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思考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构建突出自身特色的国企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8-01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能否建设优秀的国企文化成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而我国由于企业文化研究开始比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相对较为薄弱,在国企文化得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国企文化建设的方法思路,才能有效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为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信仰、标准和规范,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撑。企业文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最内在的源泉与力量。企业只有先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注入先进的文化观念,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进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建设
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时,存在直接照搬照抄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国内的政治思想工作”,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和国有企业的性质有着很深的关系。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但是旧观念仍然难以转变。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涉及到改造人类的三观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一定交集,但绝不应该混为一谈。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觉性
大部分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高。很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只着眼于在日常的经营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无法立即见效,是慢功夫,不能迅速高效地解决眼前问题,也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不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浪费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些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文化抱着观望的思想和态度,认为企业文化虚无漂渺,实践起来很困难,并且怀疑文化建设是否能产生正面的、积极地影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企业文化发展缓慢。
3、企业文化建设只追求表面形式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大多过于追求表面形式,只注重表面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文化生活相脱离,一些国有企业并未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大多数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只是搞外在的形象设计和包装,只关注表面的文化建设,无法把企业价值观、思想和企业精神融入到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中,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文化的良好作用。
4、企业文化雷同,缺乏特点
因为每个企业自身条件和拥有的资源不同、所在的行业不同、发展环境也不一定相同、制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不同,其价值观也不相同。企业和人一样,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样才有魅力和生命力。但很多国有企业盲目照抄照搬其他优秀企业的价值观,致使价值观雷同,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没有合理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缺少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具体情况不吻合,甚至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未来发展相差太远;总体上来说,国企企业文化没有个性和特色,无法指导企业实践,企业缺乏生命力。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在改革与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不是孤立的,是广泛存在的。我们要了解和研究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管理文化,但在应用中一定要把握住扬弃的原则,保留精华,抛弃糟粕。一方面,应当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崇尚法理、民主的精神,增强与国外企业的沟通联系,进行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彼此互通有无,扬长避短。通过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切企业文化,逐步改变旧的企业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使企业文化在新的条件下,加速进行自身创造性的转变,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与自身企业相契合的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建立新的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团体,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又是一个人际群体。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才能日益繁荣。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有改革的意识和胆识, 不断创新和完善己有的企业管理文化,同时管理是一种艺术,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和魅力来体现管理的艺术。想要建立起一种优秀、卓越、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应具有创造性思维、竞争意识、人才意识、公平意识、奋斗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而且要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在以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为标志的新纪元即将到来之际,企业的兴衰存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而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
3、以人为中心,建设新型企业文化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高低。因此必须通过对人的重视,来提升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与西方企业的重“理”的因素相比,东方企业向来的重“人”的因素 ,这种重视人伦的关系,更可以被發展到重视成员间的互助协作,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奋发的优秀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帮助和引导员工消除思想观念上的桎梏,树立新观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员工的特长与优势。同时,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充分了解企业与个人的难以隔断的联系,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全面树立起以企业为家,企业衰我耻,企业兴我荣的企业精神。消除企业与员工的对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使员工与企业在价值观念上达到统一,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4、增强自我认知,创造具有特色的国企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要突出国有企业自己的特色,不应该盲目照搬照抄,应使企业文化符合自己的经营领域、产品特点、发展理念和企业精神,并注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増强企业的自我认知,企业应对其自身优势、劣势、内外环境、机遇、挑战、定位、使命和愿景等有清楚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要注意突出自身竞争优势,个性和特色,使消费者耳目一新或眼前一亮,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塑造出极具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总结
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势在必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们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充分认识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学习中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发挥企业中“人”的因素,源源不断地注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建设优秀的国企文化,从而最终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佳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5.
[2] 余芳宏.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 吕宏斌.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14,(07):62-64.
[4] 张熙.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6):152-155.
[5] 崔蓉.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01):163-164.
[关键词]国有企业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8-01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能否建设优秀的国企文化成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而我国由于企业文化研究开始比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相对较为薄弱,在国企文化得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国企文化建设的方法思路,才能有效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为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信仰、标准和规范,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撑。企业文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最内在的源泉与力量。企业只有先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注入先进的文化观念,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进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建设
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时,存在直接照搬照抄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国内的政治思想工作”,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和国有企业的性质有着很深的关系。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但是旧观念仍然难以转变。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涉及到改造人类的三观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一定交集,但绝不应该混为一谈。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觉性
大部分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高。很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只着眼于在日常的经营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无法立即见效,是慢功夫,不能迅速高效地解决眼前问题,也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不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浪费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些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文化抱着观望的思想和态度,认为企业文化虚无漂渺,实践起来很困难,并且怀疑文化建设是否能产生正面的、积极地影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企业文化发展缓慢。
3、企业文化建设只追求表面形式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大多过于追求表面形式,只注重表面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文化生活相脱离,一些国有企业并未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大多数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只是搞外在的形象设计和包装,只关注表面的文化建设,无法把企业价值观、思想和企业精神融入到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中,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文化的良好作用。
4、企业文化雷同,缺乏特点
因为每个企业自身条件和拥有的资源不同、所在的行业不同、发展环境也不一定相同、制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不同,其价值观也不相同。企业和人一样,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样才有魅力和生命力。但很多国有企业盲目照抄照搬其他优秀企业的价值观,致使价值观雷同,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没有合理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缺少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具体情况不吻合,甚至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未来发展相差太远;总体上来说,国企企业文化没有个性和特色,无法指导企业实践,企业缺乏生命力。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在改革与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不是孤立的,是广泛存在的。我们要了解和研究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管理文化,但在应用中一定要把握住扬弃的原则,保留精华,抛弃糟粕。一方面,应当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崇尚法理、民主的精神,增强与国外企业的沟通联系,进行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彼此互通有无,扬长避短。通过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切企业文化,逐步改变旧的企业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使企业文化在新的条件下,加速进行自身创造性的转变,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与自身企业相契合的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建立新的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团体,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又是一个人际群体。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才能日益繁荣。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有改革的意识和胆识, 不断创新和完善己有的企业管理文化,同时管理是一种艺术,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和魅力来体现管理的艺术。想要建立起一种优秀、卓越、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应具有创造性思维、竞争意识、人才意识、公平意识、奋斗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而且要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在以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为标志的新纪元即将到来之际,企业的兴衰存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而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
3、以人为中心,建设新型企业文化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高低。因此必须通过对人的重视,来提升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与西方企业的重“理”的因素相比,东方企业向来的重“人”的因素 ,这种重视人伦的关系,更可以被發展到重视成员间的互助协作,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奋发的优秀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要帮助和引导员工消除思想观念上的桎梏,树立新观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员工的特长与优势。同时,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充分了解企业与个人的难以隔断的联系,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全面树立起以企业为家,企业衰我耻,企业兴我荣的企业精神。消除企业与员工的对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使员工与企业在价值观念上达到统一,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4、增强自我认知,创造具有特色的国企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要突出国有企业自己的特色,不应该盲目照搬照抄,应使企业文化符合自己的经营领域、产品特点、发展理念和企业精神,并注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増强企业的自我认知,企业应对其自身优势、劣势、内外环境、机遇、挑战、定位、使命和愿景等有清楚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要注意突出自身竞争优势,个性和特色,使消费者耳目一新或眼前一亮,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塑造出极具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总结
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势在必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们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充分认识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学习中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发挥企业中“人”的因素,源源不断地注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建设优秀的国企文化,从而最终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佳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5.
[2] 余芳宏.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 吕宏斌.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14,(07):62-64.
[4] 张熙.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6):152-155.
[5] 崔蓉.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0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