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发展应用转型为背景,浅析了现在本科院校应用转型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考证方面的认识。体会到现在转型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就业,并且就业的目标是实现入职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定性衡量指标之一便是有无国家认可资质证书等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考证;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TU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340-01
1 前言
目前,好多高校特别是三线城市级的院校都在做转型发展[1]。考虑到生源在逐渐萎缩,扩招后入学学生在学习能力及自觉学习等方面的不足,一味的降分录取和入学后能力要求考核的降低,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同时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考虑到选聘入职人员能力的不足,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及经济的投入到岗前培训中,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选聘的毕业学生不能及时投入工作岗位的矛盾凸显。为此,许多高校对转型发展进行探讨和实践,组成了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来共同商讨对策。同时用人单位在众多莘莘学子之中选择时也多了些硬性指标的衡量[2],比如是否拿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等证书的要求。本文就以作者亲自经历的两类主要考试来探讨作为高校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需要先自身过了相关资格再来去要求学生。不仅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也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师,先做再教”之道。本文也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情况为背景展开讨论,说明时下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证的紧迫性和实用性。
2 目前我校学生情况
就目前来说,笔者从入职以来接触到学生到现在,认识到学生能力和自我学习及约束能力随着扩招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凸显了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意愿在减弱[3]。当然,有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提,比如现在智能终端的普及,几乎所有学生的手机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只有短信和通话的功能,都能够实现各种应用。聊天、多媒体娱乐、手机游戏在各个学生使用的手机终端上都可以实现,使得去图书馆看书的学生、到计算机中心上机的学生不如前几年之多了。甚至是在课堂上,带着耳机通过手机看着近期最新的电视剧;手指不停的在手机屏幕上划着,玩手机游戏作为娱乐的情形,特别是在大班教学的课堂上更是普遍。
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技术和新框架模型的出现,使得学生需要学的技术和技能也越来越多。而计算机知识中基础权威性的课程也不得不开设,比如C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的课程也确实是需要学习的。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一方面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学习基础知识感到看不到应用价值。使得这些不得不开的课程对学生来说不重要、不重视,而这些课程又是应用的前提条件。
3 一些计算机证书的重要性
笔者在跟本校大四的学生沟通时了解到,现在大四学生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对学生入职条件的筛选中,除了强调英语四、六级证书外,对计算机的证书也在逐步推崇。而且对某些证书的偏好,对不同的用人单位也有不同的要求限定。笔者就了解到我校某一学生拿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及工信部授权的职业资格考试,虽说是中级职业资格,但也是有含金量的,而其所面试的用人单位硬是要求其再出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力,才可考虑入职。这说明某些用人单位对“全国”这样冠名的考试的看重程度。而笔者从另外一名大四学生就业实习期了解到,他所在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青睐。比如,拿到“软考”的中级证书可以每月多拿到500元的岗薪增加,拿到“软考”高级资质可以多拿800元的收入补贴。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在逐渐偏向对各类计算机类考试的要求。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趋之若鹜,使得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倍感压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认为我们计算机专业毕业就相当于计算机二级水平这样的简单错误的认识了!
4 计算机类考试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
如果说把所有的不适应社会、不适应就业需要都推卸给学生责任的话,也欠考虑和不妥。因为,站在家长立场来说,给学生交学费,是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购买学校提供的教育等的服务的。学校提供的服务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最初的目标,实现就业的目的。高等学校除了“育人”这一传统而又神圣的期望外,对“就业”这一夙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我们前面看到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偏向也不再向以前那樣的筛选限定了,对计算机类证书的偏爱[4],也不得不使我们教育工作进行重新的思考。这样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教好基础知识外,对各类计算机类的考试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参加这些考试,并取得这些考试相关的合格资质。也不能再向以前那样简单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是题库,只要把题库“背”会,考试就肯定及格。就以笔者自身去亲自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及软件水平考试来说,这些观点将值得重新推敲了。比如,2013年考试增设MS Office高级应用,并采取无纸化考试;再比如,2016年开设 “信息安全工程师”这一软件水平考试,等这些新的要求和新的科目。使得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好学生,必须要了解最新的要求和科目限定,才能指导学生顺利通过相关考试,并引导不同层次和不同意愿的学生通过各类不同科目考试,顺利拿到相关资质证书,满足就业基本需求。
5 结束语
在本科院校发展应用转型的背景下,考虑到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筛选条件发生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获取相关计算机类证书的要求是指引我们高校教师,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引导学生顺利拿到相关计算机证书,有更大优势去博得用人单位青睐的决定条件之一。本文以笔者了解到大四学生就业时的一些情形,认识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证的要求是需要值得我们高校教师去思考、去实践的。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只有因材、因需施教,才能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 赵勇超.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探讨[J].博览群书,2016,7:240.
[2] 叶陵波.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103.
