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瞩目的俄罗斯总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根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3日公布的对99.45%选票的统计结果,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农业党、俄罗斯公民力量党的候选人、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得票率为70.23%,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位候选人——俄罗斯共产党的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的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民主党的博格丹诺夫,梅德韦杰夫已经赢得本次总统大选,将接任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新任总统将在2008年5月7日宣布就职。
俄罗斯总统选举制度
俄联邦的总统制是在1991年3月17日经过全民公决后确立的。1993年12月12日,俄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独立后的第一部新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俄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不得超过两次连任。任何一个年满35岁、在俄常住10年以上的俄联邦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选民半数以上支持的即被认为当选。如果候选人有两名以上,而其中任何一名候选人都没有当选,中央选举委员会则宣布对得票领先的两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投票。俄罗斯曾分别于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举行总统选举。前两届叶利钦获胜,2000年和2004年,普京连续两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总统选举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当权候选人享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借助政权力量为参选创造条件。总统享有广泛的人事任免权,当权候选人可以运用这一权力撤换政府官员以迎合选民心理,或以许诺官职等手段拉拢竞争对手。总统有权调整国家的内外政策以增加竞选的政治资本。1996年大选时,面对反对派候选人的攻击和全社会普遍的反战情绪,为消除车臣危机对大选的不利影响,叶利钦临时宣布停战并与车臣非法武装举行谈判;而2000年的普京则是靠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强硬政策而赢得了选民的好感和支持,第二次车臣战争也成了普京独享的竞选政治资源。
第二,“直选制”使政党在总统选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对民意的把握能力成为取胜的关键。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实行的是“直选制”。“直选制”可以使选民与候选人直接交流,提高了民众参政的热情,同时也促使选民更加注重候选人个人魅力与政治影响力。以普京为例,他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年轻、健康与果敢,这给选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担任总理和代总统期间,普京显示了务实与雷厉风行的特点,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俄罗斯振兴的希望。正是这种独特的个人政治魅力使普京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从众多候选人里脱颖而出。
第三,俄罗斯总统选举由民选制趋向于“提名制”,前任总统的意愿和行为不仅影响选民情绪,也左右了总统选举的结果。普京执政很大程度上是叶利钦“提名”的结果。普京在两届任期行将结束的前夕,也提出了自己的下一任总统人选。总统“提名制”反映了俄罗斯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特别民主制度”的现状,反映了俄罗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国家权力结构,也成为俄罗斯总统大选中重要而独特的现象。总统“提名制”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俄自身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此次,由普京提名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一旦当选,将会在继续维护国家基本制度的同时,制定和实施具有个性化特点、体现自身意愿的治国计划和施政纲领。
普京在任八年成就非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超级大国变成了二流国家,这种失落感让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俄罗斯人备感屈辱。2000年3月出任总统的普京,面对的是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卢布大幅度贬值。以至美元成为国内主要通货,在经济崩溃之外,更面临政治上分崩离析的俄罗斯。为了重新崛起,俄罗斯人迫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铁腕领导人来领导俄罗斯的复兴大业。而8年来的事实证明,普京正是领导俄罗斯复兴最合适的人选。
在政治方面。普京使动荡的政局平稳,恢复了社会稳定,他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权威,打造铁腕政府,恢复政府的行政效率:在经济方面,实现经济复苏,在普京执政的8年时间里,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六番,居民收入增长了4倍。俄的经济持续保持6.5%~7%的增长速度,黄金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三位,其与他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已逐步缩小,俄罗斯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在军事方面,加大了军队建设的力度,恢复俄罗斯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在外交方面,坚决捍卫本国利益。面对北约的东扩和挤压俄罗斯的活动空间,普京毫不留情地全面展开反击。在2007年初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猛批美国的单边主义,指责正是美国的政策破坏了世界的安宁。与此同时,俄罗斯恢复战略轰炸机巡航,并派遣由航母组成的舰队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普京的强硬态度使美国和西方感受到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分量。
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为俄新领导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未来的新政权仍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当然,正如普京在告全国人民书中所言,“俄罗斯近年来面临着复杂而重大的任务”。分析人士认为,俄新政权在内政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国家财政预算对“石油美元”的依赖、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为自身利益而暗中作祟的宗派势力等。在外交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新“军备竞赛”、独联体内部的离心倾向等。此外,国内外一些“反普京”势力仍在试图改变俄现政权。
梅一普组合领导俄罗斯
此次总统选举结果将对俄罗斯今后几年的政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梅德韦杰夫曾经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请普京出任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在选举结束之后,俄罗斯将延续普京在过去8年中所执行的政策。对俄罗斯民众而言,普京在总统卸任后若能以其他方式继续执掌政权、延续其在任时的治国方略和政策方针是他们最大的愿望。2007年12月10日在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农业党和俄罗斯公民力量党四个政治党派一致推举梅德韦杰夫为大选的总统候选人的会议上,普京表示,“关于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我已经与他结识17年之久,我完完全全支持他。”不难预测,“梅德韦杰夫——普京”组合将会成为俄罗斯的新选择。
