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是一种别样的等待。等待长大,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待与陌生的幸福邂逅,等待与她相知,等待事业有成,等待从稚嫩走向成熟……等待是一种定力,一种魅力,一种慧力。等待是一种把云彩种进田里的大度与诗意……所以,还有一种等待,叫作把云彩种进田里。”
保山市隆阳区教育局局长张文学留在他博客里的这首诗,既是他诗意人生、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耕耘教育这片沃土的育人诗篇,更是他开创隆阳区“田园教育”的一种思想映射。
正是有了多年来的人生积淀与等待,张文学在2016年上任隆阳区教育局局长伊始,便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并提出“田园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
采访张文学的过程中,他从个人成长点滴、课堂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诠释“田园教育”的由来以及实施方略。
味道童年,人生启梦
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中,童年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每当谈到家教,谈到童年,我一直以为我的家教很平常,童年也过得很艰苦,因为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特别是我的父亲,老实得近乎有些木讷。可是,在这个如水的夜晚,当我把以童年时期能记忆起来的一点点、一滴滴用思绪的细线小心地收集起来时,我突然被震惊了!原来,是我的父母给我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我的童年,味道童年!”张文学在《味道童年》一文中这样写道。
农家出身的张文学,自小对读书充满渴望。未到上学年龄,他便经常跑去自家旁边的学校教室外面偷听师生们上课,当一次次被上课老师“逐出”校门后,在村上任会计的父亲开始教他识数认字。此后一段时间里,自家墙壁成了他涂鸦写字的“黑板”。那时正值“四人帮”垮台,生产队里以样板戏演出的形式进行庆祝,父亲借机每晚带他去看戏听曲。他人生中第一首歌,也是父亲教会他唱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最大的娱乐是看电影。张文学喜欢看电影,最初看的是用胶片制成的露天电影。改革开放后,当地建起了电影院。电影多起来了,但要出钱才能看,虽然只是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然而对一个并不富裕的七口之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支出。
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因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接下了每天替电影院写广告牌、挂收广告牌的活计。这样,每月可以挣到两块五角钱,平均一天不到两毛钱。“至今我不知道父亲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当时我想不通,工钱这么低,父亲为什么还要接这活。只是在我上大学之后,有一天与同学在电影院看电影,似乎突然明白了父亲当初的举动。原来,父亲给我创造了一个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因为利用那个机会,我不出钱,看完了几乎当时所有能看的电影。”
长期的耳濡目染,张文学不但通过电影增长了见识,还因天天看父亲写那广告牌,喜欢上了书法。许多年后,在某实验小学百年校庆之际,因为有缘与该校校友柯岩老师有一次长谈,张文学特意为学校写了一万多字的一个情景剧脚本。“我能做这事,与我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
记得幼年有一个玩伴,他父亲在供销社,他们家有好多小人书(连环画),让张文学羡慕不已,偶尔得看一本,也是要等对方翻书,凑眼在一起看。“一年春节,在文山当军官的大伯回老家探亲,两个堂哥给我从部队带回了20多本小人书,同时还带来一部海鸥胶卷相机。”张文学说,有了这批小人书,也就有了与邻居交换看书的“本钱”,他不仅看完堂哥们带回的小人书,还与邻居交换看完他们家的小人书。每逢街子天,街上有摊点专门出租小人书,有一分钱看一本的,也有两分钱看一本或两分钱看三本的,生意不错。那个年代,很多农村人阅读就是这样开始的。张文学因为看的书多怕花钱,拿来那20多本小人书,也学着人家摆起摊来。这样下来,他又用赚到的钱,看了不少小人书。
再大一些,父親总会拿来一些简单易懂的小说放在家里,至今还记得这些书中有《说唐》《吕梁英雄传》《东周列国故事》等等,同时还有《十月》《收获》等文学期刊。在不知不觉中,他读到了同村同龄人没能读到的小说,也让他初步知道了一些作家的名字,了解到外边还有叫北京、上海的大地方。“将来一定要到大地方去看看!”在一个星空浩瀚的夏夜,当他读完《人到中年》的剧本后,内心突然产生最强烈的冲动!“阅读让我产生了远行的冲动。”他说。
童年的经历充满太多苦涩,如今在张文学想来,都成了一笔笔宝贵财富。就连大伯当时带回来的那台老相机,也给了他不少关于美的启迪,成为他至今喜欢游历摄影,笔耕不辍,书毫诗意人生,向往美好世界的一个推手。
张文学读书很勤奋,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时,面对当时“中专热普高冷”的形势,他完全可以选择一所省内最好的中专学校就读。然而当他正要报考昆明的一所中专学校时,现实却给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一次打击,昆明的中专学校只有“吃国家粮”的家庭子女可报考。“吃农村粮”的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中专选择了读高中。然而这次挫折,却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拐点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保山市少有的高材生之一,张文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从西南偏僻山村来到中国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为此,他自1990年在保山坝湾中学执教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思考、探索、实践一种“适合的教育”。
生态课堂,培育心智
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最先源于课堂,源于他20多年来的从教经历。
