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CBD国贸南侧22号艺术院街,坐落着一个黑色剧场,整个剧场由原木打造,坐在其中仿佛置身希腊神话特洛伊木马的腹腔之中,它就是“木马剧场”,虽仅能容纳235名观众,但在业界却颇有名气,成了北京小剧场话剧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它的主人,就是年轻漂亮的苏丹。
歌手的梦想
苏丹喜欢画着浓浓的眼影,眼睛显得格外大,松松垮垮的衣服,大大的包,一会带着话剧作品在台湾演出,一会又出现在上海,间隙还不忘喂流浪猫。
1979年出生的苏丹,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姑娘,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抹不去的文艺味。14岁时已经会作词作曲,而且创作、气质都比较特立独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国内一位知名音乐人,对方赞她才女,并说:“如果10年前出来,就是另一个王菲,绝对可以独行天下。”
此后,苏丹成了一个歌手,每天在家或在公司练歌、写歌,保证每日8个小时练歌,或者6个小时写歌。她百无聊赖的唱腔,信手描绘的歌词,都让人耳目一新。旋律也简单,却又空灵清淡。虽然她有得天独厚的声音条件,但却对创作情有独钟。从2001年到2009年,她创作了无数歌曲:为万通独立住宅创作广告歌曲《空间》,为容祖儿创作歌曲《怎么走》,并成为众多歌手的专集音乐制作人。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在音乐路上走下去的时候,2010年,苏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投身话剧!对此苏丹作出这样的解答:“因为在音乐方面我不够妥协,不够听话。”
其实,此举与她男友唐虓珲有关。他们两人都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唐虓珲学舞美,做过电视节目、图书网站的唱片管理,还和朋友一起开唱片公司。平时两人工作都很忙,更多的是在网上交流。一天,唐虓珲给苏丹发来一句话,“我很累,可是没有人给我削苹果。”
因为这句话,苏丹开始收拾行装,带着皮箱、两条狗、两个苹果和一个削苹果器来到唐虓珲住处,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其实,当时音乐已很难做,唱片卖不动,开始向数字化或现场演出转变,苏丹也在思索自己的职业转型。那时候,她是想开一家咖啡馆,可以唱歌和表演。男友唐琥珲便提议:不如办一个剧场,可以满足你的所有愿望,音乐产业越来越被互联网和高科技所束缚,而剧场演出则没有这方面限制,算是朝阳产业。而且,一早他就萌发了做剧场的念头,这个美妙的想法,让苏丹兴奋不已。
就这样,唐虓珲结束了自己的公司,苏丹从唱片公司辞职,两人同时成为“无业游民”,专心打造自己的剧场。
“王子”来求爱
为了给剧场选址,俩人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最终选择在CBD,因为他们上学工作常年生活在东边,22号艺术院街附近的年轻白领也很多。1000多平米的面积,房租一年100多万元。他们把三个铺面改造成外部露台、咖啡厅和演出剧场三个空间,取名为“木马剧场”,取自特洛伊木马故事,寓意他们就像“特洛伊”的传说一般,一点点把小剧场文化和先锋话剧渗透到都市人的生活习惯里。此外,木马的英文Trojan,含有开放之意,符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剧场设计非常有个性,内部以原木为墙体,构筑出一个特洛伊木马的腹腔,像个城堡,沿砖面楼梯上到露台,是可供休息的藤制桌椅;咖啡厅也用原木地板,黑白桌椅,金属吧台。如果你愿意,可以听着咖啡厅的爵士乐,点一杯特调拿铁,消磨一个下午;在夜晚匆匆赶来看戏的人,则可以在演出开始前享受一顿美餐,黑椒牛肉意面或者是秘制三明治,再来一杯调酒师为晚上上演的剧目特别调制的“剧酒”。
墙上挂的是从朋友处搜罗来的画,那段时间正处于热恋的他们,常常带着几个馒头就到现场监工。马剧场从选址、签约、装修,到装修采购,全木是苏丹和男友自己完成。