梅德韦杰夫1965年9月14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比普京小13岁,是俄罗斯年轻一代政治家的代表。跟许多普京核心 圈子成员一样,梅德韦杰夫也是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人,而且跟普京是同校同系的校友,同样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梅德韦杰夫在1990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博士学位),成为圣彼得堡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后来从讲坛走向政坛。
梅德韦杰夫是普京多年的亲信,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在普京手下做事,担任圣彼得堡外事委员会顾问,忠心耿耿,仕途扶摇直上。普京2000年竞选总统时,他是竞选总干事。其后,普京将梅德韦杰夫作为主要副手带到莫斯科,成为了总统幕僚长,再转任俄罗斯能源工业龙头“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梅德韦杰夫精通内政和经济,熟谙官僚体系的运作,被市场人士视为亲商业界人士,不像其同僚那样强硬。而在西方人眼中,梅德韦杰夫是亲西方的温和派人物,他形容自己的外交政策立场很“欧洲”。他与美国打过许多交道,在美国政治圈也留下了良好印象。而且他没有军方背景,与国安会毫无瓜葛,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俄军的反美情绪在国内是最高的。梅德韦杰夫将有助缓和俄罗斯现时和欧洲及美国的紧张关系。
今年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大选年。两国领导人的更替和政府的更迭,无疑将会对俄美双边关系产生影响,因而备受世人关注。梅德韦杰夫在2月26日表示,希望在布什2009年1月离职后,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能够升温,他说:“与有现代观念的人合作比与那些眼睛总是看着过去的人更容易。”但是俄罗斯在科索沃独立、美国计划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等问题与华盛顿矛盾重重,梅德韦杰夫没有多少机会采纳新的外交方略。因此俄美关系虽不至由于新总统的上台恶化,但也不会有大的进步,这是由双方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决定的。
对于未来中俄关系走向,专家认为,中俄两国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日臻完善、深入合作需要的气氛逐步浓厚、两国战略利益多项交叉的程度不断提高,这是两国关系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俄中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提高,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国际战略协作日益加强。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双方正积极协商加以解决。总之,这次俄罗斯总统选举对俄中关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当选政府总理的政治强人普京,仍将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影响,并且不排除到2012年,普京重新问鼎总统宝座,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他曾有豪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相关链接:
梅德韦杰夫简历
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65年9月14日生于列宁格勒市,1987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199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学副博士、副教授。1990~1999年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书,其中1990~1995年间兼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市长对外联系委员会专家。1999年任俄联邦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99~2000年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2000年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2000~2001年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2001年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2002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局主席。2003年10月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2005年11月任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已婚,有一个儿子。(文章代码:0813)
[责任编辑]林京
俄罗斯总统选举制度
俄联邦的总统制是在1991年3月17日经过全民公决后确立的。1993年12月12日,俄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独立后的第一部新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俄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不得超过两次连任。任何一个年满35岁、在俄常住10年以上的俄联邦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选民半数以上支持的即被认为当选。如果候选人有两名以上,而其中任何一名候选人都没有当选,中央选举委员会则宣布对得票领先的两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投票。俄罗斯曾分别于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举行总统选举。前两届叶利钦获胜,2000年和2004年,普京连续两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总统选举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当权候选人享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借助政权力量为参选创造条件。总统享有广泛的人事任免权,当权候选人可以运用这一权力撤换政府官员以迎合选民心理,或以许诺官职等手段拉拢竞争对手。总统有权调整国家的内外政策以增加竞选的政治资本。1996年大选时,面对反对派候选人的攻击和全社会普遍的反战情绪,为消除车臣危机对大选的不利影响,叶利钦临时宣布停战并与车臣非法武装举行谈判;而2000年的普京则是靠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强硬政策而赢得了选民的好感和支持,第二次车臣战争也成了普京独享的竞选政治资源。
第二,“直选制”使政党在总统选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对民意的把握能力成为取胜的关键。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实行的是“直选制”。“直选制”可以使选民与候选人直接交流,提高了民众参政的热情,同时也促使选民更加注重候选人个人魅力与政治影响力。以普京为例,他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年轻、健康与果敢,这给选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担任总理和代总统期间,普京显示了务实与雷厉风行的特点,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俄罗斯振兴的希望。正是这种独特的个人政治魅力使普京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从众多候选人里脱颖而出。
第三,俄罗斯总统选举由民选制趋向于“提名制”,前任总统的意愿和行为不仅影响选民情绪,也左右了总统选举的结果。普京执政很大程度上是叶利钦“提名”的结果。普京在两届任期行将结束的前夕,也提出了自己的下一任总统人选。总统“提名制”反映了俄罗斯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特别民主制度”的现状,反映了俄罗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国家权力结构,也成为俄罗斯总统大选中重要而独特的现象。总统“提名制”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俄自身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此次,由普京提名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一旦当选,将会在继续维护国家基本制度的同时,制定和实施具有个性化特点、体现自身意愿的治国计划和施政纲领。