2011年以来,隆阳区坚持以“生态课堂”推动课改,“张文学基础教育生态课堂策略研究”工作室得到省教育厅批准,并得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在张文学的改革创新思路带动下,隆阳区教育系统在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上,已不再是“削峰填谷”式的均衡,也不只是办学硬件条件的“统一标准”,而是各中小学实现“特色化、内涵化、高品位”办学。 时任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保山第八中学校长的张文学,以超常规的生态课堂实践与探索,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引来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张文学的生态课堂核心理念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文化植入学生心灵,用智慧点亮教育。
张文学认为,适合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为此,张文学启动了一项名为“Q、S、C、四导、七环”的项目,称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全面落实一种全新的课堂教育理念,打破教室限制,将生活引入课堂,把学习置于生活之中,获得了各方肯定。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敢于超越、勇于超越、奋起超越的能力与气质。”张文学说,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归根到底要让他走入社会。人在社会,一切为了生活,而设计“QSC四导七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就是力求把严肃的课堂生活化,在课堂上把五千年中华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让文化照亮孩子的一生。
张文学兼任保八中校长不到半年,就在学校组织开展了“文体艺术节”“端午国学文化节”“30公里越野拉练”等活动,还成立了“追梦”文学社,并组织社员赴高黎贡山采风。有人担心,这些活动占用了学生好多宝贵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张文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正是这些满含文化、将学习生活化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动过后,学生学习起来,专心、劲足、想学,不仅没有影响成绩,还起到了促进作用。”
张文学说,尽管“上帝为每个‘鸟儿’准备了食物。”但上帝不会把食物放在鸟巢里,只因为上帝爱着每一个“鸟儿”。他说,当今中学生,他们或许能言善辩,或许能歌善舞,许多时候,需要老师多一点儿教育藝术,更需要“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这样就会多一个好学生、多一批好学生。张文学说,这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是教育智慧。
注重素养,重塑师魂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中,如何建设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张文学并不主张教师只是单纯的“教书匠”。
他从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开始分析,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人文追求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这三大支柱的排序是人文、艺术、科学。这就不难解释传统文化中为什么“琴棋书画”会进旧时学堂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的排序为“礼、乐、射、御、书、数”了。因为礼即人文,是教人行善的;乐,即音乐,是教人尚美的;射和御是体育;书和数则是科学。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内容的排序是德、美、体、智,而非德、智、体、美,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乐。
张文学说,如今,许多教育者以教书在前,即以教授科学知识在先,以育人在后,也就是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授业解惑传道”。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将教师专成化成长等同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的相关技能,侧重实践性操作,是我们看得到的教师是否能正确地、高效率地把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这只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为什么要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教师的理想与信念、情感与情怀、价值观与精神等这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专业化成长内容去分析。教师专业化成长应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成长,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成长。
张文学认为,中国的教育者在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授业解惑传道”的变革过程中,一是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二是失去了对艺术之美的赏析兴趣与能力;三是失去了对礼的感知与行动;四是失去了对善的敬畏与虔诚;五是失去了对非现实的坚信与坚守。