因为资金不足又没有制作经验,做什么类型的戏剧成了两人争执的焦点。
做实验戏剧,但除了孟京辉之外其他的实验戏都不好卖票;做搞笑的戏,他们又都不喜欢;表现白领生活的,做的人也挺多。最后,他们决定做时尚的、女性喜欢的戏。就这样,剧场装修的同时,苏丹导演了第一部戏《穿panda的女魔头》,它讲述了两个家庭背景悬殊的年轻人愿意为爱情同甘共苦的故事。
苏丹为这部剧融合很多时尚元素,将话剧与走秀、歌舞等结合起来。剧中女主角“熊猫女”的多套“熊猫装”也由她亲自设计,并请来服装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手工缝制。她把自己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对浪漫爱情的想象全部融入戏的情节中,剧中最后一幕的设计尤其令观众感动:男孩身着熊猫服向女孩求爱。
木马剧场的装修顺利竣工,苏丹的排练准备就绪。演出前一天晚上,他们带着全体剧组工作人员到KTV放松,苏丹正唱歌时,突然听到包厢外响起一片喧哗声,她赶紧放下麦克风想出去看个究竟,但被身边朋友拦住,正焦急不安时,唐虓珲穿着剧中的熊猫服进来了,单膝跪下向苏丹求婚……
她有些晕,没想过男友会用剧情的情节求婚。唐虓珲的求婚之举成为周围朋友们的成功楷模,那些想向女友求婚的男生找到剧组,请他们帮着安排在戏剧最后,走出来的那只熊猫是自己。就这样,观众们看到的《穿panda的女魔头》的最后一幕大多是“真人秀”。
剧场开业后,两人有明确分工,苏丹负责剧目,唐虓珲负责经营。
“木马”在翱翔
2011年10月,木马剧场承办了第一个戏剧节——第三届“风马牛戏剧节”。戏剧节以“空间主义”为主题,在两个月内展演了《阿门》、《三人行不行》、《我是伊南娜》、《黑幻公寓》等7部优秀戏剧作品。
但要想在艺术市场站住脚,没有一定经济能力是不行的。经营不多久,他们的资金就变得紧张,苏丹和唐虓珲决定向银行贷款,而且不是小数目——200万。
“因为唐虓珲从不和我说钱的事,所以我一直不担心。直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总是不睡觉,在客厅溜达,我才意识到可能是资金出了问题。”苏丹说,“我觉得钱应该能还上,我们名下还有一间小房子,可以卖了还钱。”
不过,可喜的是,剧场在2012年中旬已经开始盈利,同年年末,他们还给每位员工发了小红包。
由于两人分工不同,一个负责“花钱”,一个负责“赚钱”,时常会有争执的时候。有时,两人各自忙一天都很累,也很容易为一点小事起争执。一次,唐虓珲对苏丹说,她应该穿得知性一点。苏丹不愿意,她认为知性不是自己的风格。唐虓珲扭不过她,自己便气呼呼地离去。好在,两人气一阵子后,就有一个人主动示好,两人很快又为新剧开演忙碌起来。
在两人的努力下,从开业到现在,木马剧场已经出品10部原创剧目,并将这些剧目推至全国巡演。木马剧场也成了北京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晚上不断上演各种剧目,白天则有不同的歌手、乐队发布会,还有系列小型音乐会、时尚潮牌的产品发布活动和电影拍摄。
同时,他们还签下了几位长期驻展的画家和几个年轻的戏剧人,并开始向全国拓展业务。2013年初,他们在杭州开办另一个木马剧场,合作者看上了他们的品牌和经营特点!而且,长沙、武汉、南京等地,也正在和他们洽谈合作事宜。
在苏丹规划的版图里,小剧场应该像电影院一样,在城市里错落分布,每个剧场都有自己的特色,或是先锋姿态,或是诙谐轻松,或是古典文艺,甚至可以灰暗厌世……人们在茶余饭后三五结伴地走进小剧场看一场个把小时的话剧。
如今在北京,“空腹木马”隐隐已成艺术街区的文化符号。除了常规演出,还有免费话剧培训课,剧团的小餐厅收费也不高,一大帮话剧爱好者常驻这里,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街头,有人在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有人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看着……
苏丹还为木马剧场写过这样一句歌词:“木马虽然没有翅膀,但它却可以翱翔,木马虽然没有翅膀,它却发出爱的光芒。”