普京在任八年成就非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超级大国变成了二流国家,这种失落感让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俄罗斯人备感屈辱。2000年3月出任总统的普京,面对的是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卢布大幅度贬值。以至美元成为国内主要通货,在经济崩溃之外,更面临政治上分崩离析的俄罗斯。为了重新崛起,俄罗斯人迫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铁腕领导人来领导俄罗斯的复兴大业。而8年来的事实证明,普京正是领导俄罗斯复兴最合适的人选。
在政治方面。普京使动荡的政局平稳,恢复了社会稳定,他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权威,打造铁腕政府,恢复政府的行政效率:在经济方面,实现经济复苏,在普京执政的8年时间里,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六番,居民收入增长了4倍。俄的经济持续保持6.5%~7%的增长速度,黄金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三位,其与他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已逐步缩小,俄罗斯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在军事方面,加大了军队建设的力度,恢复俄罗斯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在外交方面,坚决捍卫本国利益。面对北约的东扩和挤压俄罗斯的活动空间,普京毫不留情地全面展开反击。在2007年初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猛批美国的单边主义,指责正是美国的政策破坏了世界的安宁。与此同时,俄罗斯恢复战略轰炸机巡航,并派遣由航母组成的舰队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普京的强硬态度使美国和西方感受到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分量。
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为俄新领导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未来的新政权仍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当然,正如普京在告全国人民书中所言,“俄罗斯近年来面临着复杂而重大的任务”。分析人士认为,俄新政权在内政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国家财政预算对“石油美元”的依赖、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为自身利益而暗中作祟的宗派势力等。在外交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新“军备竞赛”、独联体内部的离心倾向等。此外,国内外一些“反普京”势力仍在试图改变俄现政权。
梅一普组合领导俄罗斯
此次总统选举结果将对俄罗斯今后几年的政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梅德韦杰夫曾经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请普京出任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在选举结束之后,俄罗斯将延续普京在过去8年中所执行的政策。对俄罗斯民众而言,普京在总统卸任后若能以其他方式继续执掌政权、延续其在任时的治国方略和政策方针是他们最大的愿望。2007年12月10日在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农业党和俄罗斯公民力量党四个政治党派一致推举梅德韦杰夫为大选的总统候选人的会议上,普京表示,“关于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我已经与他结识17年之久,我完完全全支持他。”不难预测,“梅德韦杰夫——普京”组合将会成为俄罗斯的新选择。
梅德韦杰夫1965年9月14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比普京小13岁,是俄罗斯年轻一代政治家的代表。跟许多普京核心 圈子成员一样,梅德韦杰夫也是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人,而且跟普京是同校同系的校友,同样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梅德韦杰夫在1990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博士学位),成为圣彼得堡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后来从讲坛走向政坛。
梅德韦杰夫是普京多年的亲信,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在普京手下做事,担任圣彼得堡外事委员会顾问,忠心耿耿,仕途扶摇直上。普京2000年竞选总统时,他是竞选总干事。其后,普京将梅德韦杰夫作为主要副手带到莫斯科,成为了总统幕僚长,再转任俄罗斯能源工业龙头“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梅德韦杰夫精通内政和经济,熟谙官僚体系的运作,被市场人士视为亲商业界人士,不像其同僚那样强硬。而在西方人眼中,梅德韦杰夫是亲西方的温和派人物,他形容自己的外交政策立场很“欧洲”。他与美国打过许多交道,在美国政治圈也留下了良好印象。而且他没有军方背景,与国安会毫无瓜葛,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俄军的反美情绪在国内是最高的。梅德韦杰夫将有助缓和俄罗斯现时和欧洲及美国的紧张关系。
今年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大选年。两国领导人的更替和政府的更迭,无疑将会对俄美双边关系产生影响,因而备受世人关注。梅德韦杰夫在2月26日表示,希望在布什2009年1月离职后,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能够升温,他说:“与有现代观念的人合作比与那些眼睛总是看着过去的人更容易。”但是俄罗斯在科索沃独立、美国计划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等问题与华盛顿矛盾重重,梅德韦杰夫没有多少机会采纳新的外交方略。因此俄美关系虽不至由于新总统的上台恶化,但也不会有大的进步,这是由双方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决定的。
对于未来中俄关系走向,专家认为,中俄两国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日臻完善、深入合作需要的气氛逐步浓厚、两国战略利益多项交叉的程度不断提高,这是两国关系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俄中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提高,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国际战略协作日益加强。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双方正积极协商加以解决。总之,这次俄罗斯总统选举对俄中关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当选政府总理的政治强人普京,仍将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影响,并且不排除到2012年,普京重新问鼎总统宝座,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他曾有豪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相关链接:
梅德韦杰夫简历
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65年9月14日生于列宁格勒市,1987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199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学副博士、副教授。1990~1999年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书,其中1990~1995年间兼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市长对外联系委员会专家。1999年任俄联邦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99~2000年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2000年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2000~2001年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2001年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2002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局主席。2003年10月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2005年11月任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已婚,有一个儿子。(文章代码:0813)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