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汇聚,名人迭出
说起梅城古镇,也许有很多人并不知晓,但如说起睦州府、严州府,恐怕稍有点人文知识的人就会略知一二。梅城古镇,曾是古睦州府、严州府、也曾是杭州市建德市的县城治所。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225年)建县算起,作为县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城内有东、西两湖点缀,外有双塔、南北对峙。城内的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可访古寻胜;城周围的玉泉寺、万松林、双塔凌云、奉真道观、乌龙岭、两江成字等景观,也可探幽猎奇。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后四十回所写的宋江征方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中也有与《聊斋》历史名著的文化渊源。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两汉时代的朱买臣都曾在此耕读、隐居;范仲淹、陆游等名人还在严州当过官。
梅城所处位置独特,其“三江聚会古严州,一注清流奔杭城”。梅城城南新安江自西而来,兰江由南切入,在城东南会合再折向东北,江也就改称为富春江了。它曾是严州的州城;从唐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迁睦州州治算起,作为州城也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明初建省以来,严州即为浙江11个州府之一,其地位仅次于省会杭州而排名第二,清代前期也紧随杭嘉湖之后而位居第四。
周末早上六點多,我在小镇上住宿的小旅馆漫步向江边走去,在夏日明媚的晨光里,一江如带,两岸夹峙,行舟江上,双塔相映生辉。四周青山环抱的梅城古镇,在江边薄薄的雾气中,像一幅幅浸润于画家笔墨下的秀美山水画,徐徐铺展。那条三江汇合处的河流上,游船、货船和渔船悠然而过;宽敞整洁的江滨公园里打太极拳晨练的老人,江边浣衣的妇女,水中闲游的鸭子,那不断飞来飞去嬉水的水鸟和欢蹦跳出水面的鱼儿,构成了一幅灵动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听着那声声清脆的鸟鸣,阵阵棒槌起落,厌倦了城市喧闹的我毫无防备,心情一下沉浸在这古镇美妙的山水画廊里,怡然自乐。
踏着青青的石板,我去看看它那标志建筑——古城墙上成半朵“梅花”的城垛。梅城,是因为城内的古城墙城垛成半朵“梅花”形而闻名于世。曾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即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梅花”的高度美誉。在久远的那个年代,当时只有京城的城墙才能按梅花形建造,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梅城这段拥有天下半朵“梅花”,其独一无二的“雉堞半作梅花形”严州古城墙,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古城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斑驳的古城门,沧桑的古城墙,那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严州古城楼定川门,已经被政府部门以旧颜换新衣,以崭新的面貌,在古老的严州大地上,正神采奕奕地迎接四方而来的游人。它们曾经千年的风华与荣耀,在穿越千年的风霜之后,如今仍在人们的视线里再次成为焦点。定川门,顾名思义,我想“定川”一词,古与今来,都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顺着道路往下走过小径,便是东正街,街道两旁商贾云集,人来人往。走在街中,远远便看见了一座古牌坊——建德候。走进一看,坊底四只石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人们走过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抚摸它,是感慨或是思念?也许是用此方法纪念建德候的丰功伟绩吧。“建德侯坊”为纪念三国名将孙韶所建。牌坊上题写着“孙绍,字公礼,梅城人,善用兵,有将才,魏黄初元年孙权为王时升迁杨威将军,封建德侯。”牌坊背面的“建功立德”正是建德市的由来。如今古人远去,建德侯已悄然消失在岁月的历史长河里,而他的牌坊,也代表了他造福了一方人民,人们世代感恩,不忘他优良的品德。