正因如此,在张文学的带领下,在“田园教育”理念框架内,隆阳区开始注重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凝练教师的人文精神。一是把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一大项目来实施。张文学倡导教师们读纸质书,并且是没有任何目的的读书。他认为,只有纸质的书,才可以标记,可以用思想与作者对话。教师特别要学会读诗歌、散文、传纪文学之类的东西;要学会读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儒家、道家、佛家的书可以多读一点。二是组织艺术社团,着力提高教师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三是开展校园礼仪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四是以一颗慈悲之心引导教师向善、从尚、行善、积善。五是开展理想教育,让热爱教育的教师对教育有一种博爱情怀。
一校之长,四种思维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是带动教育教学向前迈进的“火车头”。校长的思维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
在全区推行实施“田园教育”过程中,张文学要求全区校长静下心来,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培养和提升4种思维品质:角色思维、尺度思维、设计思维和结构思维。
“在当前校长队伍中,存在角色认知不清、角色意识不强、角色价值感不足、角色思维缺陷导致角色行为失范的现象。”张文学说,加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正视角色思维,是每个校长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的首要问题。在隆阳区,他要求校长每日三省吾身:“我是谁?”“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能力强项与弱项分别什么?”“我的行为有哪些特点?”“我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他说,一名成功的校长,一定要在岗位实践中,不断丰富角色认知,强化角色意识,提高角色修养,修炼角色行为。
“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我思考问题时思维的尺度有多大?尺度决定格局,大尺度决定大格局,大格局决定大环境。这就是尺度思维。”张文学说,如果用一个数学上的“区间”概念来核定校长思考问题的时间尺度,这个区间很小,可能是1年、3年或是6年,鲜有校长把这个区间拉长到10年或几十年。而隆阳区“田园教育”的核心理念——创造未来最佳发展,其所思考的时间尺度至少是30年,特别是向前的30年。“我们思考问题的空间尺度有多大,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所以,张文学要求隆阳区各校校长要想尽办法扩充自己的阅历,从而能够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格局。 “学校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危机或问题。一所学校,把问题解决了,就是发展。面对危机或问题,有的校长能够左右形势而不被形势左右;有的校长则听之任之,随波逐流;更有校长处于危机或面临问题而全然不知、麻木不仁。后两种校长缺少的是设计思维,换言之就是他们没有工作规划。”张文学说,如果把危机或问题作为管理中的一个“刺激”,那么,当前校长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反应式思维,其形式是:刺激——反应。这是一种直线思维,就事论事,就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方式是设计思维,能够思考事物的本质,从而设计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系统思考+整合思考+现实思考的结果。“在所有设计中,学校的发展愿景设计非常关键。我主张的基本格式是:学校战略发展环境分析(可用SWOT分析);战备目标定位,战略发展思路,战略发展措施;战略发展的实施与评价等。”
“校长应该具备的第四种思维就是结构思维,就是如何把握全局的问题。我们经常要求校长在汇报工作时脱稿汇报,表面上是想看一下校长对工作是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按要求进行落实,而实际上是在考察一个校长结构思维的品质如何。”张文学说,结构思维是一种层层细分的思考方法,是帮助我们实现有效沟通和高效解决问题的捷径。结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建立“先总后分”的思维与表达,也就是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这种思维方式经常用在与师生沟通、向上级汇报或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撰写各种汇报材料之中。
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校长作为改变学校发展命运的关键,其思维方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发展的宽度与深度。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角色思维、尺度思维、计划思维和结构思维,将为每一位校长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智慧基础。
书香田园,育人育心
“教育的真谛,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哪怕是遇到一朵盛开的木棉花,都能够拥有怦然心动的生命情怀。‘田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这种善根,使孩子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追寻自己的田园梦想。”张文学如是说。
2012年,时任保山八中校长的张文学在校内率先拉开“田园教育”改革序幕。学校在他的引领下,研究制定了《保山八中战略发展规划(2015—2020)》,着力打造“居正教育”,在内部管理上先后实施了部级负责制、班主任职级制、学生等级诚信制3项改革,在学校管理中进行分块而治,分级部进行管理。同时分权,把每个级部作为学校的一个“子学校”来对待,实行部级间的自主平行管理,变传统的层级化管理为级部负责制的“扁平化”管理。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管理效率明显提升,班主任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学生违纪率大幅下降,校风学风转变显著。
如今,在张文学局长的带领下,“田园教育”的改革探索已在保山市隆阳区全面铺开。保山八中的“居正教育”、 第七中学的“思远行远”、芒宽中心校的“厚生教育”、汉庄中心校的“星汉田园”、瓦房中心校的“格致田园”、永昌小学的“和美教育”、实验小学的“黉学金声,斯文于兹”……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路。
