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仨老乡,仨老铁!”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老A选拔的最后阶段,成才拼出最后一丝力气呼喊出的这句话,不仅让许三多和伍六一为之一振,也让电视屏幕前的我们为之一叹。
在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中,饮同一方水,操同一口音,拥有着同样的生活体验,不需要认识,便已经亲近了七分。所以,无论是平时外出改善伙食,还是手头紧的时候找人帮忙,亦或是帮人保媒牵线,老乡总是最佳人选。
然而,现实似乎总是不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老乡都对你掏心掏肺,各种各样的复杂老乡关系或许成为不少战友的烦心事。当上了班长,得罪了老乡
一遇到关于刘畅的事,向来处事果断的舒俊就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当连长宣读三班长人选的命令时,舒俊和刘畅都紧张极了。
同一年入伍,同一节火车皮到军营,操同一种方言,又在同一个班。如果说老乡关系有三六九等的话,舒俊跟刘畅就属于老乡的最高级别,用他们的话说是“纯老乡”。
与所有的老乡一样,熟悉的乡音,成了他们缓解想家的法宝,相互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留队”是两个人的梦想,也是两个人定下的共同目标。在训练场400米障碍的深坑里,就着家里寄来的土特产,一声清脆的瓶子碰撞声后,瓶底应声翻了起来。俩老乡常常用这种大家眼巾最乡俗、最爷们儿的方式,庆祝自己军旅之路的些许成就。
然而,现实的残酷总是容易把理想中的美丽气泡瞬间刺破。三班长只有一个,但后备人选却有两个。舒俊也不知道为什么最终的人选会是自己,他甚至感到自己似乎做了什么错事。从命令宣布那一刻开始,他想的最多的不是怎样干好工作,而是如何当好刘畅的班长。
于是,一遇到关于刘畅的事,向来处事果断的舒俊就开始变得犹豫起来。而俩老乡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样一次身份变化之后,有了不少微妙改变。
一次卫生打扫中,由于任务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舒俊决定全班一个组,这样能保证工作一次到位,而刘畅却坚持分几个组,这样效率会高一些。舒俊试图进一步解释他的意图时,没想刘畅一挥手说道:“反正你是班长,你说的什么都对!”
虽然最后这次任务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并受到了连长、指导员的一致好评,但舒俊心里总有个疙瘩解不开。他知道,自己还是很在乎和刘畅之间的友情的。
晚上点完名后,舒俊满脸堆笑地操着家乡话找刘畅去聊天。然而,刘畅用普通话回答的那句“班长是做我思想工作还是布置工作”,让舒俊的心一下子冷到了极点,他一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张了两次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似乎明白了,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余地了。
慢慢的,两个人除了工作上的事,已经没有别的交流了,那曾经在班里洒遍各个角落的方言,也只能在各自打电话的时候才能听一听了。
半个月后,刘畅主动申请,调整到了一班。刘畅走了,舒俊突然觉得心里空了许多,说不清是失落,还是终于松了口气。赢得了老多,失去了战友
猛然回头,刘辞华才发现身边的老乡早已将他围得严严实实。
他乡遇故知,算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如果故知陪你走他乡,那应该是一件幸事了。刘辞华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当兵之前,他在外打工三年,几个不错的工作都是老乡介绍的,如果运气好,遇上主管也是老乡,那么找个轻松的活根本不成问题。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刘辞华始终认为,交朋友,还有比老乡更合适的吗?
狭小的生活圈子,单调的军旅生活,老乡的闯入绝对是件乐事。刘辞华几乎把一大半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老乡身上。老乡聚餐,这是一定要参加的,老乡邀请同去买衣服,这个也是一定要去的;老乡有困难,这就更不用说了,坚决要帮的。细细算来,除去老乡事务,刘辞华已经基本没有时间自由支配了,但他还是乐此不疲,老乡嘛,两肋插刀又如何?
然而,对于一个班的几个战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辞华反而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每天很少在班里待着,就算在班里,也肯定是在操着一口谁都听不懂的方言跟老乡聊得神乎其神。“除去打呼噜、点名喊到、开会发言不用方言,连说梦话都喷方言。”
有次,津贴刚发,同班的战友王生成便满脸歉意地跟刘辞华解释道,因为女朋友急用钱,原准备还他的钱暂时被挪用了,只能下个月还了。谁还能没个网难,战友岂有不帮的道理?刘辞华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
刘辞华仗义疏财,让王生成百般感谢。本来此事应该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刘辞华一位老乡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
老乡进来后,刘辞华便与老乡用方言聊了起来。正准备出门的王生成一句话都没听懂,却偏偏听懂了一个“钱”字。
“不就是300块钱嘛,犯得着背后说人坏话吗?”王生成执意认为,俩人是在说他不还钱的事,并当场出去借了300元,甩在刘辞华面前。
刘辞华有口难辩,本想解释,却越描越黑。“那天是说钱来着,但绝对不是说那300块,我不是那种人,住这么长时间了。他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啊?”
