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雨巷》戴望舒的代表作,文中意象众多,主要有“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意象,这些多层次的意象错落有致,相互包容,朦胧又透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江南水乡画卷。本文主要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意象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主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意蕴。
关键词:《雨巷》;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1
一、引言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叶圣陶曾作如此评价:“为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与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即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二、《雨巷》中的意象
《雨巷》的意象既饱含着民族的文化意蕴,又蕴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古典美和现代性相互融合在一起。《雨巷》描绘了一幅诗人想象中的江南细雨邂逅图,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心系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而又寂寞的小巷中默默前行。该诗运用“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意象,构造了一个象征色彩浓厚的抒情意境。“雨巷”作为本诗的诗题,即为重点描述对象。而“雨巷”这一意象可依全诗划分为三个具体部分:“雨”、“巷”、“篱墙”。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饱满的生命力,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雨又可以分为希望之雨、朦胧之雨、悲愁之雨以及人生之雨。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发芽,万物充满生机。江南烟雨、杏花微雨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其思绪也是浓淡相宜的。秋雨、暮雨、夜雨和晚春的雨常表现悲愁意境,给人萧瑟之感。苏东坡《定风波》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可以摧花折枝,词人便借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挫折。而《雨巷》中的雨却是多种复杂情绪的混合体,雨首先是大革命失败这一现实的隐喻,更是诗人忧愁寂寥的哀曲,可谓人生之雨、悲愁之雨。全诗所营造的烟雨朦胧、迷茫虚幻之感,又在此况下苦苦寻觅代表着希望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更是朦胧之雨、希望之雨的体现。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复杂多变的意象,心中雨即文中雨,诗人给最常见的雨,赋予了最多彩的艺术生命。
“巷”更是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景色,在本诗中包括巷的终点“篱墙”。胡同小巷具有悠长曲折、沧桑冷清、孤寂无人的特点,在梅雨时节更显朦胧哀伤,幽深无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离骚》点明戴望舒在运动失败后对未来革命事业发展的迷惘情绪和朦胧希望。“篱墙”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更指抽象的思想、观念方面的限制与束缚。颓圮的“篱墙”是诗中女郎消失的地点,它的荒凉破败与丁香女郎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点明她的高贵纯洁中结着缕缕愁怨,隐喻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油纸伞”不只是作为雨具,它自身造型极具复古怀旧的浓厚中国古韵,梅雨时节雨点轻敲伞面,又如珠帘般轻盈坠落,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与古典诗意,伞和雨的结合营造了独自行走的“冷漠,凄清,又惆怅”之感。
“丁香”与“姑娘”在本诗中的形象密不可分,相互交融。丁香花的花语是:青春时期的回忆、惹人怜爱、轻愁。丁香是我国名贵花木,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杜甫晚年在成都的浣花溪畔 筑草堂安逸隐居,期间作《丁香花》,诗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赞叹了丁香花的美丽、高雅和柔嫩。他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丁香的摇曳动人,凸显高洁的神韵。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丁香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诗人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将丁香的美丽、高洁与忧郁赋予姑娘,将两者重叠,象征其心中理想。同时,这种追求又难以把握,徒留怀念与惆怅。诗中还用“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喻丁香女郎,她“静默地走近”,却仍然迷茫。在诗人长久的期盼与寻找的幻觉中走近又飘过,暗示了美好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三、结语
《雨巷》戴望舒的代表作,在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文章语言与结构完备,内涵与意蕴深远,文章对“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这些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意象的浅析,探究戴望舒所塑造的一个象征色彩浓厚的抒情意境,以及他在当时特殊时期的失望与希望并存,幻灭与追求具在的情感思想。
参考文献:
[1]印芷仪.含蓄朦胧的忧郁美——浅析《雨巷》的意境[J].教育现代化.2018(02).
[2]于海东.浅析《雨巷》的意象特征[J].学术论坛前沿.2009(09).