“田园教育”是基于杨元、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3位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而构建的本土化教育品牌。隆阳区从全区实际出发,“田园”既指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广大乡村田园,又喻指人的“心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它是一种回归自然、育心、劳动、着眼于未来最佳发展的教育。“田园隆阳、师法自然”“育人育心、以德为先”“劳以强体、尚美善行”“花苞心态、静待花开”“深耕心田、厚种文化”是“田园教育”坚持的5项原则。自然性、本土性、创新性、差异性和共生性(开放性)是“田园教育”的5大发展理念。归结起来,“田园教育”是隆阳区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倡导的一种师法自然田园、注重精神成长、强调劳动教育、着眼于未来最佳发展的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品味发展的创新型思想体系。
围绕把学校建成师生生活的乐园、知识的学园和精神的家园及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内涵化和高品位发展的目标,隆阳区一是通过抓局机关的思想体系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干部培训学习、党务政务公开,创建隆阳教育新品牌、打造隆阳田园教育精神、塑造专家干部形象、营造“田园隆阳、廉政典范”工作环境;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三改四建”工程,进行校长职级制、校长去行政化、片区首席校长聘任制3项改革,建立校(园)长公开竞聘、履职考核、定期研讨学习、学校考核评价4项制度;三是实施提升教学质量的9项工程,即实施“三力德育”,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LICC研修工程,创建“生态课堂”;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工程,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工程,打造亮点;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实施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实施课题研究质量提升工程,确保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合力进行校点布局调整。
为确保“田园教育”有序、高效推进,严要求、高标准地实现“创新区域教研行政管理新范式,使隆阳区教育品牌有良好的知名度,形成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系列田园教育文化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造就一批田园教育名校长、学者型教育行政管理者,高水平通过各类省级检查验收”的愿景,全区教育系统采取“三年一主线、一年一主题、半年一主推”的方式进行,保三线、保民生、保建设、保质量、保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专题会议、现场推进会、区级表彰会、工作检查、约谈会议、校(园)长集中会议等常规,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隆阳区将利用5年时间(即从2016年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知识的学园,精神的家园。
根据资源相近、环境相近和教育发展水平相近的特点及“田园教育”的“差异性”发展理念,隆阳区共设立城区、坝区、热区、西山区、东山区5个教育协作区。每年8月份由教育局聘任5个片区的一名中学校长、一名小学校长为本区域年度首席校长,负责对区域内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协作、研讨,让教育教学活动常态化、小型化、实效化,以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学校社团、学校文化、大型研究性学习活动等,都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文学说,在推进“田园教育”改革的探索中,隆阳区把如何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涉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而如何构建本土化的特色课程,是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7年是隆阳“田园教育”的“品牌建设年”,全区教育系统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滇西边境教育高地”这一目标,着力于思想、作风、质量、价值和示范5个“高地”建设,通过发力于教育管理创新和校本课程创新,着力于提高常态课优课率和升学率,借力于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向着“让孩子更爱学校,让教师更有尊严,让教育更有价值”这“三更”目标全力迈进,努力实现隆阳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除了有关课堂、教师、校长和整个区域内教育管理架构外,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中,还有不少细微方面的探讨,比如田园教育理念之下如何创建学校特色、班级管理应注意教室里的细节管理等。同时张文学还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不断探索,诸如他写的《教育的诗和远方》《教育就是精神的成长》《做一个不抱怨的人》等文章,都集中阐释了他为人行事的觀点。
诚如他在《教育的诗和远方》一文中写道:“清泉映明月,剑胆书琴心。真正的月亮,并不美丽,中秋月之美,在于人的心境、心想与心之所往。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气质、气度、气韵与气魄。中秋,一年只有一次,却也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教育也是一样,永葆初心,教育就有诗和远方,依如我们对中秋的美好祝愿,依如我们在月下抚琴听泉,品茗悟禅,任岁月流淌,世事变幻,静下心来,听秋虫呢喃,花开低吟。”张文学用诗的意境和激情,用品茗悟禅的智慧,剑胆琴心的气魄,做着通往阳光大道的隆阳教育。
