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務”,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1、实施“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信息素质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只有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以其独特和鲜明的特点,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二、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还要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寻求帮助或是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做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3、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5、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来说,评价的办法是随堂提问。对于需要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必要时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要注意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在活动中计划是否合理,收集、整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与同学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样等。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和轶事记录,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任务,如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中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进行。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全面合理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建立在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倡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務”,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1、实施“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信息素质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只有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以其独特和鲜明的特点,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二、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还要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寻求帮助或是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做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3、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5、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来说,评价的办法是随堂提问。对于需要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必要时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要注意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在活动中计划是否合理,收集、整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与同学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样等。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和轶事记录,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任务,如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中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进行。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全面合理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建立在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倡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