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独特的感受,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以读代讲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不但要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还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现在,我们看画面,你们觉得桂林山水美吗?其实啊,相机拍出的画面必定有限,同学们想不想更充分的感觉桂林山水的秀美呢?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更深刻的想象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好,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想想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读后提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都以其独特之美闻名天下,同样吸引我们,漓江的水到底美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句,小组讨论,一会在班上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你从哪句话知道的,作者是怎么描写的?(生回答,老师出示画面)(从感觉上进行动态描写,从视觉上进行透明度描写,又从色彩、品质上来描写)(同时理解:无暇、翡翠)(作者把水比喻 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水,透明的水,迷人的水,贴切而精妙。)
假如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面對这么清的水,还可以看见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达句式来说说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把你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达一下吧。(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看画面)这三个特点,如果只写画线的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漓江的水是桂林风光的灵魂(画面出示)
1.作者用哪些修辞方法来把漓江的水写的这么绮丽?(画面出示)(比喻、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我们也来尝试一下:A: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B:我们的教室真静啊,静得()。
那这三个特点,你觉得哪一个特点你能用朗读把它读出来?
指导:静: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的流。清: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要读出赞叹之情,音量要渐大。
四、学习第三段
现在我们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第三段。
(画面出示)发挥想象:看桂林的山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开始。(学生读、画、议)好,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补充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当学生说出“奇”的特点时,问学生:“就这三个形状”对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說还会像什么?(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目不衔接)
作者写桂林的山有形状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自身的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你想不想用自己的朗读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要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体会。(惊喜的感受)(像老人:声音微粗,稍稍压低音量。像巨像:声音上扬,音量变得高一些。像骆驼,巧用轻声,读得慢一些,读出更奇特的语气。)
桂林的山集奇秀险三个特点于一身,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画面出示)我攀登过()的泰山,浏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突出了桂林山的别具一格)
这一段在写法上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用对比、比喻、排比来抓住特点写具体的,用了整齐的句式。)
你想不想借鉴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呢?(学生写)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小结:写景物的作文一定要仔细观察,对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描写,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还要根据写景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特点写得具体细致。
我们继续看课文,这样静清绿的水,这样奇秀险的山,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最后一段。
五、学习第四段
(看画面)我们伴随着音乐齐读,说说作者是什么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又是课文的总结句。你有什么感受?(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抓住了山与水的不同的特点,用了一些修辞方法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看画面:这么静清绿的水,这么奇秀险的山,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多美的画卷啊,请同学们再美美的齐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是啊,大自然用神奇的笔把桂林的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怎么不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想一想作者引用这句话来总结全文起到什么作用?(画龙点睛)这句话与课文开头哪句话相照应呢?
六、学习第一段
(画面)这样美的山水,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说什么是“甲天下”?(因为天下第一,所以,作者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七、小结,回归整体
现在我们来看板书: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荡舟漓江去观赏。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的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是采用了什么结构来写的?(总-分-总)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生动形象呢?(因为作者能仔细观察,扎住特点,用比喻、排比、联想、对比等修辞方法把特点写得具体细致。)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做到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1.知识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独特的感受,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以读代讲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不但要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还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现在,我们看画面,你们觉得桂林山水美吗?其实啊,相机拍出的画面必定有限,同学们想不想更充分的感觉桂林山水的秀美呢?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更深刻的想象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好,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想想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读后提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都以其独特之美闻名天下,同样吸引我们,漓江的水到底美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句,小组讨论,一会在班上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你从哪句话知道的,作者是怎么描写的?(生回答,老师出示画面)(从感觉上进行动态描写,从视觉上进行透明度描写,又从色彩、品质上来描写)(同时理解:无暇、翡翠)(作者把水比喻 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水,透明的水,迷人的水,贴切而精妙。)
假如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面對这么清的水,还可以看见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达句式来说说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把你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达一下吧。(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
(看画面)这三个特点,如果只写画线的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漓江的水是桂林风光的灵魂(画面出示)
1.作者用哪些修辞方法来把漓江的水写的这么绮丽?(画面出示)(比喻、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我们也来尝试一下:A: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B:我们的教室真静啊,静得()。
那这三个特点,你觉得哪一个特点你能用朗读把它读出来?
指导:静: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的流。清: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要读出赞叹之情,音量要渐大。
四、学习第三段
现在我们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第三段。
(画面出示)发挥想象:看桂林的山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开始。(学生读、画、议)好,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补充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当学生说出“奇”的特点时,问学生:“就这三个形状”对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說还会像什么?(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目不衔接)
作者写桂林的山有形状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自身的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你想不想用自己的朗读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要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体会。(惊喜的感受)(像老人:声音微粗,稍稍压低音量。像巨像:声音上扬,音量变得高一些。像骆驼,巧用轻声,读得慢一些,读出更奇特的语气。)
桂林的山集奇秀险三个特点于一身,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画面出示)我攀登过()的泰山,浏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突出了桂林山的别具一格)
这一段在写法上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用对比、比喻、排比来抓住特点写具体的,用了整齐的句式。)
你想不想借鉴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呢?(学生写)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小结:写景物的作文一定要仔细观察,对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描写,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还要根据写景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特点写得具体细致。
我们继续看课文,这样静清绿的水,这样奇秀险的山,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最后一段。
五、学习第四段
(看画面)我们伴随着音乐齐读,说说作者是什么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又是课文的总结句。你有什么感受?(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抓住了山与水的不同的特点,用了一些修辞方法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看画面:这么静清绿的水,这么奇秀险的山,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多美的画卷啊,请同学们再美美的齐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是啊,大自然用神奇的笔把桂林的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怎么不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想一想作者引用这句话来总结全文起到什么作用?(画龙点睛)这句话与课文开头哪句话相照应呢?
六、学习第一段
(画面)这样美的山水,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说什么是“甲天下”?(因为天下第一,所以,作者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七、小结,回归整体
现在我们来看板书: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荡舟漓江去观赏。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的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是采用了什么结构来写的?(总-分-总)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生动形象呢?(因为作者能仔细观察,扎住特点,用比喻、排比、联想、对比等修辞方法把特点写得具体细致。)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做到前后照应,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