再往前走,道路中立有醒目的一块高大牌坊,这“思范牌坊”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公元1034年,时年46岁的范仲淹官居右司谏,因反对废黜郭皇后而触怒宋仁宗被贬守睦州。是年正月,被贬南下的范仲淹携家眷一路颠簸,沿江南下,在江上漂泊了三千多里,于四月中旬到达谪守之地——睦州城。睦州城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抚慰了这位历史名臣。范仲淹很快融入了梅城这座古城,他在公务之余,探山访水,和幕僚一起游乌龙山、登承天寺竹阁、谒严子陵钓台、访方干故里,徜徉在青山秀水之间,为梅城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他谪任睦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学校”。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建德第一所学堂——龙山书院,又疏浚了梅城东西湖;主持兴建了严子陵祠堂,并亲自撰写了《严先生祠堂记》,记中末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篇名文也使得严子陵名满天下。可惜,梅城的山水终究留不住这位名臣的脚步。范仲淹只在睦州知州任上不到半年便调往苏州任职。牌坊上“先忧后乐”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辨。这个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其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写下“以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世名句,其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得不让后人立牌称赞。 历史渊源深厚的梅城,曾经的陆游、黄公望、严子陵等,一个个灿若星河的名字;《聊斋志异》、《水浒》、《富春山居图》……一部部传承中华文明的代表佳作,都让梅城在历史的长卷里散发着独特的迷人光彩。
文史渊源,美如诗画
去梅城,有空一定要去看看那两个环绕小镇的美丽之湖——东湖和西湖。东湖位于城东,有水面约5.3公顷,湖东有坝,再有外东湖与之相接。西湖在城西,水面百余亩,湖西南有一半岛谓宝华州,古时曾建宝贤书院。始筑西湖坝蓄水者为唐刺史候温(865-871年),宋景定二年(1261年)洪水决堤,知州钱可则复堤,并与东湖相通。自明嘉靖四十二年到清同治六年(1867年)先后疏浚八次。民国八年知事张良楷又加固加宽湖堤,并治湖植树,湖边一柳一桃,风雅无限。站在附近乌龙山上俯视城内,两湖像明珠镶在城中,有人将其比作乌龙的两只眼睛,是梅城的“风水湖”。
行走在梅城清幽的青石板老街上,那青瓦粉黛的古巷和那在风雨里饱经沧桑的木楼,以及那穿过岁月风云洗礼的古牌坊,让四面八方而来的游人,仿佛随时都可以与一首古典的优美抒情诗相遇。在梅城,除了古朴的老街、城内的东、西两湖点缀以及古城墙之外,还有镇外有南、北双塔对峙(双塔即南峰塔、北峰塔,系三国时期孙权为纪念他的母亲吴国太所建。双塔为七级阁式砖塔,隔江对峙,高耸入云。登塔远眺,三江流水浩荡,帆飞若驶,为著名的“严陵八景”之一,而塔顶千年桂树之谜,令人费解。塔下有梅林、碑廊、藏品馆、茶室供游人玩赏。)屹立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的汇合口,隔江相望,在朦胧的晨雾中,有着“双塔凌云之美”。其中南峰塔高57米,为七层八角空心砖塔,始建于隋唐,今存宝塔为明嘉靖年间所建。
梅城,这个如今宜居宜业的千年小镇,在历史上成为浙江省著名的地方州府的主要原因,是曾因它是浙西水上通道、军事要地。在以水运为主要通道的时代,严州是钱塘江上游,徽州下游唯一州府,并位于钱塘江干流富春江、新安江和最大支流兰溪江的汇合处。上游流域面积占钱塘江流域面积的3/4,陆域面积是浙江的3/10。这意味着生活在浙江1/3的面积上的人,生活、生产物品都必须途经严州府地,所以成就了严州成为浙西水上交通要塞的重要地位。因水上要塞决定了严州还是军事要地,留下了唐朝女中豪杰陈硕贞击鼓起义、宋朝农民英雄方腊点将、宋公明大战乌龙岭的传说和遗址。
作为古严州的梅城,是钱塘江干流中唯一的一个州府。历史上,严州就是一块文化的沃土,底蕴十分丰厚,从政治到经济,从山水自然到民风民俗,从书院学堂到戏曲杂艺,从商号会馆到农耕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浓郁的严州文化特色。梅城的“锦峰秀岭,山水之乡”熏陶了一代文人墨客,创立了诗歌流派。伍子胥、朱买臣、严子陵、谢灵运、孟浩然、刘长卿、杜牧、范仲淹、袁枢、陆游等历代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一支支赞美之歌;黄公望、黄宾虹、傅抱石等丹青妙手,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严州文化的内涵,最具代表的是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和清代的“新安画派”。南宋时期,严州是全国善本书的刻印地之一,刻印过《艺文类聚》《通鉴纪事本末》《剑南诗稿》《礼记集说》等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宋刻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今,严州版的宋刻本静静地躺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库里,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严州文化的骄傲。重要的战略地位、繁荣的商贸交流,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严州被写进《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官场现形记》等文学名著之中,是明清小说的重要背景。
