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这一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更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头戏”。应用题是揭示数学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手段,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乏味性。另外,应用题具有自身独特的解题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都会觉得很无助,从而产生解题的惧怕心理,最后对整个教学的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解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掌握解题技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当今的社会中,科技飞速发展,数学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社会上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产生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数学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比较分散,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整个的教学过程比较偏向于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较多的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导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差。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培养兴趣,提高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来源,想要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必须要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入。有一部分人会这样认为:学习那么多数学知识有什么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然而事实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传统的数学教材基本上都跟实际生活实践脱节的,针对这一缺点,现在的新教材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教材内容更加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作用,从而产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爱上学习数学。(2)适当的加入一些数学小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让学生充当一名研究者,完整地参与到包括探究、发现及总结等这一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快乐,那自然而然,学生就能在学习的成就感里面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攻克数学难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数学之所以可以让人为之而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与喜悦。
二、精选精练,举一反三
多做练习题是学生巩固新知并运用新知的重要手段。但题海战术只适合增强学生的动作技能,不适合发展学生的智慧技能,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练习题在选择上面一定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为学生多创造变式训练的机会。数学上的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倡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完成习题,充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变式训练一般有以下五种主要方法:一是改变应用题题目的陈述方式;二是改变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四是改变问题;五是改变条件的同时也改变题目的问题。根据题目结构设置的不同,应用题的解题训练还可以有扩题、缩题、拆题等几种变式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另编一些具有一定技能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过程的质疑习惯,最后形成数学能力。 这里以“变式训练”为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变式训练”一般有以下五种主要方法。一是改变题目的叙述,就是应用题的题意不变,只改变题目中的部分词或句子的叙述。二是改变重点词句。也就是改变题目中条件与条件和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纽带,它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及探究解题方法。三是改变条件,就是应用题里的问题没变,然后把直接的条件信息和间接的条件信息进行交换。四是在改变条件的同时也改变问题,也就是把题目里面的条件信息与问题进行合理的交换,使题目本意发生很大的变化,然后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方法都会直接跟着发生变化。五是把问题进行改变,也就是应用题里的所有条件信息没有变,只是改变应用题的问题。 “变式训练”的形式变化多端,既灵活又复杂,有助于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又能增强学生的解题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的思路会随着思维的不断广阔而变得越来越多;当思维足够灵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变的形式就越新颖;当思维越深刻,应用题的变式结果就会越复杂。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在学生遇到的所有应用题里,有部分是会比较灵活和复杂的。学生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或者固有的思路来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这样的话,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死胡同”。针对这种题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思维的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在整体上把握,全面地观察与分析当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解题的效果和效率都好多了。 举个例子:已知3个数的平均数是1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35,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20。问题是,改变的那个数字原来是多少?读完题目后,大部分学生的常规想法可能都是想知道这3个数到底各是多少,然后就会不知不觉地钻进“要找出这3个数”的死胡同里。但是很明显,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想的。学生在解决这个应用题的时候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不可以只看到其中的某一个数,而把这3个数分开思考。首先,要知道发生变化后的3个数的总和是3×20=60,发生变化前的3个数的总和是3×10=30,接着算出发生变化后的总和比发生变化前的总和增加了60-30=30,那么,哪个数“增加30”后会变成35呢?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五、授予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老师没有进行解题技巧的引导,学生就只会按照固定的思路一成不变,解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想要真真正正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就离不开老师进行解题技巧化的引导。例如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训课,授予学生各方面的解题思维、策略和技巧;又或者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渗透解题思维策略的锻炼,通过训练各种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更有效的解题策略和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组织一些专门的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小组或小课堂,进行一系列类似的难题征解的比赛,这些训练技巧和策略的方法对培优辅差都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培养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独立编写一些应用题,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应用题的结构与特征,刺激学生自主分析每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也是一种检验教师应用题教学效果好与差的有利方法。当学生在完成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时,教师在指导中应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所编写出来的题目内容和问题是否符合数学的逻辑要求,所编写出来的题目内容和问题是否符合日常生活实际。还有,辅导学生参加自编应用题训练的时候,应当还要注意他们的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等。
当今社会,教学认识都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且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小学数学高年级课程必须要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数学应用题多开展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训练,从而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李录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3)
