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商学院教的哪些东西特有用?领导企业们的回答往往是,“基本都忘记了!”
整合性实践课程的难度在于,授课教师要跨系合作,打破以个人为单位的授课方式
2008年,哈佛商学院迎来百年院庆,也印证了世界MBA教育走过百年历程。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受邀参加了该院顾问委员会的讨论,站在百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他发现,世界最顶尖的商学院顾问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与他正在做的事情完全一致:推进MBA教育改革。
在全球,新一轮MBA改革浪潮渐渐兴起。过去两三年中,耶鲁、斯坦福等世界知名大学相继完成MBA改革,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软技能”的培养。在钱颖一看来,中国MBA教育虽说只有短短17年,但像清华等少数国内优秀的商学院,有条件也有责任率先行动,成为探索的榜样。
去年9月,由钱颖一亲自主导、历时一年多的清华MBA改革完成,“新版MBA”增加了大量培养学生“软技能”的课程,打破过去以硬课程、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此举在国内MBA教育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清华之后,国内又有几所知名商学院完成MBA课程改革。
“我们以前的教学传统,比较偏重于数学这种硬课程,学生这方面的基础也很扎实,但牵扯到人的,比如组织行为、领导力、管理沟通等课程就比较弱。”钱颖一说:“针对当前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我们必须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变化推动改革
自1991年开办MBA教育以来,过去17年里,中国MBA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院校从最初的9所,增加到现在的127所;招生人数从1991年的94人,增加到现在每年约2.5万人。招生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
从企业用人来看,企业规模越做越大,结构和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更加看重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应对危机的能力沟通和领导能力,这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MBA的重要指标。
另外一个明显趋势和变化,是80后逐渐成为MBA的主体。这个群体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但却缺乏实战经验。面对他们,过去偏重于知识传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
“MBA教育过去基本上被看作是研究生教育,传授知识顺理成章,现在清华提出一个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思路不对,从最根上就不对,MBA不是研究生教育,而是职业教育。”钱颖一说:“MBA不仅是知识传授,还有能力、技能和品格的培养,它培养的是全方面的领导者。”
新版MBA过首关
周惠平是2008年秋季入学的清华MBA国际班学生,典型80后。不久前,他参加了微软组织的“2009国际商学院全明星案例挑战赛”,他所在混合编队最终杀入决赛阶段。他告诉《经理人》,入学后的前8周的软课程培训,像“管理沟通”和“领导与团队’,很快被他应用到挑战赛上,对他的帮助非常之大。混合编队里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学生,他最开始觉得很难沟通。特别是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沟通和领导能力自信多了。
定位和观念的转变,使得课程设置发生根本变化。譬如“领导力”过去是选修课,清华新版MBA不仅将其改为必修课,而且要求在入学后的前8周内修完。
除此之外,2008年秋季入学的MBA学生,还要学完“管理沟通”、“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导论”等软课程。
针对2009年新生,清华还准备增加软课程比例,如“批判与分析思维”、“领导力开发”等。钱颖一说:“我们的目的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内,集中培养他们的软技能和品格,让他们经历自我认知的过程,彻底打破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本质有过很精辟的定义,他认为,你在学校里会学到很多东西,但也会慢慢忘掉很多,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教育的精华。
也有人对MBA出身的企业CEO做过调查,问他们“商学院学到的哪些东西对领导企业特别有用”,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基本都忘记了但如何做人,如何沟通和思考,这些受益最多。”
清华新版MBA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把那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技能,融入到新课程中。“我并不认为商学院很快就能做到这点,但增加了这样的课程,就是比原来进步一点。”钱颖一说。
“整合性实践课程”是新版MBA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学生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操作真实项目,有“管理咨询”、“创业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三个方向可选择。
比如清华科技园有很多创业初期的企业,清华经管院可以选择与一些企业合作,让MBA学生为他们撰写商业计划书,或参与企业经营,完全是真刀真枪的演练,弥补了案例教学实战性不足的缺陷。
面临重重挑战
清华推出新版MBA已有半年多时间,来自学生和同行的正面反馈,还是让钱颖一比较满意的,当然,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一位去年秋季入学的清华MBA学生告诉《经理人》,比较学习软课程的第一周和第八周,他的沟通能力有非常明显地进步。
钱颖一介绍说,软课程对于教授的要求非常之高。就领导力课程来说,杨斌教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评分也高,授课前他要花很多精力准备PPT、短片,课上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全方位了懈上级、下级和同级对自己的看法。
而到了商业谈判的课程,则需要模拟实战场景,进行一对一的教练式培训。类似这样的课程,对商学院和教授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以往的教学评估中,软课程的教师评估比较差,硬课程比较高,所以,新版MBA对教软课程教师的挑战非常大。”钱颖一说。
2009年,清华即将推出“整合性实践课程”,操作难度在于,授课教师要经常性地跨系合作,过去以个人为单位的授课方式逐渐被打破。
从耶鲁大学商学院的经验来看,它的谈判课由两名教师授课,一位来自经济学系,研究对策论,比较理性,另一位是组织行为学教授,研究心理的。这两个人的授课角度完全不同,他们同时授课有很好的互补性。
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将取决于授课教师之间的默契程度,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清华的MBA改革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在其摸索的过程中,也给其他商学院留下可借鉴的经验。
钱颖一强调说:“商学院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改变,不该把MBA教育简单看作知识的传授。从软课程、整合实践课程来说,各商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投入情况,逐步增加它们的份量。”
