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随想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一年四季中的“老三”。秋是丰收的季节,硕果垂枝,五谷丰登;秋是繁忙的季节,秋收、秋耕连秋播,辛勤劳作;秋是美丽的季节,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光十色;秋是惬意的季节,暑热消退,神清气爽。
  秋,人生中的中年。秋之“中年”,沉稳成熟,繁茂鼎盛;既不像春之“少年”的稚嫩青涩;也少了夏之“青年”的生猛狂放;更没有冬之“晚年”的迟暮萧瑟。
  秋,意境曼妙而深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留下咏秋的佳句。杜甫的“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白居易的“雨经绿芜合,霜园红叶多”;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无不是秋之诗情画意的完美結合。古人咏秋佳句中,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绝伦。给世人呈现的不仅是诗,更是一幅泼墨大写意的秋之巨作。
  文人钟爱“秋”,百姓亦如此。取名中带“秋”字,比比皆是。含蓄些的,秋白、秋雨、秋华、秋韵;直白些的,秋兰、秋菊、秋虹、秋芬。总之,带个“秋”字,人名显得文雅。
  秋很美,可晚秋中的美,却带着一丝凄凉和愁绪。唐宋诗篇中抒写晚秋之凄美的诗句俯拾即是。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诗人借池塘荷叶在秋风中倾斜衰微之景,暗喻人生衰落的伤感。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描写连阴天里,寒霜虽未至,荷花却已枯,耳闻雨落荷叶声……凄凉之情跃然纸上。苏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用拟人的手法,借菊花凋谢,蝴蝶无处寻花,来隐喻人生的离愁别绪。
  读着先人流传千古的咏秋诗句,观照人生,似乎读出一点生活哲理。仲秋鼎盛,繁华似景,固然可羡。但“花无百日红”的自然规律不可悖逆,花能盛开,花也会衰败。人生事业再辉煌,总有落幕的那一刻。人生苦短,不论你位居庙堂,还是引车卖浆,淡定从容——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宝典”。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菜根谭》里有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当为滚滚红尘中逐禄逐利者们的座右铭。
  读秋诗,看秋景,悟出个中三昧:仲秋姹紫嫣红,晚秋草枯花谢,皆是自然造化,人生当如是。鼎盛不得意,落寞不失意。
  (选自《新民晚报》)

【点 评】


  从一点意义上讲,这是一篇读秋诗、观人生之作,因为秋诗中有凄美、有愁绪,人生中有辉煌、有落幕。作者通过对古人诗篇中抒写凄美晚秋的诗句的思考与辨析,在咏秋诗句与人生胜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突出特点有二:
  1.生动形象,含义隽永。比喻修辞、排比句式、四字词语的运用,既使语言生动形象,并增强了气势和条理性,又显得自然而流畅、精炼而含义隽永。
  2.顺势升华,哲理表达。人生有成有败、有胜有衰,自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是作者由物及理、顺势升华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与自然对话,静静地,没有噪杂的车笛声,没有纷乱拥挤的人流,只有清脆婉转的鸟鸣,只有如诗如画的自然的美……与自然交流,把心灵融入自然,独处的感觉真好!  清晨,穿一身休闲服,背上画板,拿起心爱的玉笛,沿着弯曲的小道,一路走来。和风拂面,明澈露水在绿叶的翻转中抖落滑下,露珠在玉盘似的荷叶上荡漾,似珍珠,似碧玉。幽静的荷塘里不时传来几声蛙鸣,那声音是自然音响的和鸣。立足停步,顿感沁人心脾的荷叶馨香袭过身
期刊
无论以绘景状物为主,还是写人记事为主,记叙文离不开景物描写。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所谓景物特征,是指某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景物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时令,不同天气,自然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眼神和别样的风情。写景抓住特征,让笔下的景物特色鲜明,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写出景物的特征呢?下面几种写作方式值得借鉴和掌握:一、涂抹颜色,让景色彩鲜明  “接天莲
期刊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给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跟同学们再说几句知心话。   今年正好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北大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因此有了特殊的地位,你们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你们的父母亲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家长。国人对北大人有一种理想的期待,他们希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北大精神。这是一种北大效应。你们已经被
期刊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但考生写记叙文,演绎故事,通常存在这样毛病: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
期刊
如果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既然是一部作品,那么必然会有“读者”,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读者”呢?  这些“读者”可能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这些“读者”可能是父母,他们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干涉;这些“读者”可能是老师,他们对你的兴趣爱好进行开发或压抑,对你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这些“读者”可能是朋友,他们对你的事情
期刊
眼前这幅题为“眼睛”的漫画,表现的是政治家的眼中只有各地的政局变化,“孔方兄”的眼中永远闪烁着金钱的光芒,足球迷的眼里只有“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足球,窥私者的眼里只有那不为人所知的隐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当一个人的眼里只有某种东西时,他的心灵实际上已经被什么东西所蒙蔽了。  有些人眼中只有金钱——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他经过努力踏上仕途,并将有一番美好前程的时候,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伸手接过了不义之财
期刊
我们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即是我们的“作品”,每一个窥见我们生活掠影的人则是“读者”。在这世界上,第一个读者应该是我们自己,我是我特别的“读者”。我在创造生活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听取自己内心的召唤。  虽说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那是对君王来说的——他们的臣子都是人中龙凤,在君王谱写朝代的篇章中,这些臣子是能够提出精辟意见和见解的优秀“读者”。可是对于我们呢?事实
期刊
“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高考评价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指文章“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点在议论文体现得更明显。一篇好的议论文,往往是因为做到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能见前人所不能见,发前人所不能发。引用一句话来说,“深刻”就是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可以让人“一览众山小”。我们以一则故事类材料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将这类作文
期刊
作家写作,必须抒写自己的内心,否则,作品就没有独特的个性;作家写作,也必将感动自己,进而感动读者。作品要有独特的魅力,你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作品要感动读者,你的心中必須装着读者。  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我的回答是:坚守自我,感动“读者”。  坚守自我,就是做好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
期刊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如果一位作家他老是想着去倾听读者的呼声,那成千上万、各不相同的声音,你听谁的呢?你听得过来吗?每一部作品都因其独特,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一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创造着生活这个“作品”。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次写作,困惑于“写作”该多听听读者的想法,按他们的意见去生活,还是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