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要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体育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也是体育院校深化“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体育院校应充分挖掘体育专业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间“藩篱化”“疏离化”问题,着力构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探索体育专业课程育人新途径,以期充分发挥体育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体育院校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课程思政是课程回归育人本质,提升高校铸魂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问题的重要方式。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强化价值引领功能,既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现实召唤,也是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体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新时代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的价值旨归,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思想引领体育院校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体育观、毛泽东邓小平体育思想理论一脉相承。从国家层面的“体育强国梦”,到社会层面的“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站位高远,心怀人民,为人民群众、广大体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指明了前进方向。体育强国梦是体育工作者的梦,更是给亿万国人带来健康与快乐的梦,健康中国理论是关乎中国人民幸福指数的蓝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体育强国可待、健康中国可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和现代体育治理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思想融入教育教学是体育院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能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体育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凝练新时代中国体育精神和体育核心价值,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培育新时代体育新人,助力体育强国。体育運动中的公平公正精神、勇于竞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规则规矩意识,都是当代文明社会的宝藏,这些精神和意识与我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密切相连,可以最大程度激励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激发人们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强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
  二、强化课程思政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作用
  毛泽东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目的在于以“野蛮体魄”为物质基础,以“文明精神”为价值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助力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体育课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落实到实践中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挖掘体育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一是需要体育院校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与运动技能,正确认知体育运动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与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融入体育强国梦、融入中国梦。同时,将榜样教育嵌入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去,发掘本校突出运动特长人才,学习“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等中国运动健儿凝结出的体育精神结晶,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激情,开发个人体育潜能,探索运动健身规律,为学生终身运动提供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院校落实课程思政,重点在于教师提高思想站位。鼓励教师在专业体育技能传授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与进取意识,弘扬体育精神、塑造体育风貌,将德育与体育相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新时代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更要发挥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强大育人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育人模式,在课程大纲中贯彻立德树人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德育引导,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将体育精神、道德和品格三个要素有机融为一体,优化和扩大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三、构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体系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集中考量。首先,在内容上做好要求。强化体育课程“立德”的作用,深化培育大学生道德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体育学生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针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实践基础和学习目的,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体育精神等方面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将体育课程建成涵养学生道德的主战场,在体育运动中培育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其次,建立适合适宜的课程实践话语体系。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凝练符合当代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的话语体系。尤其是在当前科技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沟通联系平台已经相当普及,学生成为了网络大军的“排头兵”,不仅最先接受网络语言,同时也是最先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从工作实际出发,教师应该接受和学习网络语言,进而能够零距离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既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又可以实现话语的同频共振,切实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第三,体育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体育课程设计和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相辅相成、协同共进,不能彼此脱离。“两张皮、两个体系”的模式是课程思政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性因素。因此,体育院校课程设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进行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综上,学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方案中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的实践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思政进课堂的实践举措。而体育教师也应该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实际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用一些学生普遍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科学育人理念。   四、优化“三全育人”模式下的体育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体育院校应该结合体育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创建出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教师应该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将自己打造成专业能力强、教育理念先进、思想思维活跃的教师。体育院校要自觉加强“三全育人”与体育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既可以实现二者教育要素之间的协同进步,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同步发展。“三全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能够引领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发展,“三全育人”与体育课程两者之间应该构建无缝对接的协同模式,进而凸显体育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和资源。
  体育是“育体”与“育德”的综合体,贯穿于整个中国体育史的一条主线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国体育一路筚路蓝缕走到当下的内生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体育文化包含中国人民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从当初濒临亡国灭种的“东亚病夫”到今日世人尊敬的“体育大国”,从百病缠身的封建斜阳到生机勃勃的民族复兴,爱国主义将中国人民牢牢凝聚在一起,最终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体育在国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体育也在中国历史上承担了国人太多的期望与梦想,中国体育自古以来就和爱国主义密不可分,中国几代优秀运动员通过不懈的奋斗与付出,为中华民族正名,为国家争光。体育还内蕴着奋发拼搏精神和超越自我精神,也包含着规则意识、平等意识和合作意识,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办法。从教育发展角度看,体育专业课必然要完成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到当代铸魂育人并举的转化,以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旨,以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为目标,进而积极呼应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性的召唤。体育院校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和广大教师着力架设“育体”与“育德”间的桥梁,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和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综上,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时代特色和时代任务对于体育院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课程讲授能力。二是教师应该创新课程思政的内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促进课程思政落地。三是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应该起到推动和监督的作用,切实保障“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顺利构建。
  课题:沈阳体育学院2020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专项(项目编号:KCZXJG202002);
  2020年度遼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20GXDJ-ZD022);
  2019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9GXDJ-YB036);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8D97)
  参考文献:
  [1].赵富学、陈蔚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04):80-86
  [2]刘华,王恒志.习近平欢迎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N].光明日报,2014-08-17(01).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01).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強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入手,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建立了校企共建党支部,为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党建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学生党建 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
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公益性”原则展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以教育在乡村地区的重难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发现乡村教育存在人才流失、留守儿童缺乏引导等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问题源头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教育及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旨在更好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乡村振兴,
摘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课程思政”的指示和要求。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环境下略显单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课程思政”格局建设,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联系,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实现教学双赢,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信念基石。本文将结合“课程思政”开展价值,探究“课程思政”
摘要: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建和创新理念,利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推动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作为主要方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状态下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断实行完善和创新,实际性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也出现诸多挑战和风险。根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方面进行几点思考和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几点看法  一
摘要:“三全育人”是当前及未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引领是当下亟需解决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立足“三全育人”的内涵关系,详细分析了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高校网络育人模式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 网络育人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高校紧
为促进公关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7月30日上午,桐乡市公共关系协会吕国跃会长一行9人拜访嘉兴公共关系协会,受到会长宋家聪热情接待。在宋会长的陪同下,协会吕会长一行参观了嘉兴公关协会办公场所,欣赏了部分领导、将军为协会撰写的书画作品和协会上墙公示栏,宋会长还将协会副会长童人杰老師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吕会长一行。  在座谈中,二位会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协会发展历程、办会风格、工作思路、成功经
期刊
雨情就是警报,灾情就是命令,在连续强降雨和重大灾害面前,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吴波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领社会舆论,为抗洪救灾抢险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深入一线去采访,一开始,我也有过犹豫,因为儿子还小,女儿上下辅导班需要有人接送,担心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吴波说,车子即将驶出驻马店的时候,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要去郑州。妻子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说,“是单位安
期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在于人民群眾的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永远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旧城改造关乎着城市升级。拆建是造福市民的民生工程,承载着百姓的安居梦想。拆建改造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工作
期刊
摘要: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景观设计人才,将实践性教学理念应用在植物造景课程中。将课程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项目整合课程体系,从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做出教学改革探索。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明显提高,对课程的参与感变强,团队合作意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