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混凝土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混凝土原材、搅拌、运输、浇筑过程、模版拆除、养护方面对控制混凝土质量进行了表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concrete, and explains th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l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rete raw material, mixing, transportation, pouring process, template dismantling and mainten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可塑性强、防火性能好和抗震性能好,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骨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部位。钢筋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些建筑工程由于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导致部分建筑物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了倒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原材质量及混凝土配合比,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两方面。 一、钢筋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强度偏低。产生原因(1)砂、石子: ①含泥量超過允许偏差。②石子表面特征及颗粒形状不符合要求。③砂、石子级配不符合要求。(2)水泥: ①水泥品种与标号的选择与工程性质及所处环境不符。②进场水泥未复试。③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用。(3)混凝土配比不符合要求。(4)混凝土搅拌不均匀。(5)混凝土施工过程有漏振或过振现象(6)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间短。
2.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强撬硬别,损坏棱角等。
3.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4.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位置留置不当,有漏振现象;模板安装完毕后,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5.结构产生裂缝。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小。外部荷载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
6.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实行原材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 水泥
水泥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水泥进场必须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混用水泥。
(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5) 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经审查度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采用电脑计量搅拌站搅拌机,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
4、 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6、模版拆除控制
混凝土模版拆除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模版拆除方法、拆除顺序满足规范要求,模版拆除后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和结构尺寸允许偏差进行检查。
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对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不便于覆盖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喷涂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以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彭圣浩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第三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姜作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concrete, and explains th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l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rete raw material, mixing, transportation, pouring process, template dismantling and mainten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可塑性强、防火性能好和抗震性能好,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骨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部位。钢筋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些建筑工程由于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导致部分建筑物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了倒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原材质量及混凝土配合比,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两方面。 一、钢筋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强度偏低。产生原因(1)砂、石子: ①含泥量超過允许偏差。②石子表面特征及颗粒形状不符合要求。③砂、石子级配不符合要求。(2)水泥: ①水泥品种与标号的选择与工程性质及所处环境不符。②进场水泥未复试。③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用。(3)混凝土配比不符合要求。(4)混凝土搅拌不均匀。(5)混凝土施工过程有漏振或过振现象(6)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间短。
2.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强撬硬别,损坏棱角等。
3.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4.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位置留置不当,有漏振现象;模板安装完毕后,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5.结构产生裂缝。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小。外部荷载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
6.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实行原材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 水泥
水泥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水泥进场必须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混用水泥。
(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5) 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经审查度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采用电脑计量搅拌站搅拌机,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
4、 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6、模版拆除控制
混凝土模版拆除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模版拆除方法、拆除顺序满足规范要求,模版拆除后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和结构尺寸允许偏差进行检查。
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对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不便于覆盖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喷涂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以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彭圣浩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第三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姜作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