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知识流动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定量并模拟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嵌入本土和海外创新网络的协同演进动态能力,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创新绩效取决于其创新动态能力与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两者的协同演进路径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海外知识内化→创新绩效→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随着跨国公司创新嵌入的深入,其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本土创新和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对跨国公司创新绩效提升均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嵌入战略、本土国家的制度和东道国的制度对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都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差异较大。
【关键词】双重网络嵌入;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知识流动;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0-0118-10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奋力追赶,全球创新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中心正在从发达国家慢慢转向发展中国家[1] 。随着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个企业积极地“走出去”,我国已经涌现出许多知名跨国公司。作为积极参与全球化创新的主体之一,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相比,其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具有更多的优势,逐渐呈现出既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又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双重网络嵌入”特征[2] 。Dai等[3] 研究发现,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Wahba等[4]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也能够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提升。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静态实证的视角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缺乏对跨国公司动态创新能力与双重网络嵌入性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深入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出发,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和量化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动态创新能力的协同演进过程,并模拟其动态演化过程,更加细致地分析双重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之间的交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转化关系,以揭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
二、理论基础与建模思路
1.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有关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研究,从早期集中于研究跨国公司内部的静态创新能力[5] ,到研究跨国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6]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变与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性质和关系十分紧密。“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是跨国企业对本土国家和海外国家知识和资源的不断探索、整合及利用,并且在嵌入创新内外部环境中不断进行适应、重构和演化的过程[7,8]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提出跨国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由三大核心要素驱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9] 、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10] 、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11,12] 。
2. 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已有研究证实,公司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的探索、积累、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学习时产生的知识流动是企业国际化中的基础性因素[13] 。从当前跨国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知识探索是其嵌入本土创新网络的基础[14] ,海外知识内化是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并不断进行创新的不竭动力[15] 。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分析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发现嵌入本土创新网络的知识探索阶段是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和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第一步[16] ,而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知识的共享程度、整合能力以及不断转化学习的能力都会对跨国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17,18] 。本土国家的政策[19] 、东道国家的政策[20] 、嵌入网络的环境和竞争复杂程度[21] 、跨国公司的嵌入战略等都会影响知识流动在跨国企业中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22] 。在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协同演化方面,网络嵌入的動态能力是不断探索、整合并利用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创新知识的能力,也是帮助跨国公司适应全球化创新网络复杂竞争环境的能力[23-2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视角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动态演进模型,如图1所示。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过程是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时知识的内外探索、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在演进时,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是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演进的三大主要驱动要素。
3. 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因果关系分析。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不断演进发展过程,就是在对知识进行学习、探索、吸收、转化(包括内化和外化)的系统整合之后,接着进行创新知识产出的过程[26] 。基于本文的研究模型,以本土网络知识探索能力、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为三个主要关注点,基于知识流动管理和创新动态演化理论的研究基础,进行本研究的设计: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探索、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内化、全球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机制。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流动视角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其内在复杂动态演化关系和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后,再进行仿真分析。因为本研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具有相互的、非线性的复杂联系,而系统动力学在研究这种变量间具有相互影响的、非线性的关系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对变量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机仿真,所以用系统动力学来分析、仿真本研究是非常合适和有效的。在本文理论模型的基础框架下,主要构建了三个关于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演进的,具有交互关系的子系统: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 (1)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创新绩效提升会使得跨国公司在创新进程中感到知识的缺乏,就会促使其主动嵌入本土的创新网络进行知识探索,随着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不断吸收和利用,又会促进具有创新意愿的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升。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正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跨国公司创新绩效↑。但是,随着跨国公司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程度的加深,其所吸收和转化的知识会逐步趋近于同质化,这样知识的异质性就会降低,就会使跨国公司的知识创新能力减弱,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负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异质性↓→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2)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如图3所示,跨国公司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其获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能力会受到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海外创新网络竞争复杂程度的影响。当获取到一定的海外知识以后,进入海外知识内化的阶段时,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可获得性、跨国公司对知识的筛选能力以及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会对其产生影响[27] 。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筛选能力会受到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异质性、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缺口和其动态嵌入能力等的影响[27,28] 。因此,在本子系统中的一条主要正反馈回路为:海外知识内化↑→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知识筛选↑→海外知识内化↑。
(3)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如图4所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当创新绩效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跨国公司就会制定更高的嵌入战略,这会促使其创新知识的缺口增大,从而扩大对嵌入创新网络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其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并且,随着创新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会不断增强与海外创新网络参与方的协调合作能力[29] 及环境适应能力[30] ,从而也会促进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本子系统中的主要正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三、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系统建模
