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诗欣赏
村 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代诗人、散文家。在政治上,他历任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生性耿直,对朝政直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宋史》记载其“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文学上,他是北宋倡导古文运动的旗手,提倡“ 韩柳文章李杜诗”, 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然;苏轼赞其“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赏析提示
北宋淳化二年(991),王禹■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团练副使。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偏僻荒凉,但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白居易曾在商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 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极大的抚慰,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他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村行》便是這一时期所写的诗作,是诗人即景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思乡诗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诗歌首联点明季节、地点、人物,诗人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金菊初绽,花径飘香,蹄声清脆、舒缓,诗人信马由缰,领略秋日山村旖旎风光。这两句重点突出作者浓厚的游兴,悠然的神态。
颔联写景颇有特色,诗人调动听觉、视觉:傍晚秋声万壑起,“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有声”应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松涛阵阵,或间有几声鸟叫鹿鸣;夕阳西下群峰立,诗人以人写山,构思巧妙,“群峰无语” 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又隐含着诗人与山峰之间似乎有过无言的交流与心灵的默契,“立斜阳”似乎为诗人而立,人对山忘言,山对人无语,相看两不厌,两情相默契,此中真意,欲语忘言,读来饶有情趣。而无论“有声”还是“无语”,都自然地和谐在一起, 动静结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显山村傍晚的宁静,也衬托出诗人于“万壑”之上、“数峰”之下、最宜人居之处悠然自得的心境。
颈联进一步描绘山间景色。作者选取了“荞麦”“棠梨”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具体描写。用“胭脂”比喻“棠梨和棠梨叶”,用“白雪”比喻“荞麦花”,棠梨叶随风飘落,在夕阳的渲染下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此红彼白,有色有香,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诗意盎然,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叶落”与“花开”又是物象天演,生灭自然,富于哲理。
至此,我们也会和诗人一起陶醉在山村美景之中:菊花初黄,幽香淡淡,回荡在山壑中的淙淙流水声,夕阳下默默无语的山峰,还有远处那红色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荞麦花……眼前的景色何等眼熟惬意?但诗人视线后来所及,村桥流水,平原野树,如此等等,不正是家乡的景物吗?一丝怅惘不禁涌上心头,诗人心情也由悠然转入怅然。
尾联点明了本诗的主旨,由写景转入抒情,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惆怅”一词引出作者浓浓思乡之情,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沦落之感。尾联如此一转,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情趣轻盈凝重,含蓄深沉。
王禹偁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这首诗淡雅飘逸,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兼具杜甫与白居易七律的特点。全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整首诗抒情写景相融,写景为抒情设伏,抒情为写景终结,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更是一首婉转动人的思乡曲,确实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村 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代诗人、散文家。在政治上,他历任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生性耿直,对朝政直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宋史》记载其“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文学上,他是北宋倡导古文运动的旗手,提倡“ 韩柳文章李杜诗”, 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然;苏轼赞其“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赏析提示
北宋淳化二年(991),王禹■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团练副使。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偏僻荒凉,但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白居易曾在商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 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极大的抚慰,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他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村行》便是這一时期所写的诗作,是诗人即景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思乡诗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诗歌首联点明季节、地点、人物,诗人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金菊初绽,花径飘香,蹄声清脆、舒缓,诗人信马由缰,领略秋日山村旖旎风光。这两句重点突出作者浓厚的游兴,悠然的神态。
颔联写景颇有特色,诗人调动听觉、视觉:傍晚秋声万壑起,“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有声”应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松涛阵阵,或间有几声鸟叫鹿鸣;夕阳西下群峰立,诗人以人写山,构思巧妙,“群峰无语” 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又隐含着诗人与山峰之间似乎有过无言的交流与心灵的默契,“立斜阳”似乎为诗人而立,人对山忘言,山对人无语,相看两不厌,两情相默契,此中真意,欲语忘言,读来饶有情趣。而无论“有声”还是“无语”,都自然地和谐在一起, 动静结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显山村傍晚的宁静,也衬托出诗人于“万壑”之上、“数峰”之下、最宜人居之处悠然自得的心境。
颈联进一步描绘山间景色。作者选取了“荞麦”“棠梨”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具体描写。用“胭脂”比喻“棠梨和棠梨叶”,用“白雪”比喻“荞麦花”,棠梨叶随风飘落,在夕阳的渲染下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此红彼白,有色有香,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诗意盎然,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叶落”与“花开”又是物象天演,生灭自然,富于哲理。
至此,我们也会和诗人一起陶醉在山村美景之中:菊花初黄,幽香淡淡,回荡在山壑中的淙淙流水声,夕阳下默默无语的山峰,还有远处那红色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荞麦花……眼前的景色何等眼熟惬意?但诗人视线后来所及,村桥流水,平原野树,如此等等,不正是家乡的景物吗?一丝怅惘不禁涌上心头,诗人心情也由悠然转入怅然。
尾联点明了本诗的主旨,由写景转入抒情,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惆怅”一词引出作者浓浓思乡之情,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沦落之感。尾联如此一转,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情趣轻盈凝重,含蓄深沉。
王禹偁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这首诗淡雅飘逸,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兼具杜甫与白居易七律的特点。全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整首诗抒情写景相融,写景为抒情设伏,抒情为写景终结,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更是一首婉转动人的思乡曲,确实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