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这叫做杨梅的果子吧。【爱家乡,更爱家乡的杨梅。】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作者描绘故乡杨梅,先用一句话统领,下文分三个自然段,具体地描绘杨梅的形状、颜色与滋味,文笔细腻。】
杨梅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需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忧虑不必忧虑的事)。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这一段主要写杨梅“惊异的形状”,主要从杨梅的大小、样子、刺的变化、刺的触觉和想象来详寫。】
颜色更可爱呢。【总起句,提示下文要从颜色来写。】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处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也不是黑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同时我们已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嗳,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本段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表皮颜色的变化,果肉的颜色和荔枝的不同,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可爱。特别是比喻运用得好,形象生动有趣。】
滋味吗?【总起句,提示下文要从味道来写。】没有十分成熟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可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被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本段围绕杨梅的滋味,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杨梅未熟和熟透的味道的变化,爱吃和不爱吃杨梅人的对比,以及吃饱和未吃饱味道的变化,来写杨梅的味道。这样一对比,内容就详细具体了,也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自然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地挑来,我们一篮一篮地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短句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恰到好处地抒写了儿时吃杨梅的乐趣。而且描写细致生动,有画面感。通过写小时候“我”吃得急,表达“我”喜欢吃杨梅的感情。】
“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多多地洗一番。【妈妈的担心,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表达自己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通过对“我”贪吃的描写,突出“我”喜欢吃杨梅,而且描写充满童真童趣。】
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通过反复抒发情感,突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写法点拨
1.创设情境,借物抒情。选文通过介绍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以及小时候吃杨梅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抓住杨梅的特点,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详写。为了把杨梅写具体,作家从惊异的形状、可爱的颜色和甜美的滋味三个方面,运用总分关系来构段。在写“惊异的形状”时,作家主要从杨梅的大小、样子、刺的变化、刺的触觉等方面来详写。在写“可爱的颜色”时,作家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表皮颜色的变化,果肉的颜色和荔枝的不同,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可爱。特别是比喻运用得很好,形象生动有趣。在“甜美的滋味”一段,作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杨梅未熟和熟透后味道的变化,爱吃和不爱吃杨梅人的对比,以及吃饱和未吃饱时味道的变化,生动介绍了杨梅的味道。这样一对比,内容就详细具体了,也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3.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条理清楚。在文章的开头,作家采用倒叙的写法,睹物思乡,然后按照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来写,接着写了小时候吃杨梅,以及后来吃杨梅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作者描绘故乡杨梅,先用一句话统领,下文分三个自然段,具体地描绘杨梅的形状、颜色与滋味,文笔细腻。】
杨梅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需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忧虑不必忧虑的事)。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这一段主要写杨梅“惊异的形状”,主要从杨梅的大小、样子、刺的变化、刺的触觉和想象来详寫。】
颜色更可爱呢。【总起句,提示下文要从颜色来写。】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处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也不是黑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同时我们已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嗳,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本段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表皮颜色的变化,果肉的颜色和荔枝的不同,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可爱。特别是比喻运用得好,形象生动有趣。】
滋味吗?【总起句,提示下文要从味道来写。】没有十分成熟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可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被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本段围绕杨梅的滋味,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杨梅未熟和熟透的味道的变化,爱吃和不爱吃杨梅人的对比,以及吃饱和未吃饱味道的变化,来写杨梅的味道。这样一对比,内容就详细具体了,也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自然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地挑来,我们一篮一篮地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短句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恰到好处地抒写了儿时吃杨梅的乐趣。而且描写细致生动,有画面感。通过写小时候“我”吃得急,表达“我”喜欢吃杨梅的感情。】
“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多多地洗一番。【妈妈的担心,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表达自己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通过对“我”贪吃的描写,突出“我”喜欢吃杨梅,而且描写充满童真童趣。】
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通过反复抒发情感,突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写法点拨
1.创设情境,借物抒情。选文通过介绍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以及小时候吃杨梅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抓住杨梅的特点,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详写。为了把杨梅写具体,作家从惊异的形状、可爱的颜色和甜美的滋味三个方面,运用总分关系来构段。在写“惊异的形状”时,作家主要从杨梅的大小、样子、刺的变化、刺的触觉等方面来详写。在写“可爱的颜色”时,作家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表皮颜色的变化,果肉的颜色和荔枝的不同,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可爱。特别是比喻运用得很好,形象生动有趣。在“甜美的滋味”一段,作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杨梅未熟和熟透后味道的变化,爱吃和不爱吃杨梅人的对比,以及吃饱和未吃饱时味道的变化,生动介绍了杨梅的味道。这样一对比,内容就详细具体了,也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3.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条理清楚。在文章的开头,作家采用倒叙的写法,睹物思乡,然后按照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来写,接着写了小时候吃杨梅,以及后来吃杨梅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