[3] 汤伟.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6,25:113.
[4] 贺开珍.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亚太教育[J].2016,8:116.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考证;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TU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340-01
1 前言
目前,好多高校特别是三线城市级的院校都在做转型发展[1]。考虑到生源在逐渐萎缩,扩招后入学学生在学习能力及自觉学习等方面的不足,一味的降分录取和入学后能力要求考核的降低,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同时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考虑到选聘入职人员能力的不足,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及经济的投入到岗前培训中,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选聘的毕业学生不能及时投入工作岗位的矛盾凸显。为此,许多高校对转型发展进行探讨和实践,组成了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来共同商讨对策。同时用人单位在众多莘莘学子之中选择时也多了些硬性指标的衡量[2],比如是否拿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等证书的要求。本文就以作者亲自经历的两类主要考试来探讨作为高校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需要先自身过了相关资格再来去要求学生。不仅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也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师,先做再教”之道。本文也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情况为背景展开讨论,说明时下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证的紧迫性和实用性。
2 目前我校学生情况
就目前来说,笔者从入职以来接触到学生到现在,认识到学生能力和自我学习及约束能力随着扩招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凸显了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意愿在减弱[3]。当然,有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提,比如现在智能终端的普及,几乎所有学生的手机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只有短信和通话的功能,都能够实现各种应用。聊天、多媒体娱乐、手机游戏在各个学生使用的手机终端上都可以实现,使得去图书馆看书的学生、到计算机中心上机的学生不如前几年之多了。甚至是在课堂上,带着耳机通过手机看着近期最新的电视剧;手指不停的在手机屏幕上划着,玩手机游戏作为娱乐的情形,特别是在大班教学的课堂上更是普遍。
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技术和新框架模型的出现,使得学生需要学的技术和技能也越来越多。而计算机知识中基础权威性的课程也不得不开设,比如C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的课程也确实是需要学习的。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一方面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学习基础知识感到看不到应用价值。使得这些不得不开的课程对学生来说不重要、不重视,而这些课程又是应用的前提条件。
3 一些计算机证书的重要性
笔者在跟本校大四的学生沟通时了解到,现在大四学生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对学生入职条件的筛选中,除了强调英语四、六级证书外,对计算机的证书也在逐步推崇。而且对某些证书的偏好,对不同的用人单位也有不同的要求限定。笔者就了解到我校某一学生拿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及工信部授权的职业资格考试,虽说是中级职业资格,但也是有含金量的,而其所面试的用人单位硬是要求其再出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力,才可考虑入职。这说明某些用人单位对“全国”这样冠名的考试的看重程度。而笔者从另外一名大四学生就业实习期了解到,他所在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青睐。比如,拿到“软考”的中级证书可以每月多拿到500元的岗薪增加,拿到“软考”高级资质可以多拿800元的收入补贴。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在逐渐偏向对各类计算机类考试的要求。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趋之若鹜,使得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倍感压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认为我们计算机专业毕业就相当于计算机二级水平这样的简单错误的认识了!
4 计算机类考试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
如果说把所有的不适应社会、不适应就业需要都推卸给学生责任的话,也欠考虑和不妥。因为,站在家长立场来说,给学生交学费,是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购买学校提供的教育等的服务的。学校提供的服务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最初的目标,实现就业的目的。高等学校除了“育人”这一传统而又神圣的期望外,对“就业”这一夙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我们前面看到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偏向也不再向以前那樣的筛选限定了,对计算机类证书的偏爱[4],也不得不使我们教育工作进行重新的思考。这样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教好基础知识外,对各类计算机类的考试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参加这些考试,并取得这些考试相关的合格资质。也不能再向以前那样简单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是题库,只要把题库“背”会,考试就肯定及格。就以笔者自身去亲自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及软件水平考试来说,这些观点将值得重新推敲了。比如,2013年考试增设MS Office高级应用,并采取无纸化考试;再比如,2016年开设 “信息安全工程师”这一软件水平考试,等这些新的要求和新的科目。使得我们教师要想引导好学生,必须要了解最新的要求和科目限定,才能指导学生顺利通过相关考试,并引导不同层次和不同意愿的学生通过各类不同科目考试,顺利拿到相关资质证书,满足就业基本需求。
5 结束语
在本科院校发展应用转型的背景下,考虑到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筛选条件发生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获取相关计算机类证书的要求是指引我们高校教师,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引导学生顺利拿到相关计算机证书,有更大优势去博得用人单位青睐的决定条件之一。本文以笔者了解到大四学生就业时的一些情形,认识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证的要求是需要值得我们高校教师去思考、去实践的。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只有因材、因需施教,才能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 赵勇超.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探讨[J].博览群书,2016,7:240.
[2] 叶陵波.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103.
[3] 汤伟.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6,25:113.
[4] 贺开珍.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亚太教育[J].2016,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