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地方官员更替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制约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高耗能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落后以及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进而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官员更替、政策不确定性、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1.当前生态环境与地区政治环境现状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并要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诠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减少资源消耗、自然环境破坏和人类危害,最终实现保证利润的同时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绿色技术创新是引导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环境战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对高耗能企业而言,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末端污染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事实上,地方政治生态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治理统治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必要性。地方政府官员是由上级机关(党委或政府)任命的,而不是竞争性选举产生的,因此中央政府控制着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任免。地方官员往往每隔几年就会被调离,在这种多层等级制度下,新任命的官员会被这种固有的短期前景影响和激励[1]。通过官员更替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在各地传播先进有效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终止基于长期执政建立的关系网络,从而消除腐败现象[2]。
2.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耗能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尤其对金属冶炼、基础化工等产业而言,产能过剩意味着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低,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3]。此外,高耗能企业在地区工业产能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产能过剩不仅抑制了产业发展也阻碍了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供给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困难。
(2)高耗能企业面临产能落后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多为资源与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屏障要求相对较低,促进了高耗能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晋升锦标赛的激励下,地方官员为追求GDP最大化不得不保留落后产能来提高执政期间的财政收入。加之,一些地方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过多的关注于局部利益与短期发展,使得高耗能企业产能落后问题十分严峻。
(3)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积极性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肩负着一定的环境责任,高耗能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责无旁贷。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地方企业通常会通过“政策寻租”行为来获取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与资源上的便利,与自行研发绿色创新技术而言,依靠政策或许可以得到更加便利的发展。当地方政府换届或官员发生变更时,企业面对不确定的政策环境,更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意愿[4]。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的热情不高,以企业引导为主的绿色创新产业机制必然会受到影响。
3.当前形势下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3.1官员更替前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绿色技术创新是高耗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之所在。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企业作为工业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增强绿色环保意识,积极推进绿色创新发展,加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贯彻落实政府环境规制政策,主动承担环境管理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面临环境规制政策必然会进行一番权衡利弊。此时高耗能企业能否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企业选择防御姿态、消极应对,那么环境规制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坚持转变粗放型发展战略始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这一环节中的重中之重。高耗能企業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必须从大局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将绿色技术创新生产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提高生产能效。于此同时,企业还需做好企业内部的环保教育宣传工作,倡导员工提升环保理念与企业统一战线,通过相互的监督与学习,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2)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创新资源
高耗能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进程、规模建设都会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不应过分依托于外部的政治环境,而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注重完善治理结构,合理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加速形成长效发展的良性循环。其一,规模以上的高耗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规模以及资金上的优势,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淘汰传统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确保生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高耗能企业在专注于新技术新产业研发的同时注重开发绿色技术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与企业、机构对接合作,不但可以缓解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中承受的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的压力,还可以有效促进合作主体间共同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助于重新整合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实现优化和拓展创新技术路径。从而适当的减少或转移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高耗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其三,高耗能企业还需要完善创新资源的管理体系,通过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制度管理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潜力,走出企业当前面临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活动制度安排不够成熟的困境,实现释放创新资源生产潜力的同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保证资金收益。 (3)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高耗能企业在向绿色创新型企业转型期间全面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不论是引进绿色工艺还是创新绿色工艺,都应把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培养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协同创新模式下企业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一方面,高耗能企业可以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或博士后流动站等优秀的科研团队,定向挖掘研发人员,扩充企业的人才储备。借助创新型企业文化塑造企业人才,提高企业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从内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员工开发创新平台。在浓郁的知识共享氛围中,增强员工创新共享的主动性。与此同时,管理者通过完善知识共享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培养一批优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通过共享文化的建设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提升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3.2官员更替后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1)明确发展战略以提高风险规避意识
地方政府作为区域治理的政治中心,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控制权。地方官员更替伴随着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被动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将系统性风险统筹纳入企业长期战略规划制订以及决策过程中,全面提高风险预判及风险管理能力,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市场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带来不利影响。高耗能企业在充分提高风险规避意识的同时,要将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设备投资,强化技术攻关,确保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前瞻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工作,避免企业重复性研究和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收集地方官员更替信息,选取特定的风险评估指标,构建一套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及时捕捉政策导向的变化,企业决策层由此可以对官员变动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和应对,通过充分灵活的战略制定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有力助推企业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处于相对劣势的非国有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投入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时做好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准备,才能够提高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提升竞争优势,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如何获取和调配资金,以及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源,将直接影响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效。