保山市隆阳区教育局局长张文学留在他博客里的这首诗,既是他诗意人生、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耕耘教育这片沃土的育人诗篇,更是他开创隆阳区“田园教育”的一种思想映射。
正是有了多年来的人生积淀与等待,张文学在2016年上任隆阳区教育局局长伊始,便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并提出“田园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
采访张文学的过程中,他从个人成长点滴、课堂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诠释“田园教育”的由来以及实施方略。
味道童年,人生启梦
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中,童年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每当谈到家教,谈到童年,我一直以为我的家教很平常,童年也过得很艰苦,因为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特别是我的父亲,老实得近乎有些木讷。可是,在这个如水的夜晚,当我把以童年时期能记忆起来的一点点、一滴滴用思绪的细线小心地收集起来时,我突然被震惊了!原来,是我的父母给我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我的童年,味道童年!”张文学在《味道童年》一文中这样写道。
农家出身的张文学,自小对读书充满渴望。未到上学年龄,他便经常跑去自家旁边的学校教室外面偷听师生们上课,当一次次被上课老师“逐出”校门后,在村上任会计的父亲开始教他识数认字。此后一段时间里,自家墙壁成了他涂鸦写字的“黑板”。那时正值“四人帮”垮台,生产队里以样板戏演出的形式进行庆祝,父亲借机每晚带他去看戏听曲。他人生中第一首歌,也是父亲教会他唱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最大的娱乐是看电影。张文学喜欢看电影,最初看的是用胶片制成的露天电影。改革开放后,当地建起了电影院。电影多起来了,但要出钱才能看,虽然只是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然而对一个并不富裕的七口之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支出。
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因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接下了每天替电影院写广告牌、挂收广告牌的活计。这样,每月可以挣到两块五角钱,平均一天不到两毛钱。“至今我不知道父亲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当时我想不通,工钱这么低,父亲为什么还要接这活。只是在我上大学之后,有一天与同学在电影院看电影,似乎突然明白了父亲当初的举动。原来,父亲给我创造了一个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因为利用那个机会,我不出钱,看完了几乎当时所有能看的电影。”
长期的耳濡目染,张文学不但通过电影增长了见识,还因天天看父亲写那广告牌,喜欢上了书法。许多年后,在某实验小学百年校庆之际,因为有缘与该校校友柯岩老师有一次长谈,张文学特意为学校写了一万多字的一个情景剧脚本。“我能做这事,与我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
记得幼年有一个玩伴,他父亲在供销社,他们家有好多小人书(连环画),让张文学羡慕不已,偶尔得看一本,也是要等对方翻书,凑眼在一起看。“一年春节,在文山当军官的大伯回老家探亲,两个堂哥给我从部队带回了20多本小人书,同时还带来一部海鸥胶卷相机。”张文学说,有了这批小人书,也就有了与邻居交换看书的“本钱”,他不仅看完堂哥们带回的小人书,还与邻居交换看完他们家的小人书。每逢街子天,街上有摊点专门出租小人书,有一分钱看一本的,也有两分钱看一本或两分钱看三本的,生意不错。那个年代,很多农村人阅读就是这样开始的。张文学因为看的书多怕花钱,拿来那20多本小人书,也学着人家摆起摊来。这样下来,他又用赚到的钱,看了不少小人书。
再大一些,父親总会拿来一些简单易懂的小说放在家里,至今还记得这些书中有《说唐》《吕梁英雄传》《东周列国故事》等等,同时还有《十月》《收获》等文学期刊。在不知不觉中,他读到了同村同龄人没能读到的小说,也让他初步知道了一些作家的名字,了解到外边还有叫北京、上海的大地方。“将来一定要到大地方去看看!”在一个星空浩瀚的夏夜,当他读完《人到中年》的剧本后,内心突然产生最强烈的冲动!“阅读让我产生了远行的冲动。”他说。
童年的经历充满太多苦涩,如今在张文学想来,都成了一笔笔宝贵财富。就连大伯当时带回来的那台老相机,也给了他不少关于美的启迪,成为他至今喜欢游历摄影,笔耕不辍,书毫诗意人生,向往美好世界的一个推手。
张文学读书很勤奋,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时,面对当时“中专热普高冷”的形势,他完全可以选择一所省内最好的中专学校就读。然而当他正要报考昆明的一所中专学校时,现实却给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一次打击,昆明的中专学校只有“吃国家粮”的家庭子女可报考。“吃农村粮”的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中专选择了读高中。然而这次挫折,却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拐点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保山市少有的高材生之一,张文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从西南偏僻山村来到中国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为此,他自1990年在保山坝湾中学执教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思考、探索、实践一种“适合的教育”。
生态课堂,培育心智
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最先源于课堂,源于他20多年来的从教经历。