基于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和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三个模块的因果关系分析,建立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5所示。对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变量、主要函数方程式、函数值分子系统进行如下设定。
1. 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根据现有的研究,各种嵌入成本的投入、公司科研人员数量及质量和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的完善度等都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影响[14,19,31] 。而影响嵌入投入的主要因素有跨国公司创新绩效、跨国公司创新知识缺口和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等。伴随着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其内部创新知识缺口就会增大,从而会加大嵌入投入和增加创新相关的科研人员,还会主动积极地完善嵌入创新网络的流程,以确保公司的良性健康发展。可以得到下面有关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相关公式:
在公式(1)中,β1、β2、β3分别为嵌入投入、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完善度、科研人员等因素对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β1+β2+β3=1。在公式(2) ~ (4)中,γ1 ~ γ8分别为相关影响系数,现假定:γ1+γ2+γ3=1;γ4+γ5+γ6=1;
γ7+γ8=1。本土国家政策支持度代表跨国公司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国家在资金、税收、人员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的程度[9]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对本土國家政策支持度取值为0~1,取值为0代表本土国家的政策支持度为最小,取值为1代表本土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最大。
基于知识流动的研究视角,跨国公司在进行创新时,按照知识管理理论,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也是其在知识学习的最前端:知识探索的阶段,然后进行知识转化,从而不断提高创新知识存量。根据知识管理相关理论研究[32] ,跨国公司的知识存量不仅会由于不断学习而增加,也会以一定的速率老化,所以得到公式(6):
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创造能力取决于其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异质性程度,而知识的异质性程度可以用跨国公司在进行创新时探索的知识与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θ1×知识异质性θ2 (7)
知识异质性=(跨国公司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 (8)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率 (9)
在公式(7)中,θ1、θ2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知识异质性对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θ1+θ2=1。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率为一个常量,假定为0.1。
2. 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表现为其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动过程(知识探索、利用和转化)。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 知识增长- 知识老化- 海外知识内化 (10)
因为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的内化是在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所吸收转化的知识,但是海外知识的存量并不会因为跨国公司的吸收转化而减少,所以设置λ=0。跨国公司创新演化时其公司内部创新知识的老化是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创新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而被跨国公司所淘汰的一部分,因此会以一定的比例在每一年老化,老化率设置为一个常数0.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率 (11)
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知识增长速率[31] 和知识存量[8] 会对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增长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影响知识增长速率和知识存量的因素有嵌入的创新网络特性和结构特征等[8,31] 。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增长=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 (12)
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1+关系强度)ρ1×(1+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ρ2×(1+嵌入网络中心度)ρ3×海外创新网络规模ρ4×(1+嵌入网络异质性)ρ5-0.1 (13)
ρ1 ~ ρ5分别代表海外创新网络的几个核心网络结构特征: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的权重系数,其权重系数发生改变后,会影响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能力。现假定:ρ1+ρ2+ρ3+ρ4+ρ5=1。至于这些关于海外创新网络特征的权重具体应该取值为多少,受到东道国国家制度的影响。因此ρ1 ~ ρ5的取值在0 ~ 1之间,1代表东道国制度会在最大程度上支持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所以有: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σ1×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4)
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σ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5)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σ3×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6)
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规模扩大率 (17)
规模扩大率=σ4×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18)
嵌入網络异质性=σ5×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9)
在公式(14) ~ (19)中,σ1 ~ σ5代表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特征变量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σ1+σ2+σ3+σ4+σ5=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海外知识的可获得性和跨国公司的知识筛选能力。根据现有研究,海外知识可获得性和知识筛选能力由其在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所决定[8,31] ,所以有:
海外知识可获得性=关系强度α1×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α2×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α3 (20)
公式(20)中,α1 ~ α3分别代表海外网络特征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α1+α2+α3=1,α1=α2=α3=0.33。
跨国公司知识筛选能力是其依据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缺口,对海外创新网络的吸收、筛选和转化的能力,所以有:
知识筛选=α4×嵌入网络异质性×(知识缺口/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21)
公式(21)中,α4是跨国公司嵌入动态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筛选的影响系数。
海外网络知识内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知识筛选α5×海外知识可获得性α6 (22)
公式(22)中,α5和α6分别是跨国公司知识筛选和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α5+α6=1,α5=α6=0.5。
跨国公司的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是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环节之一,该能力与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情况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跨国公司的嵌入资金投入越多,其与海外创新网络中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力就会越强,因而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也就越强[10]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外创新网络的环境状况,跨国公司需要在不断提升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的同时,随着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其嵌入战略。
海外协调合作能力=竞争环境复杂程度×嵌入战略+创新绩效 (23)
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m×海外协调合作能力+n×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 (24)
公式(23)、(24)中的m、n分别为海外协调合作能力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系数,假定:m+n=1。
3.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所谓动态能力,学者们普遍认为其是相关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和对内外部环境不断适应调整的一种能力[33,34] 。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5)所示:
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a+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b)ξ1×嵌入环境适应能力ξ2 (25)
在公式(25)中,a、ξ1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b、ξ1为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ξ2为嵌入环境适应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
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越好,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知识的可获得性就越强,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跨国公司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环境比较复杂的话,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变弱。因为跨国公司本身也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所以假设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积累。因此,得到下列公式:
跨国公司嵌入创新网络适应能力=嵌入战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跨国企业绩效×海外知识可获得性/竞争环境复杂程度+g×time (26)
在公式(26)中,假定g=0.01,表示跨国公司对嵌入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提高,适应速率假定为0.01。并且,竞争环境的复杂度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跨国公司的发展规模也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在本研究中,跨国公司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的简化公式为: 竞争环境复杂度=RANDOM UNIFORM(0,7,2.1,0)+0.15×Time (27)
跨国公司的初始创新绩效设定为1.0,并且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加,则其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如下列公式所示:
