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钦差大臣》在果戈理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钦差大臣》蕴含着丰富的讽刺艺术,全面展示了果戈理喜剧的成熟性。果戈理把俄国一切的坏东西都收集在《钦差大臣》中,并且结合了极为生动的想象和无比紧凑的情急,再赋予更加深刻、更为犀利的讽刺,创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并且将此矛盾作为实际的基础,进而创作了一种具备社会性的喜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钦差大臣》人物语言的两重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钦差大臣;人物语言;两重性
果戈理在俄国不仅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俄罗斯文学中“自然派”的主要创始人,果戈理的现实主义精神具备“极度忠于生活性”,在其作品中,通过对典型形象的生动运用,将“笑中带泪”的讽刺手法全部深入进来,对沙皇专制农奴制的黑暗与丑恶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在果戈理的创作中,不但对俄国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还同步加强了讽刺的倾向。也正是源于此,使俄国文学的新时代得以开创。《钦差大臣》是果戈理讽刺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透过这部作品,可以发现,果戈理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应用了辛辣的讽刺,还应用了白描的形象,不仅如此,具体的情节也十分紧凑,进而集合了整个俄国所有丑陋的东西。在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中,全面建立了“持久的贯彻讽刺——所谓批判倾向的功勋”。
一、果戈理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果戈理诞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中。果戈理的父亲非常擅长演戏,受到父亲的熏陶,果戈理在很小的时候,就极为热爱乌克兰的民间传说和歌谣,而且也特别热爱大自然。1821年,果戈理进入涅仁中学,开启了自己的学习生涯。在学习的过程中,果戈理受到了进步教师的深刻影响,极度崇拜普希金,而且成了普希金最为忠实的铁杆粉丝。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之后,来到了彼得堡,当时的果戈理充满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而且自身想为社会造福的愿望极为强烈,但是在现实中,其只能从事平凡的公务员工作,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也正是源于该时期的贫困潦倒,生活得过于艰辛,才将其对于生活的不满被激化,使其对俄国官僚制度和彼得堡的生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果戈理才对自由表达了无限向往之情,对专制极为憎恨,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一个极具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在果戈理的众多作品中,《狄康卡近乡夜话》是其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在整篇故事集中,将乌克兰民歌的换相色彩全部充斥了进来,其不但极具幽默感,实际的抒情笔调也极为浓厚,透过这部作品,可以感受到果戈理对于纯洁爱情的歌颂,对大自然的魅人形象真诚的描绘之情,将善与恶对立的主题提了出来。此外,在果戈理的众多作品中,真正为其带来“文坛盟主”的作品为这两部,即《彼得堡故事》和《觅尔格拉德》,也正是从这两部作品开始,果戈理的创作手法开始逐步朝着现实主义的新阶段发展。在《彼得堡故事》这一作品中,果戈理在创作时,由以往对准乌克兰的讽刺矛头进一步转化到彼得堡,并且对当时盛行的官爵崇拜、金钱崇拜进行了深刻地讽刺。继普希金之后,该小说再一次细致地刻画了小职员和小官吏的不幸遭遇,成为当时俄国批判文学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的重要主题。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又将一部极具代表性的讽刺喜剧创作了出来,那就是《钦差大臣》,这一作品的创作,则进一步标志着果戈理的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经到达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而且在果戈理的戏剧领域中,《钦差大臣》是最为首要的代表作。对于《彼得堡故事》这一作品而言,其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就是揭露官僚社会,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对某一个官僚或者是某一个部门的恶行进行揭露。但是对于《钦差大臣》这一作品而言,则更具宏观性,是“当时在俄罗斯看到一切丑恶现象,一切需要人们主持正义的场合所发生的非正义的行为都汇集起来,然后给予淋漓尽致的嘲笑”。
二、《钦差大臣》故事梗概