2011年以来,隆阳区坚持以“生态课堂”推动课改,“张文学基础教育生态课堂策略研究”工作室得到省教育厅批准,并得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在张文学的改革创新思路带动下,隆阳区教育系统在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上,已不再是“削峰填谷”式的均衡,也不只是办学硬件条件的“统一标准”,而是各中小学实现“特色化、内涵化、高品位”办学。 时任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保山第八中学校长的张文学,以超常规的生态课堂实践与探索,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引来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张文学的生态课堂核心理念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文化植入学生心灵,用智慧点亮教育。
张文学认为,适合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为此,张文学启动了一项名为“Q、S、C、四导、七环”的项目,称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全面落实一种全新的课堂教育理念,打破教室限制,将生活引入课堂,把学习置于生活之中,获得了各方肯定。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敢于超越、勇于超越、奋起超越的能力与气质。”张文学说,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归根到底要让他走入社会。人在社会,一切为了生活,而设计“QSC四导七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就是力求把严肃的课堂生活化,在课堂上把五千年中华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让文化照亮孩子的一生。
张文学兼任保八中校长不到半年,就在学校组织开展了“文体艺术节”“端午国学文化节”“30公里越野拉练”等活动,还成立了“追梦”文学社,并组织社员赴高黎贡山采风。有人担心,这些活动占用了学生好多宝贵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张文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正是这些满含文化、将学习生活化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动过后,学生学习起来,专心、劲足、想学,不仅没有影响成绩,还起到了促进作用。”
张文学说,尽管“上帝为每个‘鸟儿’准备了食物。”但上帝不会把食物放在鸟巢里,只因为上帝爱着每一个“鸟儿”。他说,当今中学生,他们或许能言善辩,或许能歌善舞,许多时候,需要老师多一点儿教育藝术,更需要“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这样就会多一个好学生、多一批好学生。张文学说,这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是教育智慧。
注重素养,重塑师魂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念中,如何建设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张文学并不主张教师只是单纯的“教书匠”。
他从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开始分析,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人文追求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这三大支柱的排序是人文、艺术、科学。这就不难解释传统文化中为什么“琴棋书画”会进旧时学堂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的排序为“礼、乐、射、御、书、数”了。因为礼即人文,是教人行善的;乐,即音乐,是教人尚美的;射和御是体育;书和数则是科学。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内容的排序是德、美、体、智,而非德、智、体、美,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乐。
张文学说,如今,许多教育者以教书在前,即以教授科学知识在先,以育人在后,也就是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了“授业解惑传道”。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将教师专成化成长等同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的相关技能,侧重实践性操作,是我们看得到的教师是否能正确地、高效率地把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这只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为什么要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教师的理想与信念、情感与情怀、价值观与精神等这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专业化成长内容去分析。教师专业化成长应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成长,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成长。
张文学认为,中国的教育者在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授业解惑传道”的变革过程中,一是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二是失去了对艺术之美的赏析兴趣与能力;三是失去了对礼的感知与行动;四是失去了对善的敬畏与虔诚;五是失去了对非现实的坚信与坚守。
正因如此,在张文学的带领下,在“田园教育”理念框架内,隆阳区开始注重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凝练教师的人文精神。一是把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一大项目来实施。张文学倡导教师们读纸质书,并且是没有任何目的的读书。他认为,只有纸质的书,才可以标记,可以用思想与作者对话。教师特别要学会读诗歌、散文、传纪文学之类的东西;要学会读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儒家、道家、佛家的书可以多读一点。二是组织艺术社团,着力提高教师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三是开展校园礼仪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四是以一颗慈悲之心引导教师向善、从尚、行善、积善。五是开展理想教育,让热爱教育的教师对教育有一种博爱情怀。