行走在古韵悠悠的梅城,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还有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弄堂。狭窄的弄堂像古装戏里头长长的水袖,柔柔的,有时有个拐弯,这弯,弯得很有韵味。据相关文献记载,梅城城内原有34条街巷,南北、东西交错,现在较有名气且保留弄堂风格的有10多条。位于北门街南侧的双桂坊弄,旧名仕义,宋元丰八年为倪直侯、倪直儒兄弟同登进士第建,故名双桂。而位于西门街的双井弄,因巷内有一井,井有双圈,故名。据《建德县志》载:“在正街西,以井圈双眼名”,据了解这井有800年历史了。再者位于南大街的赵家弄,因该弄堂住户多为赵姓而故名。此弄堂在清中期以后逐步形成,该弄堂狭窄幽深,两侧是高而封闭的院墙,东西走向全长约70米,宽1.5米,顶部设有3道铁券门连接两旁建筑,有半圆形墙帽,由青砖砌筑,在梅城镇众多弄堂里显得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而那位于三星街的程家弄,也因程姓人家聚居于此而故名。这条弄堂会让你在城中有不断深入的感觉,它串起家家户户的大门,每一扇门都写着一家的故事,于是,因為弄堂的装订,小城成了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一座座幽深的弄堂,一段段斑驳墙沿,更像是被镌刻在梅城时光里的故事。尤其在夏天,“乘风凉”这个词语,对于居住在弄堂里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是避暑纳凉,还是邻居们讨论家长里短,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如今漫步其中,依旧能寻到那份既轻浅又深沉的回忆,有过去,有现在。梅城的弄堂,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地域风情,走在弄堂里,闭上双眼,仿佛能听到八百年的花炮,衣锦还乡的兄弟俩人骑着高头大马。那一日,不知有多少梳妆的小轩窗竹帘半卷,深闺的寂寞蕴藏着烧红粉腮的火焰。历经沧桑与风雨的古街弄堂,在人们的回忆里永不褪色。
山清水秀,宜居福地
去梅城,不得不去镇北那座位于乌龙山南麓的“佛音袅袅,殊胜庄严”,有着众多善男信女前去拜佛的——玉泉寺。该寺是建德乃至浙西地区最主要的寺庙之一,原称善导和尚净土道场。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创建,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了,北宋曾易名玉泉庵。曾拥有宇舍二百多间,还建有玉泉亭,性乐堂、曲水亭等。而后历经各朝代几经毁建,至1942年,日本侵略军用大炮击毁大殿。1992年1月,经杭州人民政府批准重建玉泉寺。历时三年,建成山门、放生池、金桥、天王殿、弥陀殿、大雄宝殿等。2000年以后,又建成观音阁,念佛堂、钟楼、综合楼、少康祖师塔等。玉泉寺,不仅是佛教界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也是一处游览胜地。1999年5月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周围群峰环峙、古木参天、山泉淙淙、遥望三江滔滔江水,是一处难得的佛寺仙境,站在高处远望这滔滔三江水所滋养的古佛寺,一种深深的迷恋情愫油然而生。在去寺庙的路上,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用透明的饮水桶从山上往下挑水,但每次挑的并不多,有的还用小水壶,不知道是什么用意?看着我一脸迷惑,路旁一过路老者笑着对我说,原来这个山上有股“玉龙泉”天然流出泉水,被当地人尊为“圣水”,说喝了吉祥如意。
而在玉泉寺的背后,有着一座气势雄伟的乌龙山。因其山石乌黑,山体巍峨,蜿蜒如龙而得名。此山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连约7里,最高处海拔916.6米,是古代严州府最著名的一座山峰。“水浒传”中宋江攻打方腊的战事就发生在乌龙山上。
当我登上高高的南峰塔上向下远眺,看见远远近近的古村落和江边那落英缤纷的花木,以及那在花丛中相互逐嬉闹的小孩,还有江中快速争流的渡船,在梅城这块巨大的画布上,无形中组合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千年古城梅城是一首诗,一首唐诗。有孟浩然的清芬,有刘长卿的怨愤,有杜牧的清俊,方干的悠远。梅城更是一支悠远的曲子,从古奏到今,犹如高山流水,叮咚不绝;犹如山洪怒涛,澎湃万里。其中有二胡的深沉,有竹笛的嘹亮,有洞啸的哀怨,有古琴的高雅,有锦瑟的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