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o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作文应是学生本真的坦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作文世界应是“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的精神家园。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让学生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强调表露真情实感,同时能渗透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要做到“为生活而写”、“为人生而写”。所谓“言为心声”,即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必须写学生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体验过的事,写学生自己最有感受,印象最深的内容。但感情不是无源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唯有有了深切的体会,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把习作变成“我想写、我要写,所以我才写”,而不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调动起学生感情的兴奋点,诱导学生发掘心灵深处的潜在情感,融合在具体典型事例之中,让学生觉得有必要写。才能让学生解放自我,张扬个性,施展创造潜能,使学生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学生周围新鲜的人、事、物层出不穷。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作文。为了让作文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我在班里开展了各项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游览、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拥有了鲜活的素材,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因为这是学生亲身而且临近的体验,印象深刻,从而能够做到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再由生活走向作文。例如:去年市里开展了以“传承文明,孝老爱亲”为主题的中学生德育实践征文活动,我煞费苦心的布置了一项作业,作文课的前一天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吗?父母为我们操劳、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我们给他们洗洗脚,难道不应该吗?他们这么忙是为了谁?这么辛苦又是为了谁?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为爸爸、妈妈洗洗脚。在洗的过程中,请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写一篇作文。”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写得都很认真,基本上都写出了真情实感。虽然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上还不够具体、生动,但学生们的文章内容的确充实了,感情也表达得真挚而有感染力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长都激动的给打电话感叹孩子长大了,这次为写作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孩子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心别人。
  自由写作,倡导的是让学生用笔作心灵独白,与生命对话。只有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学生才能关注作文,把他们带进自主作文这道奇丽的风景中,才有可能让他们达到“乐写、会写”的作文新境界。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每一片独特的风景,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之门,让学生懂得用心去打量这个逐渐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世界,发现真善美,识别假恶丑,从而帮助学生彻底改掉写作文就是编编故事的错误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就是让学生学会珍藏生命中的精彩,成长路上的坎坷,探寻未来人生的过程。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无话可写。”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积累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学生积累
期刊
总是有一条河会在我的梦里哗哗的向前流淌着,流淌着,那就是运河,我童年的运河。  我是运河边长大的孩子,运河里有我的快乐而忧伤的童年。  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是最大的。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弟弟还小,妹妹比我只小了一岁多,所以常常跟在我身边,做我的小尾巴的是我的妹妹。  六岁那年的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我和妹妹中午趁大人午睡的时候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来到运河边,看见几个平时和我们一起
期刊
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想赢得工作的成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这样才会与学生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否则我们的好心会不被理解,学生的过失,我们也不会原谅。  (一)爱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受很大的冲击。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亲人。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最渴望亲人的温暖。而父母又不可能很快的来到他们的身边。老师的关心,对他们来说,犹如亲人般的温暖。在学生生病的时候,问问他们有没
期刊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高中教学阶段,体现语文素质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一、听的能力  应试教育下的听,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要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广泛地接受各方面的信息;要培养学生正确地听的态度和良好地听的习惯;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由于语文课时相对较紧,对于我们农村高中来说,要达到上述要求,必然要在写作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拓展,以使写作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习惯性行为,成为他们生活必需的部分。而周记,是最具活力与个性的写作体验。下面,本人就试着从周记个性化训练这一角度入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从日常见闻入手。生活永远是鲜活的,如果老
期刊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语文课发展的方向。而关注作者本人乃是其中之一。作者,这个站在文本之后的神秘之人,他有着怎样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以及对自然对人生独特的感受,本节课以此作为探讨的重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走近作者郁达夫。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学习动机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苏轼的《赤壁赋》,在这篇描写秋景的文章中,我
期刊
在有限的时间里,高三学生如何建错题集才能真正费时少、收益好呢?根据多年的探索与思考,我觉得以下办法对高三学子十分有效:  一、一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建议学生用以下的方式建立错题集:  1.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语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知识点,尽量在自习课大声朗读,边读边抄,抄写时故意留出空白供以后填写,填写时尽量在草稿本上进行,凡是有错的用铅笔圈起来,第二天进行其他内容前先集中精力解决
期刊
“环境描写”题是小说考查的常见题型,它有三考:一考特点,二考手法,三考作用。分析作用是考查的重点,但不少学生答作用类试题时常出现答题不具体、不全面、术语不明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特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回归课本,熟练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
期刊
于漪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因此,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将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认为,教学语言对师生情感优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优美,如听仙乐——运用审美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情感性与知识性的完善统一,如果教学语言只传递教学信息,却不能
期刊
诗歌鉴赏,其考点设置主要有四个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因此,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后,学生需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做到“三明确”“六注意”,从而清晰审题,全面准确答题。  一、“三明确”  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全面了解答题技巧,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