的要饭瘸子教的……它们虽然与月亮的关系不大,但在当时的情境中,它们却全都沾了月亮的光,怎么听都像是在月光里泡过一样,是那样的柔软、亮堂,闪烁着萤火虫一样的光。
守来了月亮,我们便围成个圈儿,带着各自的影子唱歌、跳舞、丢手绢、捉迷藏。捉迷藏游戏中,我最喜欢充当捉人的角色。月光下,只要看柳树的影子变粗了,便知道有人双手抱着树在背面藏着呢。轻轻走过去,装着没看见的样子,猛地向前一抱,连人带树都在怀里了。
捉够了迷藏,就会三三两两地围坐在凉床周围,津津有味地听老人谈古道今。老人喜欢讲聊斋故事,讲到惊险的地方,老人故做骇怕状,唬得孩子们直往床边凑。不讲到周围听古的孩子哈欠连天,恹恹欲睡,老人是不会躺下睡去的。
月亮走到天中间了,连淮河岸边的垂柳的影子也只剩下一小团儿了。我们这才互相吆喝着彼此的乳名,约好明天晚上守月游戏的地点,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去。
发稿/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