高耗能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特质制定将来发展的战略规划,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高耗能企业要秉持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深化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完成创新发展。对企业而言,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承担着一定技术风险的长周期工程。为有效解决减少融资成本这一难题,高耗能企业可以选择将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融资结构,搭建多元化共赢合作平台。内源融资不仅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的特点,还可以有效抵抗融资风险。企业要充分发挥内源融资的优势,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利益留存、自身的资本金以及折旧转化的投资行为完成企业对自身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且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又会转化为内部收益,进一步推动创新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融资,即增加了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但由于内源融资会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规模以及收益预期的制约,因此在融资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高耗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转变融资观念,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首先,要做好自身管理,增强自身建设,实现效益提升。良好的企業效益才能吸引资本的关注。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从银行、社会资本、发型债券等方面,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资金需求。最后,要采取先进的融资策略,例如通过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筹措融资,实现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取较大的资金额,通过兼并其他企业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着力打造可信任创新型企业
企业的生存之道来源于无价的商誉,打造信任型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融资贷款的成功率与信任额度;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高度的信任,获取更多的机会;有利于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争取潜在的利益。面对外部环境波动带来不确定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赋有信任力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高耗能企业要着力打造可信赖的创新型企业,并积极主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维护自身的优良信用。市场经济不能排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不仅要与市场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还要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投资、社会资源福利等方面能够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5]。一方面,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基础上,高耗能企业要主动作为,披露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例如: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研发能力层级、未来发展的前景等必要的研发信息,努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增加企业的透明度,有助于让企业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降低风险评估等级,最大限度上提升他们对未来企业的价值趋势与发展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要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相应的信任机制,杜绝出现违约贷款问题,确保自身的信用评级,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赖,从而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同时,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展,企业向金融机构展示资金的使用流向,提高管理协调约束和监督自身债务资金的能力,全方位打造安全可信的企业形象,实现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参考文献:
[1]Gao N,Long C X,Xu L C.Collective leadership,career concern,and the housing market in China:the role of standing committees [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6,20(1):1-13.
[2]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经济研究,2007,(07):36-50.
[3]冯长春,王宇凡,姚晓明,朱晟君,肖灵.企业创新、地方环境与产能过剩——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6):29-35.
[4]徐业坤,马光源.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产能过剩[J].经济研究,2019,54(05):129-145.
[5]凌鸿程,孙怡龙.社会信任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吗?[J].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12-1920.
作者简介:
何昕儒,硕士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建华,教授,博士,东北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02029);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1619002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JYE280);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JSCX2017-033NEPU);东北石油大学校文科基地开放基金项目(WKJD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官员更替、政策不确定性、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1.当前生态环境与地区政治环境现状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并要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诠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减少资源消耗、自然环境破坏和人类危害,最终实现保证利润的同时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绿色技术创新是引导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环境战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对高耗能企业而言,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末端污染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事实上,地方政治生态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治理统治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必要性。地方政府官员是由上级机关(党委或政府)任命的,而不是竞争性选举产生的,因此中央政府控制着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任免。地方官员往往每隔几年就会被调离,在这种多层等级制度下,新任命的官员会被这种固有的短期前景影响和激励[1]。通过官员更替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在各地传播先进有效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终止基于长期执政建立的关系网络,从而消除腐败现象[2]。
2.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耗能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尤其对金属冶炼、基础化工等产业而言,产能过剩意味着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低,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3]。此外,高耗能企业在地区工业产能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产能过剩不仅抑制了产业发展也阻碍了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供给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困难。
(2)高耗能企业面临产能落后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多为资源与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屏障要求相对较低,促进了高耗能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晋升锦标赛的激励下,地方官员为追求GDP最大化不得不保留落后产能来提高执政期间的财政收入。加之,一些地方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过多的关注于局部利益与短期发展,使得高耗能企业产能落后问题十分严峻。
(3)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积极性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肩负着一定的环境责任,高耗能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责无旁贷。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地方企业通常会通过“政策寻租”行为来获取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与资源上的便利,与自行研发绿色创新技术而言,依靠政策或许可以得到更加便利的发展。当地方政府换届或官员发生变更时,企业面对不确定的政策环境,更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意愿[4]。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的热情不高,以企业引导为主的绿色创新产业机制必然会受到影响。
3.当前形势下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3.1官员更替前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绿色技术创新是高耗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之所在。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企业作为工业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增强绿色环保意识,积极推进绿色创新发展,加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贯彻落实政府环境规制政策,主动承担环境管理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面临环境规制政策必然会进行一番权衡利弊。此时高耗能企业能否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企业选择防御姿态、消极应对,那么环境规制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坚持转变粗放型发展战略始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这一环节中的重中之重。高耗能企業要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必须从大局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将绿色技术创新生产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提高生产能效。于此同时,企业还需做好企业内部的环保教育宣传工作,倡导员工提升环保理念与企业统一战线,通过相互的监督与学习,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2)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创新资源