跨国企业绩效=(1.0+0.8×Time)/竞争环境复杂度 (28)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与三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9)所示: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ζ1×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3×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 (29)
公式(29)中,ζ1、ζ2、ζ3分别为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对其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ζ1+ζ2+ζ3=1。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取决于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创新知识的内外探索和整合内化,所以可以得到下列公式:
跨国公司创新成果存量=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30)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б1×海外知识内化б2×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б3 (31)
在公式(29)中,б1,б2,б3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权重系数。
四、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演进能力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 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演进能力的仿真分析。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一共设置了三个外生决策变量:嵌入战略、本土国家的制度和东道国的制度支持力度。跨国公司作为创新主体,嵌入战略是其进行嵌入式创新[16] 的基础,用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增长率衡量,其初始值设定为0.12;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会更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嵌入式创新,因而假设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初始值為0.2,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初始值为0.1。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设置的状态变量均为无量纲状态变量,其数值的不同仅表示该变量变化的幅度。假定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规模、跨国公司创新成果存量的初始值分别为0.5、5、0.5、0.5。
本研究的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均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初始时间和仿真时间分别设置为0和20,单位为年(Year)。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如图6(1)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在跨国公司从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到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所面临的嵌入竞争环境的复杂程度会出现不断震荡递增的发展趋势,因而跨国公司在进行嵌入式创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所要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复杂程度。
如图6(2)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衡量因素——关系强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嵌入网络中心度、规模扩大率和嵌入网络异质性等都随着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提高而呈现出线性递增的演进发展趋势,这说明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会有效促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协同演进。
如图6(3)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都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趋势,并且四者明显呈现出协同递增的演进方向。
如图6(4)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伴随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所嵌入的不同创新网络特征变量——关系强度、嵌入网络中心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均呈现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不断演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也会不断加强,并且该跨国公司与所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会不断加强。
如图6(5)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与决定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三大驱动要素——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都呈现接近线性或者震荡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仿真结果与事实非常吻合:在跨国公司不断嵌入不同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初期时,主要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后期主要是嵌入海外创新网络,而仿真结果也表明,在嵌入的初期,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能力决定,在嵌入的中后期,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决定。
2. 敏感性分析。本研究涉及三个可以调节的外生变量: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下面分别对这三个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调节不同的数值,观察跨国公司的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和创新绩效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1)跨国公司嵌入战略。将跨国公司嵌入战略分别赋值为10%、20%、30%、4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7(1)、(2)所示,随着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均呈现递增发展的趋势,并且嵌入战略投入力度越大,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越高。还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投入力度不同,其创新绩效有着明显的差异,嵌入战略投入力度较大时,其创新绩效明显较高。
(2)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对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分别赋值为20%、40%、70%、9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8(1)、(2)所示。随着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均呈现出震荡递增的趋势,并且当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较大时,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要明显高于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较低时的创新绩效。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首先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所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不同会在该阶段对创新绩效影响较大。
(3)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将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分别赋值为20%、40%、70%、9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9(1)、(2)所示。随着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加大,跨国公司所嵌入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趋势,说明随着跨国公司嵌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嵌入深度的不断递进,会促使由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所组织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特征发生演化,并且呈现出递增的演化趋势,与事实相符。此外,随着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也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越大,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也越高,并明显高于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较小时的创新绩效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知识流动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对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动态交互模型,对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其一,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初始阶段,对本土创新网络的知识探索和积累是其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只有利用好本土国家的相关创新资源要素,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够帮助其在后续的嵌入过程中夯实基础,实现更好的发展。
其二,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后阶段,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水平是其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逐步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站稳脚跟的关键能力,通过内化海外创新网络中的有利创新知识,会帮助其不断提升创新绩效。
其三,从动态协同演进的视角看,作为驱动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不断演进发展的三大要素——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均呈现递增的演进趋势,并协同促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动态提高。
其四,嵌入战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和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并且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嵌入战略是跨国公司本身是否要进行嵌入式创新的前提基础;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是跨国公司探索积累创新知识的关键性影响要素;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是影响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首先,跨国企业要有较强的嵌入意愿,对嵌入的创新网络进行科学的知识吸收、转化和利用;其次,本土国家的制度环境要向着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方向发展,要不断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东道国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对跨国公司的嵌入式创新影响也十分关键,跨国公司必须对其所嵌入国家的相关政策有深入了解,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提升创新绩效。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李梅,余天骄.研发国际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 J].管理世界,2016(11):125 ~ 140.
[ 2 ] 王辉耀,路江涌.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 201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8 ~ 23.