在《钦差大臣》中,有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名为地赫列斯塔科夫,其曾经在彼得堡当过差,在上流社会圈子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在回乡的路途中,由于赌博和挥霍无度,自己的盘缠全部消耗殆尽,被困于一個非常破旧的小旅店,而正在此时,市内盛传一件事,有一位钦差大臣微服私访将会来到此地,而且还带着秘密。其中市长在宦海中沉浮的年头非常多,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老油条。他在职期间,贪赃枉法如同家常便饭,而且有“凡财务到手,均不欲其有所遗漏”之称,他也听说了即将有一个钦差大臣会到本市微服私访,因此,其与其僚属万分惊恐,惧怕自己平时做的一些劣迹行为被上面察觉和发现。基于此种恐惧心理,市场亲自下达到旅店中,对具体的动静进行观察。但是被困于此处的赫列斯塔科夫由于无法对食宿费用承担和支付,被店家告到了市里,因为此事,市长特意到此处对其进行审问,所以,此时的赫列斯塔科夫极为惊恐,但是在与市长的交流和相互试探的过程中,又将自身妄自尊大和傲慢无礼全部暴露了出来,正是源于此,才使市长误认为赫列斯塔科夫就是那位带着秘密到此处微服私访的大臣,因此,市长想尽办法将其迎接到自己的市长馆中,而且亲自款待赫列斯塔科夫,各种献殷勤,不仅如此,还愿意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许配给赫列斯塔科夫。见此状,赫列斯塔科夫既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其自身的得意忘形。在市长及其同僚的面前,赫列斯塔科夫大吹牛皮,表示他认识彼得堡所有的达官显贵,而且大部分的达官显贵都是其挚友,有着非常深的交情,在一旁洗耳恭听的市长及同僚则表示非常羡慕。在此期间,赫列斯塔科夫通过对此次机会的利用,以“借钱”的方式,向市长及其同僚借贷了数笔巨款,还在该期间与市长的妻子和女儿调情和作乐。赫列斯塔科夫在寄相关信件的过程中,被邮政局长私自拆开,才发现原来钦差大人并不是赫列斯塔科夫,他将该消息告诉市长时,市长不以为然,众同僚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在争吵的时刻,宪兵报告众人,真正的钦差大人到了此处,众官僚在听到了这一消息之后,彼此面面相觑,呆立在那里宛如木鸡,每一个官僚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并定格在了此处。 三、《钦差大臣》的讽刺艺术
在《钦差大臣》这部讽刺喜剧中,其讽刺性是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果戈理在创作的过程中,其涉及的内容和方面非常广,以果戈理自身的思想为出发点,其认为实际的喜剧情节就是要“把当时所有知道的,俄罗斯的一切丑恶的东西,一切非正义的行为,恰恰是在需要人们表示正义的地方和场合下干出来的事情”全部展示出來。基于此,可以进一步发现,果戈理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撕破沙皇专制奴隶制的帷幕作为实际的准则,进而对现实主义深入描绘。当时的人民大众对于农奴制运动开展的激情日益高涨,在此种历史背景下,果戈理将最为锋利的讽刺刀剑对准喜剧。
果戈理在创作喜剧的过程中,其独创性的表现就是将以制造复杂矛盾纠葛来取胜的西欧喜剧传统全部放弃,转化到揭示人物性格冲突上,以实际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作为实际的主导线索,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将人物性格的冲突全部展示出来。
在《钦差大臣》这一部喜剧作品中,其艺术独创性还体现在这一方面,就是矛盾的制造并非依据于作者的主观,而是对人物的真实描写与叙述,根据情节的自然发展,进而呈现出来的结果。果戈理在对此类丑类现实进行愈发真实地表达,实际蕴含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刻画得更为细致,实际的讽刺意味也就更加浓烈。观众在对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行概括的过程中,对“生活的主人”的真相彻底看清,而且果戈理还有非常明智的一点,就是将一些浅薄滑稽的噱头全部摒弃,将重点放在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上。对于《钦差大臣》这一喜剧作品而言,其中所有的人物并非依据于概念,而是将艺术形象人物的自我揭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不同的人物以自身不同的习惯和观念为依据,以具体的利益为活动中心围绕发展,则实际的结果就具备自然的特点。
在《钦差大臣》这一作品中,其讽刺的语言具备独特性。《钦差大臣》不论是典型人物,还是典型人物的语言,都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因此,读者和观众在对其赏析的过程中,还可以真正感受剧情之外的意思。
四、《钦差大臣》人物语言的两重性
(一)《钦差大臣》里几个人物的语言都具有两重性
对于赫列斯塔科夫这一人物而言,初期就对其纨绔子弟的形象进行了介绍,例如“这个纨绔子弟东游两逛把钱花个精光,甚至到了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实在饿急了就出去走走来把饿劲儿减轻。他没钱吃饭欠着店家的钱,却又让仆人去厨房要饭。还碍于贵族少爷的尊严又不直接说出来,却说‘你到那儿去’!”在此之后,店伙计将饭菜为其端出之后,他又觉得两道菜委实太少,则表达抗议,而且将“不吃”的行动采取进来。其实其早已饥肠辘辘,内心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但是在此时此刻,他却想要让店伙计表现出来,是店伙计在求着他,而并不是他在求着店伙计。只不过到最后,对于此种类似“臭汤”的饭菜,还是被他“吞”掉了,而且还津津有味。