高耗能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进程、规模建设都会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不应过分依托于外部的政治环境,而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注重完善治理结构,合理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加速形成长效发展的良性循环。其一,规模以上的高耗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规模以及资金上的优势,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淘汰传统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确保生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高耗能企业在专注于新技术新产业研发的同时注重开发绿色技术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与企业、机构对接合作,不但可以缓解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中承受的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的压力,还可以有效促进合作主体间共同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助于重新整合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实现优化和拓展创新技术路径。从而适当的减少或转移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高耗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其三,高耗能企业还需要完善创新资源的管理体系,通过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制度管理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潜力,走出企业当前面临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活动制度安排不够成熟的困境,实现释放创新资源生产潜力的同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保证资金收益。 (3)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高耗能企业在向绿色创新型企业转型期间全面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不论是引进绿色工艺还是创新绿色工艺,都应把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培养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协同创新模式下企业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一方面,高耗能企业可以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或博士后流动站等优秀的科研团队,定向挖掘研发人员,扩充企业的人才储备。借助创新型企业文化塑造企业人才,提高企业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从内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员工开发创新平台。在浓郁的知识共享氛围中,增强员工创新共享的主动性。与此同时,管理者通过完善知识共享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培养一批优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通过共享文化的建设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提升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3.2官员更替后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1)明确发展战略以提高风险规避意识
地方政府作为区域治理的政治中心,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控制权。地方官员更替伴随着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被动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将系统性风险统筹纳入企业长期战略规划制订以及决策过程中,全面提高风险预判及风险管理能力,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市场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带来不利影响。高耗能企业在充分提高风险规避意识的同时,要将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设备投资,强化技术攻关,确保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前瞻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工作,避免企业重复性研究和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收集地方官员更替信息,选取特定的风险评估指标,构建一套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及时捕捉政策导向的变化,企业决策层由此可以对官员变动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和应对,通过充分灵活的战略制定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有力助推企业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处于相对劣势的非国有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投入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时做好应对政策环境变化的准备,才能够提高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提升竞争优势,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如何获取和调配资金,以及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源,将直接影响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效。高耗能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特质制定将来发展的战略规划,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高耗能企业要秉持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深化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完成创新发展。对企业而言,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承担着一定技术风险的长周期工程。为有效解决减少融资成本这一难题,高耗能企业可以选择将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融资结构,搭建多元化共赢合作平台。内源融资不仅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的特点,还可以有效抵抗融资风险。企业要充分发挥内源融资的优势,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利益留存、自身的资本金以及折旧转化的投资行为完成企业对自身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且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又会转化为内部收益,进一步推动创新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融资,即增加了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但由于内源融资会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规模以及收益预期的制约,因此在融资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高耗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转变融资观念,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首先,要做好自身管理,增强自身建设,实现效益提升。良好的企業效益才能吸引资本的关注。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从银行、社会资本、发型债券等方面,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资金需求。最后,要采取先进的融资策略,例如通过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筹措融资,实现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取较大的资金额,通过兼并其他企业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着力打造可信任创新型企业
企业的生存之道来源于无价的商誉,打造信任型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融资贷款的成功率与信任额度;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高度的信任,获取更多的机会;有利于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争取潜在的利益。面对外部环境波动带来不确定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赋有信任力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高耗能企业要着力打造可信赖的创新型企业,并积极主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维护自身的优良信用。市场经济不能排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不仅要与市场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还要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投资、社会资源福利等方面能够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5]。一方面,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基础上,高耗能企业要主动作为,披露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例如: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研发能力层级、未来发展的前景等必要的研发信息,努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增加企业的透明度,有助于让企业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降低风险评估等级,最大限度上提升他们对未来企业的价值趋势与发展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要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相应的信任机制,杜绝出现违约贷款问题,确保自身的信用评级,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赖,从而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同时,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展,企业向金融机构展示资金的使用流向,提高管理协调约束和监督自身债务资金的能力,全方位打造安全可信的企业形象,实现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参考文献:
[1]Gao N,Long C X,Xu L C.Collective leadership,career concern,and the housing market in China:the role of standing committees [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6,20(1):1-13.
[2]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经济研究,2007,(07):36-50.
[3]冯长春,王宇凡,姚晓明,朱晟君,肖灵.企业创新、地方环境与产能过剩——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6):29-35.
[4]徐业坤,马光源.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产能过剩[J].经济研究,2019,54(05):129-145.
[5]凌鸿程,孙怡龙.社会信任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吗?[J].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12-1920.
作者简介:
何昕儒,硕士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建华,教授,博士,东北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02029);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1619002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JYE280);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JSCX2017-033NEPU);东北石油大学校文科基地开放基金项目(WKJD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