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dunp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e时代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知识文化信息接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困境为学校对时代先进要素的接纳、融合和利用不及时、不深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与时代先进要素对接,开展系统化建设实践,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关键词 e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2-0057-03
  当网络普遍使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e时代即电子时代已经到来。e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整个社会都随着e时代的出现而发生改变。网络是e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网络使用人数已达到2.53 亿人,其中,学生所占比例为30%。但网络信息和文化的开放性和无序性,直接影响和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路径选择势在必行。
  一、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失控和文化资源信息的污染。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被称为学校的软实力。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创新、凝聚、激励、辐射、协调等功能[1]。e时代背景下社会大环境更为复杂,校园文化建设尤为必要,并且要与时俱进。
  随着电脑网络科技和移动智能手持终端的发展,社会文化传播也发生着革命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消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走向传统社会无法想象的多元化,一部手机可以容纳整个世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获取所需要的知识,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拿出搜索到的例证来反驳教师,教师的知识和信息权威正在逐渐降低。网络改变着生活,改变着文化传播的方式。而且,网络化的文化传播,相对于传统的校园文化而言,更具有创新性、趣味性,新词、流行语和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被创造、广泛传播与接受。同时,网络也带来了思想的懒惰化、浅薄化。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自我价值判断尚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尚待完善,而网络化的文化传播通常具有价值观念紊乱、虚拟化、碎片化、功利化、泥沙俱下、难辨真假等不足,这容易令学生感到茫然甚至盲信盲从。这就要求学校在新时期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2],并针对社会大环境积极筛选、去伪存真、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
  校园作为当前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进步开放的态势下树立培育主流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批判的接受,通过制度化的约束,使学生远离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困境
  成功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一股向上的、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文明的学校形象和塑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有研究者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层次低、功利化、重视不够[3]。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面临的大环境更为多样。传统课堂教育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冲击下,已逐渐失去对学生的主导作用。网络使受众舒适、轻松获得海量信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时间品读和思考传统文化精品,更缺少深阅读和理性思考后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和学习带有很强的自主性、独特性,网络文化环境没有界限,学生可将网络中的自由体验迁移到学习生活中来,传统的师生关系便受到挑战。
  知识信息神秘感的消失,是教师及学校在知识传播上主导地位逐渐被消解的重要因素。这正是科技信息时代和大众化教育时代技术和教育不断进步的结果,这种进步会越来越明显,因而,教师和学校所受到的挑战将越来越大。这种挑战必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接受。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困境在于:学校对e时代先进要素的接纳、融合和利用不及时、不深入,导致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接受情况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与先进时代要素的对接。
  三、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路径
  (一)打造良性互动网络载体
  加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融合利用先进媒介技术,如网络、手机等,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使学生在校外网络中平等自由学习、沟通体验,使校园文化摆脱古老的面孔,释放出新的生机。适当增加计算机相关课程,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信息终端的优劣。建立班级QQ群、微博等,使学习变成学生可以灵活安排甚至享受的快乐事情。这需要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同时推进。要适当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跟帖导帖,引导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认知和习惯,培育主流价值观念,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为寻求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搭建与家长及时沟通的平台。
  (二)建设系统的校园文化
  针对文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现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更多地承担起主流价值观念的建设和引导功能,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文化价值观。这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主线,再围绕主线,逐渐加强纵向的历史感和横向的现实感。历史感以时间为序,归纳总结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发展线索,围绕这条线索进行“筋骨血肉”建设;现实感以时代问题为导引,培育当代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应注意区分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校史馆建设,校风、学风、教风和校训的提炼总结,是系统总结学校发展、建设系统化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改进校园文化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雅俗结合是一个关键。要恰到好处地融合雅与俗,“雅”是要树立精神主线,界定主导精神,通过校园主导建立;“俗”是要将“雅”的内容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上进行通俗化、时代化的转化,便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借助新的媒体进行传播,甚至辐射社会。好的文化内容,还需要建设有效的传播载体和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朱熹将儒家经典文化根据地方特点进行灵活的地方化改进(比如乡约等),为使儒家文化成为其后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居功至伟,而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则通俗易懂地让正统精品文化遍地开花。   可以将传统文化文学课在相对单一的诵读、讲读基础上加以改进和丰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尝试将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故事进行恰当改编,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代语言,用现代形式进行包装,最后可以通过小品、短剧、中国好故事和故事擂台赛等活动形式加以展现。