[ 3 ] Dai O., Liu X.. Returnee entrepreneur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es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9(4):373 ~ 386.
[ 4 ] Wahba J., Zenou Y.. Out of sight,out of mind:Migr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5):890 ~ 903.
[ 5 ] Andersson U., Forsgren M., Holm U.. Balancing subsidiary influence in the federative MNC: A business network view[ 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5):802 ~ 818.
[ 6 ] 王永貴,王娜.逆向创新有助于提升子公司权力和跨国公司的当地公民行为吗?——基于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19(4):145 ~ 159.
[ 7 ] 徐雨森,王鑫.跨国公司逆向创新过程中的创新障碍与破解能力组合研究[ J].管理学报,2018(9):1275 ~ 1284.
[ 8 ] 王鑫,徐雨森.母本学习与本地学习协同演化下的逆向创新——领先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J].技术经济,2018(7):16 ~ 25.
[ 9 ] 王晓萍.GVC/NVC双重网络嵌入中本土代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27 ~ 130.
[10] 李杰义,左秀雯.海外网络嵌入与国际化速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1):9 ~ 15.
[11] 彭伟,金丹丹,符正平.双重网络嵌入、双元创业学习与海归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J].管理评论,2018(12):63 ~ 75.
[12] 李杰义,闫静波.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双元学习的均衡影响机制研究[ J].软科学,2019(1):72 ~ 75.
[13] Achcaoucaou F., Miravitlles P., León-Darder F..Knowledge sharing and subsidiary R&D mandate development: A matter of dualembeddednes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1):76 ~ 90.
[14] 唐春晖,曾龙风.资源、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升级案例研究[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6):477 ~ 490. [15] 李杰义,闫静波,王重鸣.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与国际化速度[ J].科学学研究,2019(1):121 ~ 129+139.
[16] 李平,蒲晓敏,田善舞.嵌入式创新范式研究[ J].管理评论,2019(7):3 ~ 12.
[17] No H. J., An Y., Park Y.. Astructured approach to explore knowledge flows through technology-based business methods by integrating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and text mining[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5(97):181 ~ 192.
[18] 余以胜,赵浚吟,陈必坤等.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研究[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7):59 ~ 63.
[19] 杜健,周超.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跨国动态能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43 ~ 55.
[20] 李杰义,刘裕琴,曹金霞.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5):106 ~ 112.
[21] 鲍丰华,赵亚普,田龙伟,李垣.嵌入视角下的连锁董事网络、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慈善捐赠[ J].管理学报,2018(10):1037 ~ 1046.
[22] 彭伟,唐康丹,符正平.组织双元性视角下海归创业企业战略导向与双重网络嵌入关系研究[ J].管理学报,2017(11):1662 ~ 1671+1717.
[23] Yibo Lyu, Binyuan He, Yuqing Zhu, Li Li.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y cluster[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9(1):12 ~ 24.
[24] Chongfeng Wang, Gupeng Zhang.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embedded in the intra- and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of China[ J].Springer Journal of Scientometrics,2019(2):561 ~ 593.
[25] Ali Shayan,Sha'ban Elahi,Sepehr Ghazinoory,Seyed Hamid Khodadad Hoseini. Designing a model for learning self-organized innovation network:Using embedded case studies[ 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8(3):314 ~ 324.
[26] M. Muzamil Naqshbandi, Ibrahim Tabche. The interplay of leadership,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n open innovation:Test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3):156 ~ 167.
[27] 周鐘,陈智高.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知识刚性演化与影响研究[ J].科研管理,2018(10):159 ~ 167.
[28] 王昌林.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协同演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8(21):1 ~ 10.
[29] 袁勇志,肖方鑫.双重网络嵌入对海外人才跨国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阶段视角[ J].工业技术经济,2013(11):45 ~ 53.
[30] 云乐鑫,杨俊,张玉利.基于海归创业企业创新型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机制[ J].管理学报,2014(3):367 ~ 375.
[31] 蒲明,毕克新.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子公司成长能力有不同影响吗?——基于跨国公司中国子公司的实证研究[ J].科学决策,2019(6):1 ~19.
[32] 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J].管理科学学报,2005(1):48 ~ 61.
[33] O'Reilly C. A., Tushman M. L.. Ambidexterity as a dynamic capability:Resolving the innovator's dilemma[ 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8(28):185 ~ 206.
[34] Dmevich P. L., Kriauciunas A. P.. Clarifying the conditions and limits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ordinary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to relative firm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2):254 ~ 279.
