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中外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通过筛选分析,整理出一部分对提高课堂实效性有帮助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行为,给一线教师参考选用。下面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
一、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尽快从课间休息的状态回到课堂;(2)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课堂引入得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和高效的。若引入不当,则对新课学习没有帮助,甚至会产生干扰。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一些方法。
1.课前齐读。上课前1~2分钟,由物理科代表组织全班学生齐读物理规律或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从课间休息的状态回到课堂,还能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同时可以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或了解本节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利于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法适用于与前面知识联系较紧密的新授课或复习课。
2.复习上节内容。这是多数教师采用的较常见的课堂引入方法,具体做法有:(1)教师问,学生齐答;(2)教师问,学生个别回答;(3)学生问,学生答,等等。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回顾一下……”,之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整理一下:“有1.……2.……3.……。”
建议尽量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动脑、动口。
3.提出问题。课前提出有趣的或学生关注的问题,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前可以提出:“你(或某某同学)不戴眼镜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你的眼镜为什么能帮助你看清物体?这个‘玻璃片’有何特点呢?”等等。但如果提出“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物体?”则可能会干扰新课的学习。
4.小实验。利用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入新课的学习,小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议多使用。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物理之初(八年级)更应该多用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用教材介绍的小实验,还可以增加一些材料易找,且易操作的小实验。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能否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处理是否得当,息息相关。下面提出一些课堂处理方法,供参考。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知识要点,教师引导举例应用,深化理解。
2.“问题学习”法。教师就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交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此法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使用,可在新授课中使用,也可在复习课中使用。
3.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列出主要知识点,讲解分析,举例应用。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要做到张弛有度,讲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
4.演示实验。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实验器材不足,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或实验有一定危险等情况下,只能做演示实验。这时,可请部分学生演示,并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最好引导学生说出),并猜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猜想)。
演示时应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过程和结果,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投影放大实验过程,或多角度多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三、课堂小结
1.再现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列出要点。
四、课堂练习(或检测)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或发下练习后,应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或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应巡视并作个别指导(最好是有目的地指导某些学生),之后可利用多媒体平台实投学生练习纸或请2~3位学生在黑板上板讲解。做得好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有问题的可让学生自行分析,或请其他同学分析,教师点明错误原因。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尽快从课间休息的状态回到课堂;(2)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课堂引入得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和高效的。若引入不当,则对新课学习没有帮助,甚至会产生干扰。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一些方法。
1.课前齐读。上课前1~2分钟,由物理科代表组织全班学生齐读物理规律或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从课间休息的状态回到课堂,还能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同时可以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或了解本节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利于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法适用于与前面知识联系较紧密的新授课或复习课。
2.复习上节内容。这是多数教师采用的较常见的课堂引入方法,具体做法有:(1)教师问,学生齐答;(2)教师问,学生个别回答;(3)学生问,学生答,等等。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回顾一下……”,之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整理一下:“有1.……2.……3.……。”
建议尽量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动脑、动口。
3.提出问题。课前提出有趣的或学生关注的问题,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前可以提出:“你(或某某同学)不戴眼镜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你的眼镜为什么能帮助你看清物体?这个‘玻璃片’有何特点呢?”等等。但如果提出“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物体?”则可能会干扰新课的学习。
4.小实验。利用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入新课的学习,小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议多使用。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物理之初(八年级)更应该多用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用教材介绍的小实验,还可以增加一些材料易找,且易操作的小实验。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能否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处理是否得当,息息相关。下面提出一些课堂处理方法,供参考。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知识要点,教师引导举例应用,深化理解。
2.“问题学习”法。教师就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交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此法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使用,可在新授课中使用,也可在复习课中使用。
3.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列出主要知识点,讲解分析,举例应用。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要做到张弛有度,讲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
4.演示实验。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实验器材不足,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或实验有一定危险等情况下,只能做演示实验。这时,可请部分学生演示,并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最好引导学生说出),并猜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猜想)。
演示时应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过程和结果,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投影放大实验过程,或多角度多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三、课堂小结
1.再现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列出要点。
四、课堂练习(或检测)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或发下练习后,应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或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应巡视并作个别指导(最好是有目的地指导某些学生),之后可利用多媒体平台实投学生练习纸或请2~3位学生在黑板上板讲解。做得好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有问题的可让学生自行分析,或请其他同学分析,教师点明错误原因。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