整合性实践课程的难度在于,授课教师要跨系合作,打破以个人为单位的授课方式
2008年,哈佛商学院迎来百年院庆,也印证了世界MBA教育走过百年历程。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受邀参加了该院顾问委员会的讨论,站在百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他发现,世界最顶尖的商学院顾问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与他正在做的事情完全一致:推进MBA教育改革。
在全球,新一轮MBA改革浪潮渐渐兴起。过去两三年中,耶鲁、斯坦福等世界知名大学相继完成MBA改革,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软技能”的培养。在钱颖一看来,中国MBA教育虽说只有短短17年,但像清华等少数国内优秀的商学院,有条件也有责任率先行动,成为探索的榜样。
去年9月,由钱颖一亲自主导、历时一年多的清华MBA改革完成,“新版MBA”增加了大量培养学生“软技能”的课程,打破过去以硬课程、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此举在国内MBA教育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清华之后,国内又有几所知名商学院完成MBA课程改革。
“我们以前的教学传统,比较偏重于数学这种硬课程,学生这方面的基础也很扎实,但牵扯到人的,比如组织行为、领导力、管理沟通等课程就比较弱。”钱颖一说:“针对当前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我们必须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变化推动改革
自1991年开办MBA教育以来,过去17年里,中国MBA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院校从最初的9所,增加到现在的127所;招生人数从1991年的94人,增加到现在每年约2.5万人。招生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
从企业用人来看,企业规模越做越大,结构和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更加看重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应对危机的能力沟通和领导能力,这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MBA的重要指标。
另外一个明显趋势和变化,是80后逐渐成为MBA的主体。这个群体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但却缺乏实战经验。面对他们,过去偏重于知识传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
“MBA教育过去基本上被看作是研究生教育,传授知识顺理成章,现在清华提出一个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思路不对,从最根上就不对,MBA不是研究生教育,而是职业教育。”钱颖一说:“MBA不仅是知识传授,还有能力、技能和品格的培养,它培养的是全方面的领导者。”
新版MBA过首关
周惠平是2008年秋季入学的清华MBA国际班学生,典型80后。不久前,他参加了微软组织的“2009国际商学院全明星案例挑战赛”,他所在混合编队最终杀入决赛阶段。他告诉《经理人》,入学后的前8周的软课程培训,像“管理沟通”和“领导与团队’,很快被他应用到挑战赛上,对他的帮助非常之大。混合编队里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学生,他最开始觉得很难沟通。特别是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沟通和领导能力自信多了。
定位和观念的转变,使得课程设置发生根本变化。譬如“领导力”过去是选修课,清华新版MBA不仅将其改为必修课,而且要求在入学后的前8周内修完。
除此之外,2008年秋季入学的MBA学生,还要学完“管理沟通”、“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导论”等软课程。
针对2009年新生,清华还准备增加软课程比例,如“批判与分析思维”、“领导力开发”等。钱颖一说:“我们的目的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内,集中培养他们的软技能和品格,让他们经历自我认知的过程,彻底打破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本质有过很精辟的定义,他认为,你在学校里会学到很多东西,但也会慢慢忘掉很多,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教育的精华。
也有人对MBA出身的企业CEO做过调查,问他们“商学院学到的哪些东西对领导企业特别有用”,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基本都忘记了但如何做人,如何沟通和思考,这些受益最多。”
清华新版MBA正是朝着这个方向,把那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技能,融入到新课程中。“我并不认为商学院很快就能做到这点,但增加了这样的课程,就是比原来进步一点。”钱颖一说。
“整合性实践课程”是新版MBA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学生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操作真实项目,有“管理咨询”、“创业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三个方向可选择。
比如清华科技园有很多创业初期的企业,清华经管院可以选择与一些企业合作,让MBA学生为他们撰写商业计划书,或参与企业经营,完全是真刀真枪的演练,弥补了案例教学实战性不足的缺陷。
面临重重挑战
清华推出新版MBA已有半年多时间,来自学生和同行的正面反馈,还是让钱颖一比较满意的,当然,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一位去年秋季入学的清华MBA学生告诉《经理人》,比较学习软课程的第一周和第八周,他的沟通能力有非常明显地进步。
钱颖一介绍说,软课程对于教授的要求非常之高。就领导力课程来说,杨斌教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评分也高,授课前他要花很多精力准备PPT、短片,课上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全方位了懈上级、下级和同级对自己的看法。
而到了商业谈判的课程,则需要模拟实战场景,进行一对一的教练式培训。类似这样的课程,对商学院和教授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以往的教学评估中,软课程的教师评估比较差,硬课程比较高,所以,新版MBA对教软课程教师的挑战非常大。”钱颖一说。
2009年,清华即将推出“整合性实践课程”,操作难度在于,授课教师要经常性地跨系合作,过去以个人为单位的授课方式逐渐被打破。
从耶鲁大学商学院的经验来看,它的谈判课由两名教师授课,一位来自经济学系,研究对策论,比较理性,另一位是组织行为学教授,研究心理的。这两个人的授课角度完全不同,他们同时授课有很好的互补性。
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将取决于授课教师之间的默契程度,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清华的MBA改革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在其摸索的过程中,也给其他商学院留下可借鉴的经验。
钱颖一强调说:“商学院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改变,不该把MBA教育简单看作知识的传授。从软课程、整合实践课程来说,各商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投入情况,逐步增加它们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