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资源大量消耗,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说,地球的承载能力正面临极限。有鉴于此,一些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呼吁实现“我们共同发展”,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需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能作出哪些贡献呢?几位大学校长将结合各自学校的经验来分析这个问题。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不关心发展就丧失了校长的职责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树国
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不仅仅大学校长要思考、要理解,应该让更多地专家学者和学生去理解这个问题,并为此付出努力。
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如果保存了不可再生的环境,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发展;但如果失去了环境空间,恐怕不是时间和金钱所能弥补的。这个道理很浅显。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不论他学习什么专业,去了解、理解并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的生存道理,然后付诸他们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之中。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和社会脱节,是高等教育发展当中的一个问题。在亚洲文化中,存在这样一个理念,即习惯于让孩子们在脱离社会的相对比较封闭的大学环境当中,去塑造自己的才能。我觉得这样一种培养模式,相对于21世纪的教育理念来说是落后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实际上这也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社会的打击也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磨炼,这种磨炼是学生走向社会和未来所不可回避的。如果学生脱离社会,一旦他走向社会自我生存的时候,他会怀着恐惧甚至逃避的心理来逃脱社会责任。
总之,社会发展当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大学都能够解决的,大学校长不是万能者,但是我们有责任去解决那些我们能够解决或者我们力所能及可以贡献力量的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和平问题、民族和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关心并把这些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的,我觉得这是大学应该肩负的责任。
尽到参与社会决策的责任
西安交大校长 王建华
关于大学与可持续发展,我想补充几点。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国家的西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东西部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像陕西省各项经济指标,大多数在中国的平均值以下,这给当地的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地政府也因此有很大的冲动,想尽量利用自己手边的资源和条件快速发展。但事实上,它所采用的方法,很多是东部已经在10年、20年前实施过的,借鉴过来,甚至生搬过来,其实有很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大学,尽管我们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直接操作者,但是我想大学还是应该尽很大的责任去影响他们。比如我们学校,连续3年,每年坚持为当地县市长、厅局长办学习班,这些学习班并不是对宏观理论的学习,而是对许多具体项目的操作、管理、规划方面的科普。这里面就有如何能够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现在这项活动越办影响越大,包括甘肃、青海政府都来找我们。这些市长们、县长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通过短短10天的培训,他们会对很多事情看得更清醒。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各个地方政府的规划。此外,还积极地和地方政府结合,主动举办大型科普展览,对公众进行宣传,主要是能源节约、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西安的博物馆里,很多学生和老师把他们的素材拿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各个行业产生的作用很大。因此,在学校里,在方方面面的教育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宏观的理念,在很多技术层面上,也应该强化这方面的东西。包括工程类的东西,也要强调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关的新技术,尽早地放到课程里,使学生时时有这样的概念,这样他工作时,就能够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第一位。
中国要保持大学的多样性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就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谈在物质层面和在精神层面的两点认识。
首先讲物质层面。浙江大学的发展是跟杭州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分不开的。就在大约一个星期前,浙江大学与杭州市经过很长时间的协商,确定了由学校和杭州市共同建造杭州和谐示范区的行动。这个行动一共包括17个有关的计划和6项配套的措施。其中一个就是把我们的紫金档校区建成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杭州和谐示范区的核心。
在这样的计划里,大学和城市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做好这件事情,不仅仅对我们学校有很大的好处,对杭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大好处。比如我刚才讲的6项配套措施中的其中一项,就是把原来要横架在我们校园之中的一条高架路,改成埋在地下走,使整个现在的校园和未来西区的校园,能够在物理上连成一体,使得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和谐发展的平和、安详的空间。
第二点是关于精神层面的。大家知道,中国的大学有1000多所。中国的大学要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大学中在向一流的目标迈进的同时,应该保持学校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北京大学有北京大学的特点,浙江大学有浙江大学的特点,其他所有的学校,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特点。这样的话,即使哪一种模式出了问题,其他的模式还是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中国如果想要有多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很难设想这么多大学都是一种模式的,一定是会有不同模式的。所以中国的大学作为群体,它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像一个生物的种群,要想发展的话,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多样性。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不关心发展就丧失了校长的职责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树国
