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某一特长,能适应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业人才的教育职能部门。针对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对数控专业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的指导思想定位为:根据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服务社会,全面服务企业为宗旨,考虑了企业用人的知识结构要求,尽量做到学生就业以后用到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对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且进行了精细化实践教学的尝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一、合理安排数控专业课程
中职学校学生需要的是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因此,针对中职数控专业的培养要求,笔者所在学校把课程大致分为三块,即政治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政治文化课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英语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机械制图、专业英语、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与配合、数控原理、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专业课主要开设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和数控操作。改革的主要特点:第一、对政治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大幅压缩,增加专业课的学时;第二、对专业课的安排尽量分散,并且提前,数控专业课在学生进入学校第二学期就进行了安排,穿插于政治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中,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提高了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学好数控专业的信心。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为校外实习。
二、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经过调查分析表明,中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用到的知识,只是所学理论知识的冰山一角,很多理论内容根本实用性很差,所以没必要过多地学习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要充分体现“够用就行”的原则。
在数控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學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知识过于抽象,效果很差,实践操作时,又会感觉理论知识没学好,不够用,所以笔者所在学校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教学,每一次理论课之后都安排一次实践课,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为1:1。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第一,学生上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了,意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第二,上完理论课后及时安排实践操作,防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遗忘,能够及时得到巩固;第三,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学生在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后就会主动地到实践中去应用,提高了主观能动性。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实验室里上理论课在教室时上理论课效果要提高一倍多,这是因为在实验室里,学生同时可以看到机床实体。根据这一现象,笔者所在学校尽可能地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放在相应的实验室来教学。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精细化
由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技术操作工人,所以进行的一切教学内容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安排,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哪些能力,就应该重点培养,以知识学习对口为原则,教学过程精细化。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掌握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机床的基本操作,数控车床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熟悉该数控系统,主要目的是要学会对刀,能够建立机床坐标系;其次,机床的程序编辑,也就是编程;最后,对于一名操作工来说,因为在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必然会产生磨损,所以还应该学会磨刀。
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还安排了学生进行考证,要求学生同时持有“双证”才能毕业,即学历证书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数控专业要求为中级证。在学生考证之前,学校会安排一个月时间进行校内考证强化实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加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急制造业数控专业人才缺乏之所急,供社会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之所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点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本着“全面服务社会,全面服务企业”的教学理念,以“简、精、实用、够用”为教学的宗旨,更快,更好,更强地培养出最合格、最对口、社会最紧缺、最实用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全面服务于先进制造业。
(作者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对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且进行了精细化实践教学的尝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一、合理安排数控专业课程
中职学校学生需要的是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因此,针对中职数控专业的培养要求,笔者所在学校把课程大致分为三块,即政治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政治文化课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英语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机械制图、专业英语、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与配合、数控原理、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专业课主要开设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和数控操作。改革的主要特点:第一、对政治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大幅压缩,增加专业课的学时;第二、对专业课的安排尽量分散,并且提前,数控专业课在学生进入学校第二学期就进行了安排,穿插于政治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中,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提高了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学好数控专业的信心。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为校外实习。
二、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经过调查分析表明,中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用到的知识,只是所学理论知识的冰山一角,很多理论内容根本实用性很差,所以没必要过多地学习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要充分体现“够用就行”的原则。
在数控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學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知识过于抽象,效果很差,实践操作时,又会感觉理论知识没学好,不够用,所以笔者所在学校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教学,每一次理论课之后都安排一次实践课,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为1:1。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第一,学生上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了,意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第二,上完理论课后及时安排实践操作,防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遗忘,能够及时得到巩固;第三,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学生在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后就会主动地到实践中去应用,提高了主观能动性。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实验室里上理论课在教室时上理论课效果要提高一倍多,这是因为在实验室里,学生同时可以看到机床实体。根据这一现象,笔者所在学校尽可能地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放在相应的实验室来教学。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精细化
由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技术操作工人,所以进行的一切教学内容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安排,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哪些能力,就应该重点培养,以知识学习对口为原则,教学过程精细化。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掌握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机床的基本操作,数控车床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熟悉该数控系统,主要目的是要学会对刀,能够建立机床坐标系;其次,机床的程序编辑,也就是编程;最后,对于一名操作工来说,因为在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必然会产生磨损,所以还应该学会磨刀。
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还安排了学生进行考证,要求学生同时持有“双证”才能毕业,即学历证书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数控专业要求为中级证。在学生考证之前,学校会安排一个月时间进行校内考证强化实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加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急制造业数控专业人才缺乏之所急,供社会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之所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点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本着“全面服务社会,全面服务企业”的教学理念,以“简、精、实用、够用”为教学的宗旨,更快,更好,更强地培养出最合格、最对口、社会最紧缺、最实用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全面服务于先进制造业。
(作者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