【关键词】双重网络嵌入;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知识流动;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0-0118-10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奋力追赶,全球创新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中心正在从发达国家慢慢转向发展中国家[1] 。随着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个企业积极地“走出去”,我国已经涌现出许多知名跨国公司。作为积极参与全球化创新的主体之一,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相比,其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具有更多的优势,逐渐呈现出既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又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双重网络嵌入”特征[2] 。Dai等[3] 研究发现,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Wahba等[4]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也能够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提升。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静态实证的视角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缺乏对跨国公司动态创新能力与双重网络嵌入性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深入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出发,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和量化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动态创新能力的协同演进过程,并模拟其动态演化过程,更加细致地分析双重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之间的交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转化关系,以揭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
二、理论基础与建模思路
1.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有关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研究,从早期集中于研究跨国公司内部的静态创新能力[5] ,到研究跨国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6]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变与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性质和关系十分紧密。“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是跨国企业对本土国家和海外国家知识和资源的不断探索、整合及利用,并且在嵌入创新内外部环境中不断进行适应、重构和演化的过程[7,8]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提出跨国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由三大核心要素驱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9] 、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10] 、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11,12] 。
2. 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已有研究证实,公司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的探索、积累、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学习时产生的知识流动是企业国际化中的基础性因素[13] 。从当前跨国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知识探索是其嵌入本土创新网络的基础[14] ,海外知识内化是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并不断进行创新的不竭动力[15] 。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分析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发现嵌入本土创新网络的知识探索阶段是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和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第一步[16] ,而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知识的共享程度、整合能力以及不断转化学习的能力都会对跨国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17,18] 。本土国家的政策[19] 、东道国家的政策[20] 、嵌入网络的环境和竞争复杂程度[21] 、跨国公司的嵌入战略等都会影响知识流动在跨国企业中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22] 。在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协同演化方面,网络嵌入的動态能力是不断探索、整合并利用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创新知识的能力,也是帮助跨国公司适应全球化创新网络复杂竞争环境的能力[23-2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视角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动态演进模型,如图1所示。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过程是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时知识的内外探索、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在演进时,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是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演进的三大主要驱动要素。
3. 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因果关系分析。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不断演进发展过程,就是在对知识进行学习、探索、吸收、转化(包括内化和外化)的系统整合之后,接着进行创新知识产出的过程[26] 。基于本文的研究模型,以本土网络知识探索能力、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为三个主要关注点,基于知识流动管理和创新动态演化理论的研究基础,进行本研究的设计:分析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探索、海外创新网络嵌入时的知识内化、全球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机制。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流动视角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其内在复杂动态演化关系和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后,再进行仿真分析。因为本研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具有相互的、非线性的复杂联系,而系统动力学在研究这种变量间具有相互影响的、非线性的关系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对变量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机仿真,所以用系统动力学来分析、仿真本研究是非常合适和有效的。在本文理论模型的基础框架下,主要构建了三个关于知识流动视角下双重网络嵌入性与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演进的,具有交互关系的子系统: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 (1)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创新绩效提升会使得跨国公司在创新进程中感到知识的缺乏,就会促使其主动嵌入本土的创新网络进行知识探索,随着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不断吸收和利用,又会促进具有创新意愿的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升。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正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跨国公司创新绩效↑。但是,随着跨国公司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程度的加深,其所吸收和转化的知识会逐步趋近于同质化,这样知识的异质性就会降低,就会使跨国公司的知识创新能力减弱,因此该子系统的第一条负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异质性↓→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2)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如图3所示,跨国公司在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其获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能力会受到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海外创新网络竞争复杂程度的影响。当获取到一定的海外知识以后,进入海外知识内化的阶段时,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的可获得性、跨国公司对知识的筛选能力以及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会对其产生影响[27] 。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筛选能力会受到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异质性、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缺口和其动态嵌入能力等的影响[27,28] 。因此,在本子系统中的一条主要正反馈回路为:海外知识内化↑→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知识筛选↑→海外知识内化↑。
(3)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如图4所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当创新绩效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跨国公司就会制定更高的嵌入战略,这会促使其创新知识的缺口增大,从而扩大对嵌入创新网络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其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并且,随着创新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会不断增强与海外创新网络参与方的协调合作能力[29] 及环境适应能力[30] ,从而也会促进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本子系统中的主要正反馈回路为: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知识缺口↑→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三、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系统建模
基于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和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三个模块的因果关系分析,建立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5所示。对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变量、主要函数方程式、函数值分子系统进行如下设定。
