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12.5 mg剂量的米非司酮,观察组43例则采用25.0mg剂量的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及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瘤体均缩小,E2、LH、P及FSH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E2、LH、P及FSH水平变化更显著,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治疗组10例,总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剂量时效果更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激素水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子宮肌瘤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治疗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妇科专家所关注。子宫肌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20%~50%,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文将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参考《妇产科学》[2]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83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37.65±8.48岁,病程1.83±0.76年;观察组43例,年龄38.87±8.64岁,病程2.76±0.68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并已知情同意者;②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④近期未使用本研究以外其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受试药物过敏者;③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存在宫颈癌等子宫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华联制药,国药准字H31020145)12.5mg,每晚睡前服,1次/d,连续90d。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片25mg,用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LH、P及FSH水平(采用ACS-180PLUS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参照瘤体减小情况判定,显效:瘤体减小≥30%以上;有效:瘤体减少10%~29%范围者;瘤体减少不足10%,甚或反而增大。
1.4 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激素水平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均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各激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显效例数更多,差异显著,χ2=6.560,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包括恶心呕吐1例,乏力2例,总发生率7.50%;治疗组为10例,包括恶心呕吐3例,乏力4例,皮疹3例,总发生率23.26%,χ2=3.894,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前,均经特殊干预治疗而缓解。
3 讨论
子宫肌瘤可引起女性月经异常、腰酸、下腹坠胀,可伴不孕,严重者还可导致子宫肉瘤样变。研究认为,周期性的雌、孕激素水平失调是子宫肌瘤产生的主要生理基础。手术治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但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可影响卵巢功能。因此,内科保守治疗仍是年轻女性的首选治疗方案。
米非司酮对于孕激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P受体的亲和力强,可增强热休克蛋白与P受体的结合,改变P受体上DNA的结合区,达到阻断孕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抑制瘤体增大。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中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机体其他组织,可促进肌瘤有丝分裂。PR及孕激素也可增加子宫肌瘤有丝分裂活性,是促进肌瘤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学者发现米非司酮可降低PR蛋白及PRmRNA水平,从而缩小肌瘤[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更高,但反应程度均较轻,未经药物干预而缓解,与朱婷[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我们认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剂量时效果更显著,更适合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也将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熊蓉艳,彭诚.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74-75.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23-324.
[3]严崴巍.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3, 19(21):4027-4028.
[4]任慕兰,陈锡玲,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培养细胞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6):370-372.
[5]朱婷,张天铭.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 (28):61-63.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子宮肌瘤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治疗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妇科专家所关注。子宫肌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20%~50%,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文将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参考《妇产科学》[2]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83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37.65±8.48岁,病程1.83±0.76年;观察组43例,年龄38.87±8.64岁,病程2.76±0.68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并已知情同意者;②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④近期未使用本研究以外其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受试药物过敏者;③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存在宫颈癌等子宫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华联制药,国药准字H31020145)12.5mg,每晚睡前服,1次/d,连续90d。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片25mg,用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LH、P及FSH水平(采用ACS-180PLUS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参照瘤体减小情况判定,显效:瘤体减小≥30%以上;有效:瘤体减少10%~29%范围者;瘤体减少不足10%,甚或反而增大。
1.4 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激素水平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均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各激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显效例数更多,差异显著,χ2=6.560,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包括恶心呕吐1例,乏力2例,总发生率7.50%;治疗组为10例,包括恶心呕吐3例,乏力4例,皮疹3例,总发生率23.26%,χ2=3.894,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前,均经特殊干预治疗而缓解。
3 讨论
子宫肌瘤可引起女性月经异常、腰酸、下腹坠胀,可伴不孕,严重者还可导致子宫肉瘤样变。研究认为,周期性的雌、孕激素水平失调是子宫肌瘤产生的主要生理基础。手术治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但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可影响卵巢功能。因此,内科保守治疗仍是年轻女性的首选治疗方案。
米非司酮对于孕激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P受体的亲和力强,可增强热休克蛋白与P受体的结合,改变P受体上DNA的结合区,达到阻断孕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抑制瘤体增大。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中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机体其他组织,可促进肌瘤有丝分裂。PR及孕激素也可增加子宫肌瘤有丝分裂活性,是促进肌瘤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学者发现米非司酮可降低PR蛋白及PRmRNA水平,从而缩小肌瘤[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更高,但反应程度均较轻,未经药物干预而缓解,与朱婷[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我们认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剂量时效果更显著,更适合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也将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熊蓉艳,彭诚.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74-75.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23-324.
[3]严崴巍.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3, 19(21):4027-4028.
[4]任慕兰,陈锡玲,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培养细胞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6):370-372.
[5]朱婷,张天铭.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 (2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