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不仅仅大学校长要思考、要理解,应该让更多地专家学者和学生去理解这个问题,并为此付出努力。
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如果保存了不可再生的环境,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发展;但如果失去了环境空间,恐怕不是时间和金钱所能弥补的。这个道理很浅显。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不论他学习什么专业,去了解、理解并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的生存道理,然后付诸他们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之中。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和社会脱节,是高等教育发展当中的一个问题。在亚洲文化中,存在这样一个理念,即习惯于让孩子们在脱离社会的相对比较封闭的大学环境当中,去塑造自己的才能。我觉得这样一种培养模式,相对于21世纪的教育理念来说是落后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实际上这也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社会的打击也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磨炼,这种磨炼是学生走向社会和未来所不可回避的。如果学生脱离社会,一旦他走向社会自我生存的时候,他会怀着恐惧甚至逃避的心理来逃脱社会责任。
总之,社会发展当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大学都能够解决的,大学校长不是万能者,但是我们有责任去解决那些我们能够解决或者我们力所能及可以贡献力量的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和平问题、民族和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关心并把这些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的,我觉得这是大学应该肩负的责任。
尽到参与社会决策的责任
西安交大校长 王建华
关于大学与可持续发展,我想补充几点。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国家的西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东西部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像陕西省各项经济指标,大多数在中国的平均值以下,这给当地的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地政府也因此有很大的冲动,想尽量利用自己手边的资源和条件快速发展。但事实上,它所采用的方法,很多是东部已经在10年、20年前实施过的,借鉴过来,甚至生搬过来,其实有很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大学,尽管我们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直接操作者,但是我想大学还是应该尽很大的责任去影响他们。比如我们学校,连续3年,每年坚持为当地县市长、厅局长办学习班,这些学习班并不是对宏观理论的学习,而是对许多具体项目的操作、管理、规划方面的科普。这里面就有如何能够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现在这项活动越办影响越大,包括甘肃、青海政府都来找我们。这些市长们、县长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通过短短10天的培训,他们会对很多事情看得更清醒。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各个地方政府的规划。此外,还积极地和地方政府结合,主动举办大型科普展览,对公众进行宣传,主要是能源节约、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西安的博物馆里,很多学生和老师把他们的素材拿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各个行业产生的作用很大。因此,在学校里,在方方面面的教育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宏观的理念,在很多技术层面上,也应该强化这方面的东西。包括工程类的东西,也要强调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关的新技术,尽早地放到课程里,使学生时时有这样的概念,这样他工作时,就能够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第一位。
中国要保持大学的多样性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就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谈在物质层面和在精神层面的两点认识。
首先讲物质层面。浙江大学的发展是跟杭州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分不开的。就在大约一个星期前,浙江大学与杭州市经过很长时间的协商,确定了由学校和杭州市共同建造杭州和谐示范区的行动。这个行动一共包括17个有关的计划和6项配套的措施。其中一个就是把我们的紫金档校区建成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杭州和谐示范区的核心。
在这样的计划里,大学和城市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做好这件事情,不仅仅对我们学校有很大的好处,对杭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大好处。比如我刚才讲的6项配套措施中的其中一项,就是把原来要横架在我们校园之中的一条高架路,改成埋在地下走,使整个现在的校园和未来西区的校园,能够在物理上连成一体,使得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和谐发展的平和、安详的空间。
第二点是关于精神层面的。大家知道,中国的大学有1000多所。中国的大学要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大学中在向一流的目标迈进的同时,应该保持学校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北京大学有北京大学的特点,浙江大学有浙江大学的特点,其他所有的学校,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特点。这样的话,即使哪一种模式出了问题,其他的模式还是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中国如果想要有多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很难设想这么多大学都是一种模式的,一定是会有不同模式的。所以中国的大学作为群体,它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像一个生物的种群,要想发展的话,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