1. 跨国公司本土网络嵌入子系统。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根据现有的研究,各种嵌入成本的投入、公司科研人员数量及质量和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的完善度等都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影响[14,19,31] 。而影响嵌入投入的主要因素有跨国公司创新绩效、跨国公司创新知识缺口和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等。伴随着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其内部创新知识缺口就会增大,从而会加大嵌入投入和增加创新相关的科研人员,还会主动积极地完善嵌入创新网络的流程,以确保公司的良性健康发展。可以得到下面有关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相关公式:
在公式(1)中,β1、β2、β3分别为嵌入投入、本土创新网络嵌入流程完善度、科研人员等因素对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β1+β2+β3=1。在公式(2) ~ (4)中,γ1 ~ γ8分别为相关影响系数,现假定:γ1+γ2+γ3=1;γ4+γ5+γ6=1;
γ7+γ8=1。本土国家政策支持度代表跨国公司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国家在资金、税收、人员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的程度[9]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对本土國家政策支持度取值为0~1,取值为0代表本土国家的政策支持度为最小,取值为1代表本土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最大。
基于知识流动的研究视角,跨国公司在进行创新时,按照知识管理理论,其在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时,也是其在知识学习的最前端:知识探索的阶段,然后进行知识转化,从而不断提高创新知识存量。根据知识管理相关理论研究[32] ,跨国公司的知识存量不仅会由于不断学习而增加,也会以一定的速率老化,所以得到公式(6):
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创造能力取决于其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本土创新网络知识的异质性程度,而知识的异质性程度可以用跨国公司在进行创新时探索的知识与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θ1×知识异质性θ2 (7)
知识异质性=(跨国公司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 (8)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率 (9)
在公式(7)中,θ1、θ2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知识异质性对跨国公司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的影响权重系数,假定θ1+θ2=1。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老化率为一个常量,假定为0.1。
2. 跨国公司海外网络嵌入子系统。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演进表现为其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动过程(知识探索、利用和转化)。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存量= 知识增长- 知识老化- 海外知识内化 (10)
因为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的内化是在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时所吸收转化的知识,但是海外知识的存量并不会因为跨国公司的吸收转化而减少,所以设置λ=0。跨国公司创新演化时其公司内部创新知识的老化是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创新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而被跨国公司所淘汰的一部分,因此会以一定的比例在每一年老化,老化率设置为一个常数0.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知识老化率 (11)
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知识增长速率[31] 和知识存量[8] 会对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增长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影响知识增长速率和知识存量的因素有嵌入的创新网络特性和结构特征等[8,31] 。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增长=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 (12)
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增长速度=(1+关系强度)ρ1×(1+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ρ2×(1+嵌入网络中心度)ρ3×海外创新网络规模ρ4×(1+嵌入网络异质性)ρ5-0.1 (13)
ρ1 ~ ρ5分别代表海外创新网络的几个核心网络结构特征: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的权重系数,其权重系数发生改变后,会影响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能力。现假定:ρ1+ρ2+ρ3+ρ4+ρ5=1。至于这些关于海外创新网络特征的权重具体应该取值为多少,受到东道国国家制度的影响。因此ρ1 ~ ρ5的取值在0 ~ 1之间,1代表东道国制度会在最大程度上支持跨国公司嵌入海外创新网络。所以有: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σ1×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4)
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σ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5)
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σ3×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6)
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规模扩大率 (17)
规模扩大率=σ4×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18)
嵌入網络异质性=σ5×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东道国的制度支持 (19)
在公式(14) ~ (19)中,σ1 ~ σ5代表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特征变量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σ1+σ2+σ3+σ4+σ5=1。
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海外知识的可获得性和跨国公司的知识筛选能力。根据现有研究,海外知识可获得性和知识筛选能力由其在嵌入的海外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所决定[8,31] ,所以有:
海外知识可获得性=关系强度α1×海外创新网络中心度α2×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α3 (20)
公式(20)中,α1 ~ α3分别代表海外网络特征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α1+α2+α3=1,α1=α2=α3=0.33。
跨国公司知识筛选能力是其依据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缺口,对海外创新网络的吸收、筛选和转化的能力,所以有:
知识筛选=α4×嵌入网络异质性×(知识缺口/海外创新网络规模) (21)
公式(21)中,α4是跨国公司嵌入动态能力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筛选的影响系数。
海外网络知识内化=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知识筛选α5×海外知识可获得性α6 (22)
公式(22)中,α5和α6分别是跨国公司知识筛选和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可获得性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α5+α6=1,α5=α6=0.5。
跨国公司的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是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环节之一,该能力与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情况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跨国公司的嵌入资金投入越多,其与海外创新网络中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力就会越强,因而其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也就越强[10]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外创新网络的环境状况,跨国公司需要在不断提升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的同时,随着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其嵌入战略。
海外协调合作能力=竞争环境复杂程度×嵌入战略+创新绩效 (23)
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m×海外协调合作能力+n×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 (24)
公式(23)、(24)中的m、n分别为海外协调合作能力与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的影响系数,假定:m+n=1。
3.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子系统。所谓动态能力,学者们普遍认为其是相关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和对内外部环境不断适应调整的一种能力[33,34] 。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5)所示:
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a+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b)ξ1×嵌入环境适应能力ξ2 (25)
在公式(25)中,a、ξ1为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b、ξ1为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ξ2为嵌入环境适应能力对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
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越好,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知识的可获得性就越强,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跨国公司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环境比较复杂的话,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也会变弱。因为跨国公司本身也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所以假设跨国公司的嵌入环境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积累。因此,得到下列公式:
跨国公司嵌入创新网络适应能力=嵌入战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跨国企业绩效×海外知识可获得性/竞争环境复杂程度+g×time (26)
在公式(26)中,假定g=0.01,表示跨国公司对嵌入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提高,适应速率假定为0.01。并且,竞争环境的复杂度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跨国公司的发展规模也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在本研究中,跨国公司的竞争环境复杂程度的简化公式为: 竞争环境复杂度=RANDOM UNIFORM(0,7,2.1,0)+0.15×Time (27)
跨国公司的初始创新绩效设定为1.0,并且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加,则其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如下列公式所示:
跨国企业绩效=(1.0+0.8×Time)/竞争环境复杂度 (28)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与三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如公式(29)所示:
