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培养青少年什么样的劳动观、怎样培养劳动观的根本问题。职业院校肩负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弘扬劳动精神,思政教育引领,创新教育形式,帮助职教生树立正确劳育观,带动劳育发展,丰富劳育载体,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動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与内涵高度的凝练与概括,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作为核心,学生要树立崇尚和尊重劳动的态度,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行为习惯,形成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根本目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引导职教生增进劳动体知、深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思政教育引领,带动劳动教育发展。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劳动教育发展,发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融入和阐释劳动教育理论,帮助职教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二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如在课程讲解中阐释专业能手、劳动模范的典型事例开展劳动伦理教育,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
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载体。一是校园劳动。日常生活能够提升职教生劳动意识,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夯实。具体来说,可以开展宿舍卫生劳动和校园公共区域清洁劳动等活动,并对劳动效果进行评分评比,将分数纳入劳动教育课成绩,从而激发和培养职教生劳动热情,提升职教生综合劳动素质。二是家庭劳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通过考核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行的形成,家庭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处处皆是没有学分的劳动课。在启动阶段,可以通过劳动课程来带动,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在家庭中充分开展日常劳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和长远上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考核而为之。三是社会劳动。积极引导职教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做、悟,身体和意志得到锻炼,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勤劳、质朴、踏实的劳动精神,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践行新时代职教生劳动教育的要求,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充分统筹发挥好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作用,不折不扣地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動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与内涵高度的凝练与概括,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作为核心,学生要树立崇尚和尊重劳动的态度,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行为习惯,形成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根本目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引导职教生增进劳动体知、深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思政教育引领,带动劳动教育发展。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劳动教育发展,发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融入和阐释劳动教育理论,帮助职教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二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如在课程讲解中阐释专业能手、劳动模范的典型事例开展劳动伦理教育,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
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载体。一是校园劳动。日常生活能够提升职教生劳动意识,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夯实。具体来说,可以开展宿舍卫生劳动和校园公共区域清洁劳动等活动,并对劳动效果进行评分评比,将分数纳入劳动教育课成绩,从而激发和培养职教生劳动热情,提升职教生综合劳动素质。二是家庭劳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通过考核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行的形成,家庭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处处皆是没有学分的劳动课。在启动阶段,可以通过劳动课程来带动,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在家庭中充分开展日常劳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和长远上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考核而为之。三是社会劳动。积极引导职教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做、悟,身体和意志得到锻炼,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勤劳、质朴、踏实的劳动精神,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践行新时代职教生劳动教育的要求,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充分统筹发挥好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作用,不折不扣地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