[3]马白云.余韵悠悠的雨巷——浅谈诗歌《雨巷》中意象的作用[J].安徽文学.2008(07).
[4]张建锋.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关键词:《雨巷》;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1
一、引言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叶圣陶曾作如此评价:“为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与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即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二、《雨巷》中的意象
《雨巷》的意象既饱含着民族的文化意蕴,又蕴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古典美和现代性相互融合在一起。《雨巷》描绘了一幅诗人想象中的江南细雨邂逅图,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心系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而又寂寞的小巷中默默前行。该诗运用“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意象,构造了一个象征色彩浓厚的抒情意境。“雨巷”作为本诗的诗题,即为重点描述对象。而“雨巷”这一意象可依全诗划分为三个具体部分:“雨”、“巷”、“篱墙”。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饱满的生命力,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雨又可以分为希望之雨、朦胧之雨、悲愁之雨以及人生之雨。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发芽,万物充满生机。江南烟雨、杏花微雨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其思绪也是浓淡相宜的。秋雨、暮雨、夜雨和晚春的雨常表现悲愁意境,给人萧瑟之感。苏东坡《定风波》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可以摧花折枝,词人便借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挫折。而《雨巷》中的雨却是多种复杂情绪的混合体,雨首先是大革命失败这一现实的隐喻,更是诗人忧愁寂寥的哀曲,可谓人生之雨、悲愁之雨。全诗所营造的烟雨朦胧、迷茫虚幻之感,又在此况下苦苦寻觅代表着希望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更是朦胧之雨、希望之雨的体现。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复杂多变的意象,心中雨即文中雨,诗人给最常见的雨,赋予了最多彩的艺术生命。
“巷”更是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景色,在本诗中包括巷的终点“篱墙”。胡同小巷具有悠长曲折、沧桑冷清、孤寂无人的特点,在梅雨时节更显朦胧哀伤,幽深无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离骚》点明戴望舒在运动失败后对未来革命事业发展的迷惘情绪和朦胧希望。“篱墙”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更指抽象的思想、观念方面的限制与束缚。颓圮的“篱墙”是诗中女郎消失的地点,它的荒凉破败与丁香女郎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点明她的高贵纯洁中结着缕缕愁怨,隐喻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油纸伞”不只是作为雨具,它自身造型极具复古怀旧的浓厚中国古韵,梅雨时节雨点轻敲伞面,又如珠帘般轻盈坠落,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与古典诗意,伞和雨的结合营造了独自行走的“冷漠,凄清,又惆怅”之感。
“丁香”与“姑娘”在本诗中的形象密不可分,相互交融。丁香花的花语是:青春时期的回忆、惹人怜爱、轻愁。丁香是我国名贵花木,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杜甫晚年在成都的浣花溪畔 筑草堂安逸隐居,期间作《丁香花》,诗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赞叹了丁香花的美丽、高雅和柔嫩。他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丁香的摇曳动人,凸显高洁的神韵。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丁香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诗人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将丁香的美丽、高洁与忧郁赋予姑娘,将两者重叠,象征其心中理想。同时,这种追求又难以把握,徒留怀念与惆怅。诗中还用“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喻丁香女郎,她“静默地走近”,却仍然迷茫。在诗人长久的期盼与寻找的幻觉中走近又飘过,暗示了美好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三、结语
《雨巷》戴望舒的代表作,在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文章语言与结构完备,内涵与意蕴深远,文章对“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这些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意象的浅析,探究戴望舒所塑造的一个象征色彩浓厚的抒情意境,以及他在当时特殊时期的失望与希望并存,幻灭与追求具在的情感思想。
参考文献:
[1]印芷仪.含蓄朦胧的忧郁美——浅析《雨巷》的意境[J].教育现代化.2018(02).
[2]于海东.浅析《雨巷》的意象特征[J].学术论坛前沿.2009(09).
[3]马白云.余韵悠悠的雨巷——浅谈诗歌《雨巷》中意象的作用[J].安徽文学.2008(07).
[4]张建锋.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