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24-02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也是如此。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设计精彩高效的导入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历举例谈谈初中语文课导入策略,与各位同仁分享。
1、开门见山法
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即直接解释文章标题,进入新课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就直接解题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为什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我们来看古代教育家孟子是怎样阐明这个道理的。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明了,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给学生讲:美国作家莫顿·享特小时候体弱多病,他8岁时的一天,和五个小男孩一起去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后来莫顿·享特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他还成了一位出色的飞行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3、音乐渲染法
音乐渲染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名曲《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聽完乐曲后,我问学生:“听了这乐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同学们纷纷发言后,一个学生说:“这首乐曲使人仿佛看到一个人正在反抗、挣扎。”我大加赞赏地说:“你真会听!的确是这样。那么,你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它的作者是谁呢?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学生一番猜测、争论后,我饱含赞美地说道:“这首乐曲叫《命运交响曲》,它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位音乐巨人——贝多芬吧。”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4、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语言渲染等方法创设一种与课文基调相同、情感一致的氛围,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人课文的情境。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首先出示罗布泊消逝前后的两张图片,一张是昔日的仙湖,一张是今天的沙漠。让学生看了这两张反差极大的图片后情不自禁地扼腕叹息并掩卷沉思:罗布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消逝的?于是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学习,追根溯源。
5、悬念诱入法
悬念诱入法就是课前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在学习《斑羚飞度》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悬念导入:一天,有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逃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猎人的吆喝声和猎狗的狂叫声越来越近,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都十分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原来,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猎人和猎狗马上就要追拢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斑羚头羊大吼一声,群羊纷纷按照它的意思向对岸跳去……等猎人和猎狗赶到,一半的斑羚已粉身山涧,而另一半斑羚却安然的跳过了悬崖,获得了新生!这是怎么回事呢?斑羚究竟想出了什么死里逃生的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斑羚飞度》的故事吧!
总之,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体现趣味性、有效性、简洁性、新颖性的基础上,要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材实际相结合,根据文本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设计漂亮精彩的导语,叩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境界。好的导入是师生、生本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也是如此。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设计精彩高效的导入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历举例谈谈初中语文课导入策略,与各位同仁分享。
1、开门见山法
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即直接解释文章标题,进入新课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就直接解题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为什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我们来看古代教育家孟子是怎样阐明这个道理的。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明了,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给学生讲:美国作家莫顿·享特小时候体弱多病,他8岁时的一天,和五个小男孩一起去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后来莫顿·享特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他还成了一位出色的飞行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3、音乐渲染法
音乐渲染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名曲《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聽完乐曲后,我问学生:“听了这乐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同学们纷纷发言后,一个学生说:“这首乐曲使人仿佛看到一个人正在反抗、挣扎。”我大加赞赏地说:“你真会听!的确是这样。那么,你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它的作者是谁呢?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学生一番猜测、争论后,我饱含赞美地说道:“这首乐曲叫《命运交响曲》,它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位音乐巨人——贝多芬吧。”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4、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语言渲染等方法创设一种与课文基调相同、情感一致的氛围,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人课文的情境。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首先出示罗布泊消逝前后的两张图片,一张是昔日的仙湖,一张是今天的沙漠。让学生看了这两张反差极大的图片后情不自禁地扼腕叹息并掩卷沉思:罗布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消逝的?于是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学习,追根溯源。
5、悬念诱入法
悬念诱入法就是课前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在学习《斑羚飞度》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悬念导入:一天,有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逃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猎人的吆喝声和猎狗的狂叫声越来越近,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都十分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原来,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猎人和猎狗马上就要追拢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斑羚头羊大吼一声,群羊纷纷按照它的意思向对岸跳去……等猎人和猎狗赶到,一半的斑羚已粉身山涧,而另一半斑羚却安然的跳过了悬崖,获得了新生!这是怎么回事呢?斑羚究竟想出了什么死里逃生的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斑羚飞度》的故事吧!
总之,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体现趣味性、有效性、简洁性、新颖性的基础上,要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材实际相结合,根据文本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设计漂亮精彩的导语,叩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境界。好的导入是师生、生本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