一校之长,四种思维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是带动教育教学向前迈进的“火车头”。校长的思维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
在全区推行实施“田园教育”过程中,张文学要求全区校长静下心来,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培养和提升4种思维品质:角色思维、尺度思维、设计思维和结构思维。
“在当前校长队伍中,存在角色认知不清、角色意识不强、角色价值感不足、角色思维缺陷导致角色行为失范的现象。”张文学说,加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正视角色思维,是每个校长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的首要问题。在隆阳区,他要求校长每日三省吾身:“我是谁?”“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能力强项与弱项分别什么?”“我的行为有哪些特点?”“我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他说,一名成功的校长,一定要在岗位实践中,不断丰富角色认知,强化角色意识,提高角色修养,修炼角色行为。
“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我思考问题时思维的尺度有多大?尺度决定格局,大尺度决定大格局,大格局决定大环境。这就是尺度思维。”张文学说,如果用一个数学上的“区间”概念来核定校长思考问题的时间尺度,这个区间很小,可能是1年、3年或是6年,鲜有校长把这个区间拉长到10年或几十年。而隆阳区“田园教育”的核心理念——创造未来最佳发展,其所思考的时间尺度至少是30年,特别是向前的30年。“我们思考问题的空间尺度有多大,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所以,张文学要求隆阳区各校校长要想尽办法扩充自己的阅历,从而能够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格局。 “学校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危机或问题。一所学校,把问题解决了,就是发展。面对危机或问题,有的校长能够左右形势而不被形势左右;有的校长则听之任之,随波逐流;更有校长处于危机或面临问题而全然不知、麻木不仁。后两种校长缺少的是设计思维,换言之就是他们没有工作规划。”张文学说,如果把危机或问题作为管理中的一个“刺激”,那么,当前校长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反应式思维,其形式是:刺激——反应。这是一种直线思维,就事论事,就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方式是设计思维,能够思考事物的本质,从而设计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系统思考+整合思考+现实思考的结果。“在所有设计中,学校的发展愿景设计非常关键。我主张的基本格式是:学校战略发展环境分析(可用SWOT分析);战备目标定位,战略发展思路,战略发展措施;战略发展的实施与评价等。”
“校长应该具备的第四种思维就是结构思维,就是如何把握全局的问题。我们经常要求校长在汇报工作时脱稿汇报,表面上是想看一下校长对工作是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按要求进行落实,而实际上是在考察一个校长结构思维的品质如何。”张文学说,结构思维是一种层层细分的思考方法,是帮助我们实现有效沟通和高效解决问题的捷径。结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建立“先总后分”的思维与表达,也就是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这种思维方式经常用在与师生沟通、向上级汇报或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撰写各种汇报材料之中。
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校长作为改变学校发展命运的关键,其思维方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发展的宽度与深度。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角色思维、尺度思维、计划思维和结构思维,将为每一位校长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智慧基础。
书香田园,育人育心
“教育的真谛,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哪怕是遇到一朵盛开的木棉花,都能够拥有怦然心动的生命情怀。‘田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这种善根,使孩子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追寻自己的田园梦想。”张文学如是说。
2012年,时任保山八中校长的张文学在校内率先拉开“田园教育”改革序幕。学校在他的引领下,研究制定了《保山八中战略发展规划(2015—2020)》,着力打造“居正教育”,在内部管理上先后实施了部级负责制、班主任职级制、学生等级诚信制3项改革,在学校管理中进行分块而治,分级部进行管理。同时分权,把每个级部作为学校的一个“子学校”来对待,实行部级间的自主平行管理,变传统的层级化管理为级部负责制的“扁平化”管理。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管理效率明显提升,班主任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学生违纪率大幅下降,校风学风转变显著。
如今,在张文学局长的带领下,“田园教育”的改革探索已在保山市隆阳区全面铺开。保山八中的“居正教育”、 第七中学的“思远行远”、芒宽中心校的“厚生教育”、汉庄中心校的“星汉田园”、瓦房中心校的“格致田园”、永昌小学的“和美教育”、实验小学的“黉学金声,斯文于兹”……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路。
