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追星族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证,追星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唐朝。
  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张籍相当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且发下誓言:“喝下他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王昌龄以擅长七绝闻名。他曾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当柴烧。但他诗名满天下,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向他求诗。
  和王昌龄一样,贾岛也是位苦命诗人。但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酷慕贾岛”,他的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叮咛再三:“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
  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體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不过,当时连唐宜宗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日: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自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了日本,受到上自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爱。
  广泛的崇拜并没有使白居易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说起来,他是李商隐的“粉丝”。《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他常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过几年,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也不客气,干脆把这个儿子取名叫“白老”。可惜此儿智商不高,长大之后更无半点诗情。温庭筠就跟这个愚钝的小子开玩笑:“让你做白居易的替身,不是辱没了他吗?”
其他文献
那晚,先生坐沙发上看手机新闻,我无聊,随便翻到生活频道的晚间情感倾诉节目,于是看见这样一幕,一个年轻女子向主持人哭诉爱了8年的男人离她而去。她说,他當然要给我青春损失费啦……  我扑哧乐了。这句台词,这些年真的听过太多,影视剧里,现实生活中。记得我还是小女孩时,邻居家阿姨和叔叔离婚,那个漂亮的上海女子就细声细气地哭着对男人说,我跟了你那么多年,最好的青春都给了你,你要给我青春损失费!  当时还听不
期刊
潘金莲因《水浒传》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得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
期刊
雇主的目标,应该是给工人提供比同行业中任何一家企业更高的工资;工人的目标,应该是帮助雇主,使这成为可能。  当工人了解到他们的最大努力并没得到任何回报时,他们自然会对工作没有兴趣。如果他们看到劳动的果实就在他们的工资袋里,看到更努力的工作意味着更高水平的报酬,他们就会认识到,他们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成功要依靠他们,他们的成功同样也要依靠公司。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建立在支出多于收入的基础上。你不可能从
期刊
北宋年间,有一个与苏轼同样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出生于福建仙游,曾任钱塘县尉、舒州推官、成都知府、江宁知府等,在长江流域为官多年。  蔡京的人生有两方面最为“精彩”:一是书法。蔡京有才,其书法在当时乃至北宋颇富盛誉。如果他不从政,或从政简单扼要一些,删除不正之心术,其书法之名与艺术更会登临一个新的高峰。  可问题在于他时刻渴望着登临一座政治高峰。于是,他就有了人生的第二个“精彩”:阿谀奉承。
期刊
一年,颜真卿来到洛阳,打算拜在精通楷书和草书、负有盛名的张旭门下学习。张旭见颜真卿态度诚恳,答应收他为徒,打算把自己一生研习书法的心得传授给他。  拜师之后,颜真卿十分希望老师手把手、将全部技能教给自己。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老师却很少讲授练习书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只是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及自己写的字交给他,吩咐他仔细揣摩,认真临摹。同时,张旭还要他多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从中寻求一些启示。  颜
期刊
据顾诚先生考证,历史上的沈万三根本不是明代人,而是元代末期苏州一个大地主,从来就没有和朱元璋打过交道。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既未出仕,无政绩可言,又算不上文人雅士,不足以跻身儒林,所以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多田翁”。明朝以降,沈家一分为四,财富越积越多,在朱元璋推行的粮长制度下,沈家子孙日渐出头露面,甚至入朝为官,加上同文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名气越来越大,沈万三也就成了沈家财富的代名词,逐渐神化为箭垛式
期刊
那天,他从外面回来,看到妻子正坐在床沿哭,正想问她为什么,突然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三儿不见了,刚满月的孩子,能去哪呢?  妮儿呢?  送人了。妻子的哭声陡然提高了分贝。  什么?我不在家,你咋做主送人?  我一个人哪能做得了主,问你妈去——  我就问你,到底送给谁了?  老家的麦叔,呜呜呜——  “傻女人!”他甩门而出。自己的孩子不能养,得送人,跟谁说?不沾酒,咋能随心所欲地说说心中的苦。  他直
期刊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清代进入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清宫院画及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收藏也进入到发展的繁盛期,达到了清代院画和工艺美术藏品发展的顶峰。  目前保存下来的清代院画和清宫工艺美术珍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国内个人及博物馆也有一些收藏。关于乾隆朝院画及工艺美术品的文字记载,主要集中在乾隆朝《清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档案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画院处、如意馆
期刊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黄永玉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而当时,他已经年近70。  正是凭借这种勤奋劲儿,黄永玉不仅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皆造诣颇深,而且还是一位作家,他出版的诗集曾获得《诗刊》年度一等奖。  36年前,黄永玉就已设计了中国第一枚猴票,价值8分钱,时至今日,这枚邮票的身价已翻了15万
期刊
看西湖景  因天下风景,无胜于西湖而故名。但民间亦俗称“西洋镜”。昔时商阜集市的街头巷尾,常摆设西湖景,供人欣赏。西湖景用一木箱挂多幅风景画,上下升降,正箱面的下端,装上特制的镜头,通过反射,可看到箱内一幅幅的图景,箱主不时敲打小鼓小锣,不时解说箱内其景。有时加唱戏剧片断或其它曲调;“多拿钱来多来看,少拿钱来少来看,不拿钱来看光光”,以招引顾客。  拈石子  亦称“抓子”、“拈石子”。民间儿童游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