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区病房》在“2007大学生DV有奖征集大赛”中获得纪录片一等奖,在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中获得最佳学生短片奖,在两份评委的点评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如此的语言:“蕴含着温暖的人文情怀,审慎的视角和丰富的细节捕捉,让这些特殊人物不再成为猎奇的对象,而不动声色地体现出对人性的观察和对生命的尊重。”确实,在所有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眼里,都会捕捉出一份被温情感染的动容。虽然七区病房是一所被高墙和铁笼建筑而成,但是生活在里面的人们却单纯善良,而医护人员对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和爱护,更让人感到人性微光所散发出的温暖。
不能遗忘的群体
2008年春节前,厦门某精神病院的墙内传出阵阵嘶吼,而墙外却是静谧的山林。当世间的喧嚣和自然的宁静在这一个空间里被统一在一起时,让人心生好奇,也带着恐惧。同样怀着如此的心情,张天辉对这里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影像记录。
七区病房俗称“110病房”,是厦门市警方收留流浪的精神病患者的医院。这里生活着一群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病人,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病人们与世隔绝却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生命。寒假回家的张天辉一直在寻找着拍摄纪录片的素材,在看到报纸上对这一群体简略的报道后,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他想知道这些“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在与院方进行沟通后,张天辉取得拍摄的许可,也是从这时起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这里的精神病患者与医务人员生活在一起,并真实记录下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群之间温馨微妙的情愫。
在这个病房里,众多的患者都忘记了自己的来历,他们莫名地聚集到了这里,但作为一个影像作者,张天辉知道其实每个病人都有着自己的过去,而正是这些东西是最具记录价值的。在七区病房生活不久后,张天辉就发现自己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朱华强、小新疆、小玲和王立志。他们是整个病房里在药物治疗下恢复得最正常的四名患者,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模糊零散地讲述着自己的过去。他们有的是被家人离弃,有的则是自己不愿离开,然后在各种内心的纠结下仍然生活在一起,并且相互扶持。
整个作品的摄制周期为两个月,从拍到剪,均有张天辉一人完成。在前期拍摄部分,张天辉使用SONY PD150,租用了一个专业话筒,而后期则是在台式机上使用Adobe Premier剪辑完成。对于习惯团队合作的影像作者而言,这种拍、剪、导一体的工作模式可能过于辛苦,可是张天辉却非常享受这样一种状态。在他看来,纪录片最适合一个人完成,因为和电影不同,在纪录片拍摄现场工作人员越多,越容易破坏现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事件外的记录者被减少到最低人数时,更容易拍摄下最真实的人物状态和事件现场。
选择影像的初衷
来自南方的张天辉,记忆中最早关于电影的印象是少年时代每个周末父亲都会带着自己去小镇的电影院里看电影。光影的魅力是永恒的,当他每每听着父亲用成人的理解和视觉讲述影片时,心里就会有一种奇妙的感动。长大后的张天辉进入师范学校学习美术,在那段岁月里他的生活回避了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张天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成长——没有压力,没有限制。也正是那段经历,让张天辉真正理解到“自由”的意义。在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后,他逐渐对影像记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是在这里,他找到了表达自己观点的载体——独立影像。
张天辉目前正在进行自己的第二部纪录长片《散落的年华》,这是一部反映延安留守知青的作品。最初张天辉是看到孙春龙的《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一文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人群,在他做了深入的了解后,他再次有了去记录的冲动——“我不想他们被遗忘”。对于这样一个的曾经辉煌、如今隐没的群体,他们生命转变所经历的变动是可以深深震撼人心的,张天辉在自己的拍摄手札上如是写下:“少年时,他们用稚嫩的脚步和赤诚的热情实践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今,他们却要用整个后半生去丈量延安到北京的距离。”在确定题材后,张天辉开始着手准备拍摄,他联系到松下公司,并受到对方慷慨的支持,提供了一台AG-HVX200MC。
亲历延安让张天辉遇到了困难,因为他发现留守知青已经散落在四处各地。在拍摄《七区病房》时,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一群固定的患者以及一段集中的时间。而对一个纪录片拍摄者而言,其实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变化的现实,正是这种充满挑战的变动性为作者带去惊喜也带去困扰。在延安,所有的拍摄环境都已经改变,张天辉必须给自己的思维重新定位,在一段时间和拍摄后,逐步梳理出拍摄的线索也明确了他所希望表达的观点。张天辉准备在秋收和春节前在去延安进行两次拍摄。对于即将呈现出来的新作品,记者与他本人一样,充满了期待。
小贴士:
张天辉的创作忠告:
1.不要受外界太多的影响,要表达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参加比赛是鼓励,而非目的;
2.不要考虑太多的困难,想到就去做,实践出真知;
3.平时要多观察和记录生活的细节,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找到独立影像人的家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中,张天辉不仅收获了奖杯,还收获一群同样致力于独立影像创作的朋友。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系南视觉美术馆常设文化项目之一,作为一个跨年度的非赢利性民间独立影像活动,在近六年来一直关注中国民间影像的发展进程,致力于民间影像的收集、整理、研究,以促进民间影像工作者及其相关研究组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张天辉的作品《七区病房》参加的是学生短片竞赛单元,在影展活动期间,他不仅放映了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观摩了很多影响作者创作的深撼人心的作品。每天观影结束后的深夜,一帮参加影展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在小酒馆里交流着思想和经验,“这种感觉仿佛就像找到了家一般”张天辉告诉记者。
每个影像作者关注的视野总有不同,一个作品总会带着作者的痕迹,或者说它正是在帮助作者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张天辉很喜欢前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电影作品,那种疯狂又深沉的作品也是他想去创作的。“在表现力量的时候,未必要用尖锐的东西,我反而喜欢用一种柔和去反衬它,因为只有在温柔之下,力量才会更耀目。”在谈到自己如何为自己的作品去确定基调时,张天辉说了如上的话。而在与他的接触中,记者所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温和内敛的青年影像记录者——他正在用自己内心的热情去表达对世界的认知。
导演介绍
张天辉
1982年生于福建。
2000年师范毕业后前往厦门,从事过小学代课教师、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工作。
200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目前在电影摄影专业学习。