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ζ1×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2×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ζ3×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 (29)
公式(29)中,ζ1、ζ2、ζ3分别为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对其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权重系数,现假定:ζ1+ζ2+ζ3=1。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取决于其对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创新知识的内外探索和整合内化,所以可以得到下列公式:
跨国公司创新成果存量=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30)
跨国公司创新绩效=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б1×海外知识内化б2×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б3 (31)
在公式(29)中,б1,б2,б3分别为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权重系数。
四、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演进能力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 知识流动视角下跨国公司创新动态演进能力的仿真分析。本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一共设置了三个外生决策变量:嵌入战略、本土国家的制度和东道国的制度支持力度。跨国公司作为创新主体,嵌入战略是其进行嵌入式创新[16] 的基础,用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增长率衡量,其初始值设定为0.12;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会更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嵌入式创新,因而假设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初始值為0.2,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初始值为0.1。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设置的状态变量均为无量纲状态变量,其数值的不同仅表示该变量变化的幅度。假定本土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存量、海外创新网络规模、跨国公司创新成果存量的初始值分别为0.5、5、0.5、0.5。
本研究的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均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初始时间和仿真时间分别设置为0和20,单位为年(Year)。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如图6(1)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在跨国公司从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到嵌入海外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所面临的嵌入竞争环境的复杂程度会出现不断震荡递增的发展趋势,因而跨国公司在进行嵌入式创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所要嵌入的创新网络的竞争复杂程度。
如图6(2)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衡量因素——关系强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嵌入网络中心度、规模扩大率和嵌入网络异质性等都随着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提高而呈现出线性递增的演进发展趋势,这说明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会有效促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的协同演进。
如图6(3)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都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趋势,并且四者明显呈现出协同递增的演进方向。
如图6(4)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伴随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所嵌入的不同创新网络特征变量——关系强度、嵌入网络中心度、海外创新网络关系质量均呈现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不断演进,其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也会不断加强,并且该跨国公司与所嵌入的创新网络中的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会不断加强。
如图6(5)所示,随着仿真时间的不断演进,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与决定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的三大驱动要素——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海外知识内化、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都呈现接近线性或者震荡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仿真结果与事实非常吻合:在跨国公司不断嵌入不同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初期时,主要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后期主要是嵌入海外创新网络,而仿真结果也表明,在嵌入的初期,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本土创新网络知识探索能力决定,在嵌入的中后期,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提高主要由海外知识内化能力决定。
2. 敏感性分析。本研究涉及三个可以调节的外生变量: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下面分别对这三个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调节不同的数值,观察跨国公司的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嵌入的创新网络特征和创新绩效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1)跨国公司嵌入战略。将跨国公司嵌入战略分别赋值为10%、20%、30%、4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7(1)、(2)所示,随着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均呈现递增发展的趋势,并且嵌入战略投入力度越大,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越高。还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嵌入战略投入力度不同,其创新绩效有着明显的差异,嵌入战略投入力度较大时,其创新绩效明显较高。
(2)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对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分别赋值为20%、40%、70%、9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8(1)、(2)所示。随着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均呈现出震荡递增的趋势,并且当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较大时,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要明显高于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较低时的创新绩效。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首先是嵌入本土创新网络,所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的不同会在该阶段对创新绩效影响较大。
(3)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将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分别赋值为20%、40%、70%、90%,观察仿真结果,如图9(1)、(2)所示。随着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加大,跨国公司所嵌入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演化趋势,说明随着跨国公司嵌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嵌入深度的不断递进,会促使由本土创新网络和海外创新网络所组织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特征发生演化,并且呈现出递增的演化趋势,与事实相符。此外,随着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也呈现出接近线性递增的发展趋势,并且,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越大,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也越高,并明显高于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较小时的创新绩效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知识流动下的双重网络嵌入性对跨国公司创新能力的动态交互模型,对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态能力、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其一,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初始阶段,对本土创新网络的知识探索和积累是其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时,只有利用好本土国家的相关创新资源要素,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够帮助其在后续的嵌入过程中夯实基础,实现更好的发展。
其二,跨国公司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后阶段,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水平是其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逐步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站稳脚跟的关键能力,通过内化海外创新网络中的有利创新知识,会帮助其不断提升创新绩效。
其三,从动态协同演进的视角看,作为驱动跨国公司创新动态能力不断演进发展的三大要素——本土创新网络嵌入能力、海外创新网络嵌入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均呈现递增的演进趋势,并协同促进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动态提高。
其四,嵌入战略、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和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跨国公司的创新绩效水平,并且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嵌入战略是跨国公司本身是否要进行嵌入式创新的前提基础;本土国家制度支持力度是跨国公司探索积累创新知识的关键性影响要素;东道国制度支持力度是影响跨国公司对海外创新网络知识内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首先,跨国企业要有较强的嵌入意愿,对嵌入的创新网络进行科学的知识吸收、转化和利用;其次,本土国家的制度环境要向着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方向发展,要不断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东道国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对跨国公司的嵌入式创新影响也十分关键,跨国公司必须对其所嵌入国家的相关政策有深入了解,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提升创新绩效。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李梅,余天骄.研发国际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 J].管理世界,2016(11):125 ~ 140.