  (四)改进课堂形式
  在单纯的知识传播和讲解上,技术媒体如手机、点读机、网络等已经拥有了比教师更为广博的知识源,学生可以自由享有,家长有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教师知识信息的优越性正在逐渐消解。在学生问的最多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怎么办”的情形下,教师更多的应该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建构。为此,教师应该寻求另一个方面的突破,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多的是要利用知识储备,对知识进行处理和整合,引导学生在表现、处理、整合、运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形成对教师的亲切感和钦佩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成为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者和组织者,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处理、整合、创新文化知识的成就感。
  (五)改进教学和学生评价方法
  课堂形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评价体系的改变。建构主义、行动导向等教学理念应该在教师群体中普及。鼓励大胆进行开放式课堂尝试,如一次课设置几个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分组,每个组承担一个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整理。第二次课时进行分组演说或采用其他形式如角色扮演等表现出来。这种集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当前开展得是很不够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惰性会严重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校园里少了他们紧张、快乐的学习、积极参与、讨论的身影,那么任何校园文化建设都将是苍白的。
  同时,构建更加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人的成长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正常体现。因此,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学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开发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将知识迁移到现代社会的努力与成效及推广能力等)的发展评价,个人成绩与学习团队的融入程度等,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成绩。
  “网络信息及文化是不断发展和构建的动态过程”[4],对其认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所以e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结合先进方式,吸收先进文化,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敬菊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邓真江,徐来稳.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环境的影响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9):2-4.
  [3]周宏.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21):31-33.
  [4]白晓微. 网络背景下的大学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48-49.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cultural transmission mode in e-Times, the knowledge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cceptance of the students exhibi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major dilemma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at the schools are not timely, in-depth on advanced times factor acceptance, integration and use. Around this major dilemma,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docking with the advanced times factor and carry out systematic practice of building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e-time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path
  Author Shen Junxia, lecturer of Henan Luohe Medical Colledge (Luohe 462002)
其他文献
福建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规范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人手,制定加强管理的措施制度,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监管力度。在对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站点进行摸底和组织主办学校自查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在《光明日报》发表《职业教育应有突破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认为,目前,有两个明显问题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一是用人的劳动制度与
通过对198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历程与趋势,研究主题和领域,主要的研究力量分布与水平等内容,发现
近日,南宁市知识产权局印发的《关于奖励2015年度南宁市专利工作突出单位的通知》(南知发[2016]2号)表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度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获得辖区高等院
北京市商业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东部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地区的工作部署,与云南保山市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对象精准、项目精准、效果精准的“造血式”扶贫方式,初步形成政府主导、
四个案例研究(二)媒体社区(Mediencommunity)媒体社区(Mediencommunity)是一个在线的"形象艺术的知识网"。这一创举得以开发和测试得益于BMBF和ESF的资助。该项目的试点阶段过后,Medi
随着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建立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的职业教育宣传制度或活动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
摘 要 肇始于1906年的美国高校合作教育大体经历了酝酿初创、艰难传播、高速扩张、稳定发展等四个阶段百余年的发展流变。其以实用主义等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参与者共益机制,积极推进联邦立法,直接获得联邦、州的财政拨款等重要举措,实现了美国合作教育的百年辉煌。进入21世纪,美国合作教育亟需解决满足劳动力国际化、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等外界挑战,加强项目协调人等自身制度建设,并将合作教育升级为现代学徒制,以
针对新的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采取新的“3+x”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4条主线不间断的课程设置,即计算机基础课程设
摘 要 针对高职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存在的问题,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以贴近学生基础、贴近专业、贴近应用为原则,实施多元化考核,对数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应用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