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切忌形式主义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要想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教师只有掌握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讲授与德育的水乳交融。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体系,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如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他们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则主要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的阐述分析来引导教育学生。
  
  三、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德育渗透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此,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教师要切忌德育渗透的形式主义,特别要警惕“政治冲击一切”的倾向。德育渗透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具体说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生搬硬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适度地渗透德育。并不是在每一学科的每一章节、每个具体内容上,都要扯上几句思想教育的话,更不能抛开学科内容,额外地进行政治说教。
  2.德育渗透必须是有意识的行动,应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抓德育,才能发现和挖掘出德育因素,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德育渗透教学的规律,创造出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3.德育渗透应该有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重视德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各学科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哪些内容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哪一方面联系较为密切,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比较自然地结合某种思想教育,需要教师认真研讨并制订出德育计划。这样,每讲到某一部分或内容,就能做到自觉又自然地实现某项德育目标,使德育自然而然地融于教材之中,真正落到实处。
  4.德育渗透要注意效果。渗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才是目的。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随时注意教育效果,并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让学生接受,真正入脑人心。为此,教师应该下苦工夫,探索出教学渗透德育的新路,进而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学生定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最终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其他文献
【主题要点】九年级世界史下册主要讲述的是国际关系的变化,其核心表现是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
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是使青少年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对青少年的保护,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风险——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体育教师身上。  这些年来,有关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风险案例屡见不鲜,如擦伤、撕裂伤、拉伤、扭伤、挫伤、关节脱位、骨折、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