市长在下榻到这个小旅店时,将其误认为是彼得堡来的“要人”,将其请到市长官邸,赫列斯塔科夫的形象就转化成了被动的形象,宛如被吹动的风车一般,不但不想动任何的脑筋,还非常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在市长的官邸,他对自己吃喝嫖赌的本性毫不掩饰,也对自己的吹牛皮精神进一步发扬,即便大多数的吹嘘话语都属于无稽之谈,但是此时的市长及其同僚却非常信任。就赫列斯塔科夫吹嘘的语言而言,虽然具备天花乱坠特点,但是却是具有一定的双重性,正是基于这些无稽之谈,才将其自身内心世界的卑微和浅薄进一步表现了出来。文中他在喝汤时,还有这样一段话:“直接用轮船由巴黎运来的——冒出来的那股蒸气是自然界所找不到的。”对于此种信口开河的话语,在如今都让大多数的人汗颜,但是他却可以将其说的绘声绘色,认为全世界只有巴黎的汤才是最好的美味,恰恰将其内心的卑微展现了出来。对于赫列斯塔科夫这一人物而言,其自身的语言与吹嘘并不具备刻意性,也没有进行任何的掩饰和伪装,都是其本来面目,也表达了其内心世界极度空虚的另一重特性。
(二)其他人物的语言双重性
果戈理曾有言:“每一个人在一分钟内会做过的或成为赫列斯塔柯夫。机警守卫军官有时会成为赫列斯塔柯夫,狡猾政府官员有时也会成为。”当时贵族的“遗传病”和官员的“流行病”主要体现的就是赫列斯塔科夫这一人物形象,与此同时,这个骗子口中的骗子就是市长。市长表示,“他曾经骗过三个省长,但是如今却栽在了这样一个小混混手中”,从这一语言表面的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市长的精明,但是该语言具备双重性,同时对市长的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骗成性的内心进行了极为辛辣的讽刺。不仅如此,市长还说“一手遮天的流氓和光棍都上过他的‘钩’”。基于市长的语言不难看出,市长想证明自己的精干,但是透过语言的双重性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市长内心的极度空虚,在其潜意识中,竟然将光棍和流氓均看做了强者,通过对这类强者的制服描述,掩饰其内心的空虚之感。
五、结语
本文对《钦差大臣》人物语言的两重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果戈理在创作《钦差大臣》的过程中,不论是实际的人物语言,还是与之相关的人物性格,其均具备两重性的特点,首先就是将人物内心和本相真实且全面地暴露出来,其次则是以各种卑劣的动机为出发点,将另一副骗人的假象伪装进来,进而对此种假象进行配合,不仅如此,相应的语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就市长斯科沃兹尼克这一人物形象而言,从其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其不但粗鲁暴戾,还十分飞扬跋扈,其在职期间贪污受贿、舞弊营私更是如家常便饭一般,比比皆是,但是在一个他误认为是真的钦差大臣面前,却呈现出了点头哈腰和奴颜屈膝的面孔,还想将奉公廉洁的清官形象扮演出来。对于赫列斯塔科夫这一人物而言,从其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其不但举止轻浮,还非常愚蠢和浅薄,极为渺小,但是基于特定的背景下,却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的扮演者,在剧中人物的语言上,则将其人物性格的两面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不仅如此,在该剧中人物本身的语言也具备两面性的特点,而且极为鲜明和深刻。不论是赫列斯塔科夫,还是市长,又或者是其他的官僚贵族,其在对自己人以及仆人说话时与在钦差大人面前或者是外人面前说话时,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而正是因为语言截然不同的特性,将同一个自私卑鄙无耻的内心世界以另一个角度全面地揭示了出来。在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中,《钦差大臣》无疑是批判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果戈理不但应用了辛辣的讽刺,还将白描的形象应用了进来,不仅如此,具体的情节也十分紧凑,进而集合了整个俄国所有丑陋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可以一次性嘲笑个够。此外,在整部喜剧作品中,还对人物的性格和语言进行了双重性的体现,又对《钦差大人》这一作品赋予了一定的高度。与其他作品不同,《钦差大臣》这一作品更加具备宏观性,实际的讽刺也更加辛辣,是“当时在俄罗斯看到一切丑恶现象,一切需要人们主持正义的场合所发生的非正义的行为都汇集起来,然后给予淋漓尽致的嘲笑”。因此,其在俄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如今阅读和观看这部作品时,可以充分领略俄罗斯戏剧艺术的魅力,通过阅读和赏析《钦差大臣》这一戏剧作品,还能感受到果戈理的智慧和当时的环境以及社会背景。而且在《钦差大臣》中,正是由于人物语言本身具备非常高的双重性,才进一步肯定了果戈理讽刺艺术戏剧的完美,将果戈理讽刺艺术戏剧的成熟性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陈世雄.戏剧艺术中的“怪诞”风格与手法——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的分歧并与中国戏曲比较[J].福建艺术,2018(11):9-14.
〔2〕杨雨青.“最高统帅”与“钦差大臣”的碰撞——美国调处时期蒋介石与马歇尔之间的博弈[J].晋阳学刊,2017(3):38-44.
〔3〕李峰.简论戏剧演员对表演艺术的把握——兼及相关理论与对《钦差大臣》的艺术分析[J].戏剧之家,2015(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