经过这件事后,刘辞华开始反思自己,猛然回头,才发现身边的老乡早已将他围得严严实实了,除工作外,与其他战友的交流也只剩下一声“hi”了。刘辞华也试着去改变过,但却发现没有他的那个集体,已经坚不可摧,根本没有他的位置了。
刘辞华有些无奈,也有些迷茫,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错了,如果是自己错了,那么又错在哪个环节了呢?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想明白。
在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中,饮同一方水,操同一口音,拥有着同样的生活体验,不需要认识,便已经亲近了七分。所以,无论是平时外出改善伙食,还是手头紧的时候找人帮忙,亦或是帮人保媒牵线,老乡总是最佳人选。
然而,现实似乎总是不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老乡都对你掏心掏肺,各种各样的复杂老乡关系或许成为不少战友的烦心事。当上了班长,得罪了老乡
一遇到关于刘畅的事,向来处事果断的舒俊就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当连长宣读三班长人选的命令时,舒俊和刘畅都紧张极了。
同一年入伍,同一节火车皮到军营,操同一种方言,又在同一个班。如果说老乡关系有三六九等的话,舒俊跟刘畅就属于老乡的最高级别,用他们的话说是“纯老乡”。
与所有的老乡一样,熟悉的乡音,成了他们缓解想家的法宝,相互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留队”是两个人的梦想,也是两个人定下的共同目标。在训练场400米障碍的深坑里,就着家里寄来的土特产,一声清脆的瓶子碰撞声后,瓶底应声翻了起来。俩老乡常常用这种大家眼巾最乡俗、最爷们儿的方式,庆祝自己军旅之路的些许成就。
然而,现实的残酷总是容易把理想中的美丽气泡瞬间刺破。三班长只有一个,但后备人选却有两个。舒俊也不知道为什么最终的人选会是自己,他甚至感到自己似乎做了什么错事。从命令宣布那一刻开始,他想的最多的不是怎样干好工作,而是如何当好刘畅的班长。
于是,一遇到关于刘畅的事,向来处事果断的舒俊就开始变得犹豫起来。而俩老乡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样一次身份变化之后,有了不少微妙改变。
一次卫生打扫中,由于任务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舒俊决定全班一个组,这样能保证工作一次到位,而刘畅却坚持分几个组,这样效率会高一些。舒俊试图进一步解释他的意图时,没想刘畅一挥手说道:“反正你是班长,你说的什么都对!”
虽然最后这次任务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并受到了连长、指导员的一致好评,但舒俊心里总有个疙瘩解不开。他知道,自己还是很在乎和刘畅之间的友情的。
晚上点完名后,舒俊满脸堆笑地操着家乡话找刘畅去聊天。然而,刘畅用普通话回答的那句“班长是做我思想工作还是布置工作”,让舒俊的心一下子冷到了极点,他一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张了两次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似乎明白了,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余地了。
慢慢的,两个人除了工作上的事,已经没有别的交流了,那曾经在班里洒遍各个角落的方言,也只能在各自打电话的时候才能听一听了。
半个月后,刘畅主动申请,调整到了一班。刘畅走了,舒俊突然觉得心里空了许多,说不清是失落,还是终于松了口气。赢得了老多,失去了战友
猛然回头,刘辞华才发现身边的老乡早已将他围得严严实实。
他乡遇故知,算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如果故知陪你走他乡,那应该是一件幸事了。刘辞华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当兵之前,他在外打工三年,几个不错的工作都是老乡介绍的,如果运气好,遇上主管也是老乡,那么找个轻松的活根本不成问题。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刘辞华始终认为,交朋友,还有比老乡更合适的吗?
狭小的生活圈子,单调的军旅生活,老乡的闯入绝对是件乐事。刘辞华几乎把一大半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老乡身上。老乡聚餐,这是一定要参加的,老乡邀请同去买衣服,这个也是一定要去的;老乡有困难,这就更不用说了,坚决要帮的。细细算来,除去老乡事务,刘辞华已经基本没有时间自由支配了,但他还是乐此不疲,老乡嘛,两肋插刀又如何?
然而,对于一个班的几个战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辞华反而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每天很少在班里待着,就算在班里,也肯定是在操着一口谁都听不懂的方言跟老乡聊得神乎其神。“除去打呼噜、点名喊到、开会发言不用方言,连说梦话都喷方言。”
有次,津贴刚发,同班的战友王生成便满脸歉意地跟刘辞华解释道,因为女朋友急用钱,原准备还他的钱暂时被挪用了,只能下个月还了。谁还能没个网难,战友岂有不帮的道理?刘辞华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
刘辞华仗义疏财,让王生成百般感谢。本来此事应该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刘辞华一位老乡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
老乡进来后,刘辞华便与老乡用方言聊了起来。正准备出门的王生成一句话都没听懂,却偏偏听懂了一个“钱”字。
“不就是300块钱嘛,犯得着背后说人坏话吗?”王生成执意认为,俩人是在说他不还钱的事,并当场出去借了300元,甩在刘辞华面前。
刘辞华有口难辩,本想解释,却越描越黑。“那天是说钱来着,但绝对不是说那300块,我不是那种人,住这么长时间了。他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啊?”
经过这件事后,刘辞华开始反思自己,猛然回头,才发现身边的老乡早已将他围得严严实实了,除工作外,与其他战友的交流也只剩下一声“hi”了。刘辞华也试着去改变过,但却发现没有他的那个集体,已经坚不可摧,根本没有他的位置了。
刘辞华有些无奈,也有些迷茫,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错了,如果是自己错了,那么又错在哪个环节了呢?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