[3]王韵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8(15)
[4]魏意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0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当今的社会中,科技飞速发展,数学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社会上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产生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数学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比较分散,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整个的教学过程比较偏向于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较多的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导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差。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培养兴趣,提高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来源,想要获得经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必须要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入。有一部分人会这样认为:学习那么多数学知识有什么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然而事实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传统的数学教材基本上都跟实际生活实践脱节的,针对这一缺点,现在的新教材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教材内容更加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作用,从而产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爱上学习数学。(2)适当的加入一些数学小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让学生充当一名研究者,完整地参与到包括探究、发现及总结等这一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快乐,那自然而然,学生就能在学习的成就感里面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攻克数学难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数学之所以可以让人为之而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与喜悦。
二、精选精练,举一反三
多做练习题是学生巩固新知并运用新知的重要手段。但题海战术只适合增强学生的动作技能,不适合发展学生的智慧技能,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练习题在选择上面一定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为学生多创造变式训练的机会。数学上的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倡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完成习题,充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变式训练一般有以下五种主要方法:一是改变应用题题目的陈述方式;二是改变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四是改变问题;五是改变条件的同时也改变题目的问题。根据题目结构设置的不同,应用题的解题训练还可以有扩题、缩题、拆题等几种变式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另编一些具有一定技能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过程的质疑习惯,最后形成数学能力。 这里以“变式训练”为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变式训练”一般有以下五种主要方法。一是改变题目的叙述,就是应用题的题意不变,只改变题目中的部分词或句子的叙述。二是改变重点词句。也就是改变题目中条件与条件和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纽带,它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及探究解题方法。三是改变条件,就是应用题里的问题没变,然后把直接的条件信息和间接的条件信息进行交换。四是在改变条件的同时也改变问题,也就是把题目里面的条件信息与问题进行合理的交换,使题目本意发生很大的变化,然后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方法都会直接跟着发生变化。五是把问题进行改变,也就是应用题里的所有条件信息没有变,只是改变应用题的问题。 “变式训练”的形式变化多端,既灵活又复杂,有助于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又能增强学生的解题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的思路会随着思维的不断广阔而变得越来越多;当思维足够灵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变的形式就越新颖;当思维越深刻,应用题的变式结果就会越复杂。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在学生遇到的所有应用题里,有部分是会比较灵活和复杂的。学生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或者固有的思路来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这样的话,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死胡同”。针对这种题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思维的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在整体上把握,全面地观察与分析当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解题的效果和效率都好多了。 举个例子:已知3个数的平均数是1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35,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20。问题是,改变的那个数字原来是多少?读完题目后,大部分学生的常规想法可能都是想知道这3个数到底各是多少,然后就会不知不觉地钻进“要找出这3个数”的死胡同里。但是很明显,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想的。学生在解决这个应用题的时候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不可以只看到其中的某一个数,而把这3个数分开思考。首先,要知道发生变化后的3个数的总和是3×20=60,发生变化前的3个数的总和是3×10=30,接着算出发生变化后的总和比发生变化前的总和增加了60-30=30,那么,哪个数“增加30”后会变成35呢?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五、授予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老师没有进行解题技巧的引导,学生就只会按照固定的思路一成不变,解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想要真真正正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就离不开老师进行解题技巧化的引导。例如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训课,授予学生各方面的解题思维、策略和技巧;又或者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渗透解题思维策略的锻炼,通过训练各种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更有效的解题策略和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组织一些专门的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小组或小课堂,进行一系列类似的难题征解的比赛,这些训练技巧和策略的方法对培优辅差都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培养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独立编写一些应用题,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应用题的结构与特征,刺激学生自主分析每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也是一种检验教师应用题教学效果好与差的有利方法。当学生在完成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时,教师在指导中应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所编写出来的题目内容和问题是否符合数学的逻辑要求,所编写出来的题目内容和问题是否符合日常生活实际。还有,辅导学生参加自编应用题训练的时候,应当还要注意他们的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等。
当今社会,教学认识都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且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小学数学高年级课程必须要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数学应用题多开展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训练,从而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李录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3)
[3]王韵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8(15)
[4]魏意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