对于他们来说,木马剧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更是一个爱的港湾(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及上网,违者必究)。
歌手的梦想
苏丹喜欢画着浓浓的眼影,眼睛显得格外大,松松垮垮的衣服,大大的包,一会带着话剧作品在台湾演出,一会又出现在上海,间隙还不忘喂流浪猫。
1979年出生的苏丹,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姑娘,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抹不去的文艺味。14岁时已经会作词作曲,而且创作、气质都比较特立独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国内一位知名音乐人,对方赞她才女,并说:“如果10年前出来,就是另一个王菲,绝对可以独行天下。”
此后,苏丹成了一个歌手,每天在家或在公司练歌、写歌,保证每日8个小时练歌,或者6个小时写歌。她百无聊赖的唱腔,信手描绘的歌词,都让人耳目一新。旋律也简单,却又空灵清淡。虽然她有得天独厚的声音条件,但却对创作情有独钟。从2001年到2009年,她创作了无数歌曲:为万通独立住宅创作广告歌曲《空间》,为容祖儿创作歌曲《怎么走》,并成为众多歌手的专集音乐制作人。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在音乐路上走下去的时候,2010年,苏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投身话剧!对此苏丹作出这样的解答:“因为在音乐方面我不够妥协,不够听话。”
其实,此举与她男友唐虓珲有关。他们两人都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唐虓珲学舞美,做过电视节目、图书网站的唱片管理,还和朋友一起开唱片公司。平时两人工作都很忙,更多的是在网上交流。一天,唐虓珲给苏丹发来一句话,“我很累,可是没有人给我削苹果。”
因为这句话,苏丹开始收拾行装,带着皮箱、两条狗、两个苹果和一个削苹果器来到唐虓珲住处,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其实,当时音乐已很难做,唱片卖不动,开始向数字化或现场演出转变,苏丹也在思索自己的职业转型。那时候,她是想开一家咖啡馆,可以唱歌和表演。男友唐琥珲便提议:不如办一个剧场,可以满足你的所有愿望,音乐产业越来越被互联网和高科技所束缚,而剧场演出则没有这方面限制,算是朝阳产业。而且,一早他就萌发了做剧场的念头,这个美妙的想法,让苏丹兴奋不已。
就这样,唐虓珲结束了自己的公司,苏丹从唱片公司辞职,两人同时成为“无业游民”,专心打造自己的剧场。
“王子”来求爱
为了给剧场选址,俩人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最终选择在CBD,因为他们上学工作常年生活在东边,22号艺术院街附近的年轻白领也很多。1000多平米的面积,房租一年100多万元。他们把三个铺面改造成外部露台、咖啡厅和演出剧场三个空间,取名为“木马剧场”,取自特洛伊木马故事,寓意他们就像“特洛伊”的传说一般,一点点把小剧场文化和先锋话剧渗透到都市人的生活习惯里。此外,木马的英文Trojan,含有开放之意,符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剧场设计非常有个性,内部以原木为墙体,构筑出一个特洛伊木马的腹腔,像个城堡,沿砖面楼梯上到露台,是可供休息的藤制桌椅;咖啡厅也用原木地板,黑白桌椅,金属吧台。如果你愿意,可以听着咖啡厅的爵士乐,点一杯特调拿铁,消磨一个下午;在夜晚匆匆赶来看戏的人,则可以在演出开始前享受一顿美餐,黑椒牛肉意面或者是秘制三明治,再来一杯调酒师为晚上上演的剧目特别调制的“剧酒”。
墙上挂的是从朋友处搜罗来的画,那段时间正处于热恋的他们,常常带着几个馒头就到现场监工。马剧场从选址、签约、装修,到装修采购,全木是苏丹和男友自己完成。
因为资金不足又没有制作经验,做什么类型的戏剧成了两人争执的焦点。
做实验戏剧,但除了孟京辉之外其他的实验戏都不好卖票;做搞笑的戏,他们又都不喜欢;表现白领生活的,做的人也挺多。最后,他们决定做时尚的、女性喜欢的戏。就这样,剧场装修的同时,苏丹导演了第一部戏《穿panda的女魔头》,它讲述了两个家庭背景悬殊的年轻人愿意为爱情同甘共苦的故事。