[ 2 ] 王辉耀,路江涌.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 201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8 ~ 23.
[ 3 ] Dai O., Liu X.. Returnee entrepreneur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es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9(4):373 ~ 386.
[ 4 ] Wahba J., Zenou Y.. Out of sight,out of mind:Migr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5):890 ~ 903.
[ 5 ] Andersson U., Forsgren M., Holm U.. Balancing subsidiary influence in the federative MNC: A business network view[ 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5):802 ~ 818.
[ 6 ] 王永貴,王娜.逆向创新有助于提升子公司权力和跨国公司的当地公民行为吗?——基于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19(4):145 ~ 159.
[ 7 ] 徐雨森,王鑫.跨国公司逆向创新过程中的创新障碍与破解能力组合研究[ J].管理学报,2018(9):1275 ~ 1284.
[ 8 ] 王鑫,徐雨森.母本学习与本地学习协同演化下的逆向创新——领先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J].技术经济,2018(7):16 ~ 25.
[ 9 ] 王晓萍.GVC/NVC双重网络嵌入中本土代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27 ~ 130.
[10] 李杰义,左秀雯.海外网络嵌入与国际化速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1):9 ~ 15.
[11] 彭伟,金丹丹,符正平.双重网络嵌入、双元创业学习与海归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J].管理评论,2018(12):63 ~ 75.
[12] 李杰义,闫静波.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双元学习的均衡影响机制研究[ J].软科学,2019(1):72 ~ 75.
[13] Achcaoucaou F., Miravitlles P., León-Darder F..Knowledge sharing and subsidiary R&D mandate development: A matter of dualembeddednes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1):76 ~ 90.
[14] 唐春晖,曾龙风.资源、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升级案例研究[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6):477 ~ 490. [15] 李杰义,闫静波,王重鸣.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与国际化速度[ J].科学学研究,2019(1):121 ~ 129+139.
[16] 李平,蒲晓敏,田善舞.嵌入式创新范式研究[ J].管理评论,2019(7):3 ~ 12.
[17] No H. J., An Y., Park Y.. Astructured approach to explore knowledge flows through technology-based business methods by integrating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and text mining[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5(97):181 ~ 192.
[18] 余以胜,赵浚吟,陈必坤等.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研究[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7):59 ~ 63.
[19] 杜健,周超.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跨国动态能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43 ~ 55.
[20] 李杰义,刘裕琴,曹金霞.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5):106 ~ 112.
[21] 鲍丰华,赵亚普,田龙伟,李垣.嵌入视角下的连锁董事网络、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慈善捐赠[ J].管理学报,2018(10):1037 ~ 1046.
[22] 彭伟,唐康丹,符正平.组织双元性视角下海归创业企业战略导向与双重网络嵌入关系研究[ J].管理学报,2017(11):1662 ~ 1671+1717.
[23] Yibo Lyu, Binyuan He, Yuqing Zhu, Li Li.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y cluster[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9(1):12 ~ 24.
[24] Chongfeng Wang, Gupeng Zhang.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embedded in the intra- and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of China[ J].Springer Journal of Scientometrics,2019(2):561 ~ 593.
[25] Ali Shayan,Sha'ban Elahi,Sepehr Ghazinoory,Seyed Hamid Khodadad Hoseini. Designing a model for learning self-organized innovation network:Using embedded case studies[ 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8(3):314 ~ 324.
[26] M. Muzamil Naqshbandi, Ibrahim Tabche. The interplay of leadership,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n open innovation:Test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3):156 ~ 167.
[27] 周鐘,陈智高.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知识刚性演化与影响研究[ J].科研管理,2018(10):159 ~ 167.
[28] 王昌林.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协同演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8(21):1 ~ 10.
[29] 袁勇志,肖方鑫.双重网络嵌入对海外人才跨国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阶段视角[ J].工业技术经济,2013(11):45 ~ 53.
[30] 云乐鑫,杨俊,张玉利.基于海归创业企业创新型商业模式原型的生成机制[ J].管理学报,2014(3):367 ~ 375.
[31] 蒲明,毕克新.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子公司成长能力有不同影响吗?——基于跨国公司中国子公司的实证研究[ J].科学决策,2019(6):1 ~19.
[32] 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J].管理科学学报,2005(1):48 ~ 61.
[33] O'Reilly C. A., Tushman M. L.. Ambidexterity as a dynamic capability:Resolving the innovator's dilemma[ 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8(28):185 ~ 206.
[34] Dmevich P. L., Kriauciunas A. P.. Clarifying the conditions and limits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ordinary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to relative firm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2):254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