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面向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程,经过几代教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内容层次丰富的创新性化学实验课程,有效帮助学生整合实验理论和方法,锻炼和提升化学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深度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研习惯的形成和科研素养的提升.对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总结,并对课程未来的建设思路予以展望.
其他文献
分析了“物质的量”概念教学存在的2个问题:概念结构不清晰,忽视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概念的呈现不能从原有认知出发;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将物质的量仅仅当成计算的工具.提出在教学中从初三原有化学定量出发,从朴素的个数定量和宏观的质量定量发展到科学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借助板书建立了物质的量从内涵到关系的概念结构图.呈现了突出物质的量的认识功能、促进化学计量认识发展的教学实录,包括概念建立、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3个环节,并通过访谈分析了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积极人生价值观的塑造、生活及学习模式的调整,对大一新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南开大学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化学概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授课过程中灌输爱国和服务社会理念;通过调整知识架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变革考核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深化其知识结构,引领其成长,实现高等教育中一流课程的育人功能.“化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可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为了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通过开展“国创项目”创新综合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介绍了在本科生有机化学综合实验中开设的新型F-N-P环三磷腈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聚碳酸酯的应用实验,同时介绍了实验具体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介绍一个由科研成果转化的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纸基显色分析法测定白酒中硫离子的含量.硫离子与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四磺基酞菁铁(Fe(Ⅲ) TSPc)在酞菁环平面的轴向位置与中心铁原子配位,能进一步促进过氧链的断裂及高活性中间体高价铁氧正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导致3,3 \',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产物在纸基上显色加深.利用颜色强度与硫离子含量的关系,可实现对硫离子简单、快速、实时、可靠的检测.本实验综合运用化学、光学、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对实验室硬件要求低,易于推广,且实验操作难度适
江苏省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突出了对教师实验素养的考查.大赛中对教师实验素养考查的内容有6个项目.通过观摩大赛,发现部分选手实验素养较弱,表现在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口是心非”,化学基础原理知识“似是而非”,化学实验内容设计未能体现“以生为本”,化学实验操作未能“精益求精”.分析青年教师实验素养问题的原因,提出青年教师实验素养提升的路径有:落实教师实验素养提升培训活动,开展实验创新研讨活动,突出基于实验内容的教学设计.
南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有着优良的历史传承和积淀.近年来,根据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精神,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和概念抽象等教学挑战,诸措并举,发展建立了“四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教材与习题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视频资源相结合;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基础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效果显著.
“能量”是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重要维度,本实验借助手持红外热成像仪“看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通过拍摄等量的不同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时的热成像图,从“温度”高低间接反映出热量变化,从宏观的能量变化建立模型,推理微观的成键、断键等过程,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放热以及弱酸电离过程的吸热,并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依托SPOC的“自主学习+合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到SPOC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SPOC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非常高.
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介绍了基础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即以开展实验教学培训、鼓励交流合作、打破编制壁垒建设实验教学团队;以科研反哺教学、开展实验竞赛、注重教材建设改革课程内容;以“讲一练二考三”“简易混合式”“思想实验”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更新仪器设备及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条件;并通过评教机制及魅力化学实验课堂机制改革基础实验考核模式.
本实验运用电化学的方法,将简单易得的材料用于快速制备铜锈,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时间就会迅速产生铜锈.依据XRD图谱对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形成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最佳电解质溶液配比,并成功制备了碱式碳酸铜(Cu2(CO3)(OH)2).实验结果可用作中学化学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可用于指导学生探究不同条件对铜锈制备的影响,进行探索性学习练习.此外,相关实验原理可提供试题情境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