苏丹为这部剧融合很多时尚元素,将话剧与走秀、歌舞等结合起来。剧中女主角“熊猫女”的多套“熊猫装”也由她亲自设计,并请来服装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手工缝制。她把自己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对浪漫爱情的想象全部融入戏的情节中,剧中最后一幕的设计尤其令观众感动:男孩身着熊猫服向女孩求爱。
木马剧场的装修顺利竣工,苏丹的排练准备就绪。演出前一天晚上,他们带着全体剧组工作人员到KTV放松,苏丹正唱歌时,突然听到包厢外响起一片喧哗声,她赶紧放下麦克风想出去看个究竟,但被身边朋友拦住,正焦急不安时,唐虓珲穿着剧中的熊猫服进来了,单膝跪下向苏丹求婚……
她有些晕,没想过男友会用剧情的情节求婚。唐虓珲的求婚之举成为周围朋友们的成功楷模,那些想向女友求婚的男生找到剧组,请他们帮着安排在戏剧最后,走出来的那只熊猫是自己。就这样,观众们看到的《穿panda的女魔头》的最后一幕大多是“真人秀”。
剧场开业后,两人有明确分工,苏丹负责剧目,唐虓珲负责经营。
“木马”在翱翔
2011年10月,木马剧场承办了第一个戏剧节——第三届“风马牛戏剧节”。戏剧节以“空间主义”为主题,在两个月内展演了《阿门》、《三人行不行》、《我是伊南娜》、《黑幻公寓》等7部优秀戏剧作品。
但要想在艺术市场站住脚,没有一定经济能力是不行的。经营不多久,他们的资金就变得紧张,苏丹和唐虓珲决定向银行贷款,而且不是小数目——200万。
“因为唐虓珲从不和我说钱的事,所以我一直不担心。直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总是不睡觉,在客厅溜达,我才意识到可能是资金出了问题。”苏丹说,“我觉得钱应该能还上,我们名下还有一间小房子,可以卖了还钱。”
不过,可喜的是,剧场在2012年中旬已经开始盈利,同年年末,他们还给每位员工发了小红包。
由于两人分工不同,一个负责“花钱”,一个负责“赚钱”,时常会有争执的时候。有时,两人各自忙一天都很累,也很容易为一点小事起争执。一次,唐虓珲对苏丹说,她应该穿得知性一点。苏丹不愿意,她认为知性不是自己的风格。唐虓珲扭不过她,自己便气呼呼地离去。好在,两人气一阵子后,就有一个人主动示好,两人很快又为新剧开演忙碌起来。
在两人的努力下,从开业到现在,木马剧场已经出品10部原创剧目,并将这些剧目推至全国巡演。木马剧场也成了北京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晚上不断上演各种剧目,白天则有不同的歌手、乐队发布会,还有系列小型音乐会、时尚潮牌的产品发布活动和电影拍摄。
同时,他们还签下了几位长期驻展的画家和几个年轻的戏剧人,并开始向全国拓展业务。2013年初,他们在杭州开办另一个木马剧场,合作者看上了他们的品牌和经营特点!而且,长沙、武汉、南京等地,也正在和他们洽谈合作事宜。
在苏丹规划的版图里,小剧场应该像电影院一样,在城市里错落分布,每个剧场都有自己的特色,或是先锋姿态,或是诙谐轻松,或是古典文艺,甚至可以灰暗厌世……人们在茶余饭后三五结伴地走进小剧场看一场个把小时的话剧。
如今在北京,“空腹木马”隐隐已成艺术街区的文化符号。除了常规演出,还有免费话剧培训课,剧团的小餐厅收费也不高,一大帮话剧爱好者常驻这里,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街头,有人在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有人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看着……
苏丹还为木马剧场写过这样一句歌词:“木马虽然没有翅膀,但它却可以翱翔,木马虽然没有翅膀,它却发出爱的光芒。”
对于他们来说,木马剧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更是一个爱的港湾(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及上网,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