“田园教育”是基于杨元、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3位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而构建的本土化教育品牌。隆阳区从全区实际出发,“田园”既指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广大乡村田园,又喻指人的“心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它是一种回归自然、育心、劳动、着眼于未来最佳发展的教育。“田园隆阳、师法自然”“育人育心、以德为先”“劳以强体、尚美善行”“花苞心态、静待花开”“深耕心田、厚种文化”是“田园教育”坚持的5项原则。自然性、本土性、创新性、差异性和共生性(开放性)是“田园教育”的5大发展理念。归结起来,“田园教育”是隆阳区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倡导的一种师法自然田园、注重精神成长、强调劳动教育、着眼于未来最佳发展的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品味发展的创新型思想体系。
围绕把学校建成师生生活的乐园、知识的学园和精神的家园及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内涵化和高品位发展的目标,隆阳区一是通过抓局机关的思想体系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干部培训学习、党务政务公开,创建隆阳教育新品牌、打造隆阳田园教育精神、塑造专家干部形象、营造“田园隆阳、廉政典范”工作环境;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三改四建”工程,进行校长职级制、校长去行政化、片区首席校长聘任制3项改革,建立校(园)长公开竞聘、履职考核、定期研讨学习、学校考核评价4项制度;三是实施提升教学质量的9项工程,即实施“三力德育”,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LICC研修工程,创建“生态课堂”;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工程,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工程,打造亮点;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实施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实施课题研究质量提升工程,确保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合力进行校点布局调整。
为确保“田园教育”有序、高效推进,严要求、高标准地实现“创新区域教研行政管理新范式,使隆阳区教育品牌有良好的知名度,形成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系列田园教育文化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造就一批田园教育名校长、学者型教育行政管理者,高水平通过各类省级检查验收”的愿景,全区教育系统采取“三年一主线、一年一主题、半年一主推”的方式进行,保三线、保民生、保建设、保质量、保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专题会议、现场推进会、区级表彰会、工作检查、约谈会议、校(园)长集中会议等常规,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隆阳区将利用5年时间(即从2016年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知识的学园,精神的家园。
根据资源相近、环境相近和教育发展水平相近的特点及“田园教育”的“差异性”发展理念,隆阳区共设立城区、坝区、热区、西山区、东山区5个教育协作区。每年8月份由教育局聘任5个片区的一名中学校长、一名小学校长为本区域年度首席校长,负责对区域内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协作、研讨,让教育教学活动常态化、小型化、实效化,以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学校社团、学校文化、大型研究性学习活动等,都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文学说,在推进“田园教育”改革的探索中,隆阳区把如何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涉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而如何构建本土化的特色课程,是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7年是隆阳“田园教育”的“品牌建设年”,全区教育系统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滇西边境教育高地”这一目标,着力于思想、作风、质量、价值和示范5个“高地”建设,通过发力于教育管理创新和校本课程创新,着力于提高常态课优课率和升学率,借力于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向着“让孩子更爱学校,让教师更有尊严,让教育更有价值”这“三更”目标全力迈进,努力实现隆阳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除了有关课堂、教师、校长和整个区域内教育管理架构外,在张文学的“田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中,还有不少细微方面的探讨,比如田园教育理念之下如何创建学校特色、班级管理应注意教室里的细节管理等。同时张文学还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不断探索,诸如他写的《教育的诗和远方》《教育就是精神的成长》《做一个不抱怨的人》等文章,都集中阐释了他为人行事的觀点。
诚如他在《教育的诗和远方》一文中写道:“清泉映明月,剑胆书琴心。真正的月亮,并不美丽,中秋月之美,在于人的心境、心想与心之所往。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气质、气度、气韵与气魄。中秋,一年只有一次,却也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教育也是一样,永葆初心,教育就有诗和远方,依如我们对中秋的美好祝愿,依如我们在月下抚琴听泉,品茗悟禅,任岁月流淌,世事变幻,静下心来,听秋虫呢喃,花开低吟。”张文学用诗的意境和激情,用品茗悟禅的智慧,剑胆琴心的气魄,做着通往阳光大道的隆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